有些病家,因為脾胃濕寒,找大夫求醫(yī),或者,自己按癥狀,看看說明書,就選擇吃些個中成藥了。
但是,效果卻不好。
細細一問呢,癥狀是這樣的。
飯后胃脹。病程有幾個月了,吃過飯之后,感覺胃脹、腹脹,還伴有胃疼。
受涼胃痛。如果受涼了,或者,吃了點水果,喝了點常溫水,胃就更痛。
飯量減少。因為胃不舒服吧,感覺吃不下飯,三餐的量都減少了。大便倒還算正常。
舌淡白膩。舌頭伸出一看,舌質(zhì)暗淡,舌苔白膩。
再結(jié)合病家的體型,是瘦瘦的,臉色也是蒼白的,說話聲音低,喜歡捂著肚子,一把脈,又細又緩。
這是脾胃病癥哇。
畏寒怕冷,受涼了,癥狀就加重。
這是個虛寒證,中焦脾胃虛寒。
按附子理中丸的說明書,一對照,可以吃這個中成藥啊。
【藥名】附子理中丸
【配方】附子(制)、黨參、白術(shù)(炒)、干姜、甘草。輔料為蜂蜜。
【主治】溫中健脾。用于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嘔吐泄瀉,手足不溫。
可是,據(jù)病家自己說,吃過了,效果不行。
那……
為啥會無效呢?而且吧,病家說了,找大夫面診,給的方子,也是附子理中湯的加減方,還是無效。
那,這個,要細細思考一下了哈。
祛除寒濕,通暢中焦
再仔細梳理一遍癥狀,結(jié)合病家的舌苔是白膩的,這個,是有濕邪。
哦,受寒更痛,這個是寒邪,結(jié)合濕邪。
那是脾胃寒濕。
是了,按照治療的原則,應(yīng)該先祛寒濕,通暢中焦。
等到寒濕消除、中焦通暢了,再來搞搞溫補。
這就難怪附子理中丸和附子理中湯,都敗下陣來了。
中醫(yī)認為:參術(shù)之補,有礙寒濕之行。
那么,在附中理中丸的方子里面,有白術(shù),有人參。原來,是人參、白術(shù),這一類的補藥用早了。
此時,應(yīng)該先溫中散寒祛濕。
在這個思路的指導(dǎo)下,就可以考慮另擬個方子了。
溫散寒邪,消脹利濕
大醫(yī)李東垣,曾有本醫(yī)書,里面記載了一個方子。
就是調(diào)理寒濕氣滯證的。
厚樸溫中湯,它可以溫中行氣,燥濕除滿。
(圖為厚樸)
就是針對舌苔白膩的,可以溫中焦,散寒邪,祛濕水,消胃脹。
【藥名】厚樸溫中湯
【配方】厚樸、陳皮、 甘草、茯苓、草豆蔻仁、木香、干姜。
【主治】脾胃寒濕氣滯證。脘腹脹滿或疼痛,不思飲食,四肢倦怠,舌苔白膩,脈沉弦。
這下,跟病家的癥狀,就對上了。
嗯,對癥下藥,就可以考慮使用這個方子了。
濕邪已祛,溫補虛寒
病家反饋說,喝了這個方子,明顯地感覺到,脹滿減輕了,飯量增多了。
在這個時候,就可以考慮增加祛濕邪的白術(shù),來加大效力了。
(圖為白術(shù))
再喝幾付,待到濕滯胃脹的癥狀緩解了,舌苔也轉(zhuǎn)就為薄白苔。
濕重的膩苔消退了,就可以換用溫補法,來調(diào)養(yǎng)虛寒了。
這個時候,就是吃附子理中丸的階段了。
此時,換吃中成藥,調(diào)養(yǎng)一陣子,就能看到癥狀消除,恢復(fù)胃動力了。
如此看來,用藥如打仗,得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看清楚當(dāng)下在什么階段,就用什么樣的藥。對癥下藥。
在這類病癥情況下,比如說,這些癥狀,中焦虛實錯雜的時候,先用厚樸溫中湯來溫胃祛濕,再用附子理中丸善后。
如果愿意喝湯藥,那就喝附子理中湯。
中醫(yī)認為:湯者蕩也。
這可能是指:服用湯藥,猶如掃蕩一般,高效,見效快捷。
請移步點擊:
這類病癥情況下呢,已經(jīng)胃脹寒濕重了,所以,病家是要忌口的。
不能再吃水果、寒涼濕重的食物。
不喝冷水,不喝太多的水液。
以免搞得胃更脹、脾胃更為寒濕。
搞得胃口不開,吃不下飯,人瘦體倦,體質(zhì)大受影響。
平時的飲食,也是需要自己多多觀察,細致安排的。
把身體養(yǎng)健康了,才能更好地生活、工作、照顧家庭啊。這是每個人的責(zé)任呢。
??????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