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 四逆湯解疑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理論搞不明白,就去創(chuàng)造,方子搞不明白,就去猜測。醫(yī)圣一部《傷寒論》,可真的忙壞了一大幫人。
說過了瓜蔞薤白,我們再來看看另一個很有名氣的方子——四逆湯。還是先來看看歷代各家論述吧。
①《傷寒明理論》:此湯申發(fā)陽氣,卻散陰寒,溫經暖肌,是以四逆名之。甘草味甘平,《內經》曰:寒淫于內,治以甘熱,卻陰扶陽,必以甘為主,是以甘草為君;干姜味辛熱,《內經》曰:寒淫所勝,平以辛熱。逐寒正氣,必先辛熱,是以干姜為臣;附子味辛大熱,《內經》曰:辛以潤之。開發(fā)腠理,致津液通氣也。暖肌溫經,必憑大熱,是以附子為使,此奇制之大劑也。四逆屬少陰,少陰者,腎也,腎肝位遠,非大劑則不能達,《內經》曰:遠而奇偶,制大其服。此之謂也。
②《傷寒論集注》張志聰:夫元氣發(fā)原于下,從中上而達于四肢。脈沉乃生氣不能從下而中,故用下焦之附子配中焦之炙草、干姜;若中焦為病而生原無恙者,止用理中丸而不必附子矣。后人有附子無干姜則不熱,得甘草則性緩之說。此撰不經之語而貽誤后昆者也。如當急用附子而先以桂試之者,亦誤事匪淺。
③《醫(yī)方集解》:此足少陰藥也。寒淫于內,治以甘熱,故以姜、附大熱之劑,伸發(fā)陽氣,表散寒邪(附子生用亦能發(fā)表)。甘草亦補中散寒之品,又以緩姜附之上僭也(甘草為君,干姜為臣,附子為使)。必冷服者,寒盛于中,熱飲則格拒不納,經所謂熱因寒用,又曰治寒以熱,涼而行之是也。
④《千金方衍義》:四肢為諸陽之本,故能運動不息,今因陽氣乖離,所以四肢厥冷。用黑附子溫補下焦之真陽,干姜溫散中焦之寒逆,甘草溫養(yǎng)三焦之元氣,為直中陰寒之專藥。
⑤《古方選注》:以生附子、生干姜徹上徹下,開辟群陰,迎陽歸舍,交接于十二經。反復以炙草監(jiān)之者,亡陽不至于大汗,則陽未必盡亡,故可緩制留中,而為外召陽氣之良法。
⑥《金鑒》:方名四逆者,主治少陰中外皆寒,四肢厥逆也。君以炙草之甘溫,溫養(yǎng)陽氣;臣以姜附之辛溫,助陽勝寒;甘草得姜、附,鼓腎陽,溫中寒,有水中暖土之功;姜、附得甘草,通關節(jié),走四肢,有逐陰回陽之力。腎陽鼓,寒陰消,則陽氣外達而脈升,手足溫矣。
⑦《寒溫條辨》:此方通治三陰脈沉,惡寒,手足厥逆之證,故用附于之生者,上行頭頂,外徹肌表,以溫經散寒;干姜亦用生者,以內溫臟腑;甘草獨用炙者,以外溫榮衛(wèi),內補中焦也。
⑧《衷中參西》:干姜為溫暖脾胃之主藥,伍以甘草,能化其猛烈之性使之和平,更能留其溫暖之力使之常久也。然脾胃之溫暖,恒賴相火之壯旺,附子色黑人腎,其非常之熱力,實能補助腎中之相火,以厚脾胃溫暖之本源也。方名四逆者,誠以脾主四肢,脾胃虛寒者,其四肢常覺逆冷,服此藥后,而四肢之厥逆可回也。
呵呵,歷代名醫(yī)在那里競相猜測,又是少陰,又是相火,忙得是不可開交,解釋也可謂是五花八門。那么四逆湯的本意到底是什么呢?
四逆湯只是用來治療人體左側足陽明胃經虛寒的這么一個方子。
左側足陽明胃經虛寒為什么會出現(xiàn)四逆呢?因為四肢為諸陽之本,四肢皆稟氣于胃,這是內經里面講的。再來想想:
善用干姜和附子的火神派源于何處?四川。
四逆湯的主藥附子和干姜產于何處?四川。
四川在中國的什么方位?在西南。
在后天八卦里,西南方對應的是坤卦。
坤卦在人體代表的是什么?是胃。
這是巧合嗎?這就是典型的天人合一??梢哉f,干姜和附子就是上天饋賜于四川人的一份厚禮。
讀懂醫(yī)圣《傷寒論》,明白了一個方子的真實含義和用途,火神派就不至于要四處放火啦。
讀懂《傷寒論》,各位醫(yī)家也就不用在那里瞎忙活啦。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