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以降,篆書一體逐漸走向了沉寂,鄧石如的出現(xiàn),接繼了小篆的香火。布衣書家鄧石如于篆、隸、楷、行、草書及篆刻無所不工,尤其以隸法融篆,開創(chuàng)性地樹立了清人流派篆書的典范而為世人稱道。
鄧石如(1743-1805),初名琰,字石如,避嘉慶帝諱,遂以字行,后更字頑伯,因居皖公山下,又號笈游道人、完白山人、鳳水漁長、龍山樵長,安徽懷寧縣白麟畈(今安慶市宜秀區(qū)五橫鄉(xiāng)白麟村)鄧家大屋人,清代篆刻家、書法家,鄧派篆刻創(chuàng)始人,有《完白山人篆刻偶存》存世。鄧石如出生于清寒書香門第,其祖父、父親書畫均有一定造詣,淡泊名利,無意仕途,皆以布衣終老窮廬。鄧石如9歲隨父讀書,10歲輟學,14歲“以貧故,不能從學,逐村童采樵、販餅餌,負之轉(zhuǎn)鬻”。然而在其家庭的影響下,對書法、金石、詩文有濃厚的興趣,尤好篆刻。17歲時,應(yīng)囑為“瀟灑老人”作《雪浪齋銘并序》篆書,博得時人稱贊,名譽一方,從此踏上書法篆刻藝術(shù)人生之旅。
乾隆三十九年(1774),鄧石如在壽州循理書院做教書先生,常為諸生刻印和書寫篆書扇面,深得院長梁獻賞識,遂推薦他到金陵(今南京)舉人梅謬處求學。梅家是康熙帝御賜奇珍翰墨最多的望族,家藏秦漢以后歷代許多金石善本。鄧石如得以在梅家留住8年之久,盡摹所藏秦漢以來金石善本,大飽眼福,獲益良多。并相繼結(jié)識了徽派著名金石學家方君任和溪南經(jīng)學家程瑤田,及翰林院修撰、精于篆籀之學的金榜。經(jīng)梅謬和金榜舉薦,又結(jié)識了戶部尚書曹文埴。后來數(shù)年間,鄧石如遍游名勝,訪師問道。臨摹己所能見的了大量古人碑碣,砥礪錘煉,縱觀博覽,悉心研習,苦下其功,遂書工諸體,時人贊譽“其四體書皆為國朝第一”。
鄧石如尤其篆書以秦李斯、唐李陽冰為宗,稍參隸意,自成一家,稱為神品??涤袨樵u:“完白山人盡收古今之長,而結(jié)胎成形,于漢篆為多,遂能上掩千古,下開百祀。后有作者,莫之與京矣?!庇终f:“完白得力處在以隸筆為篆,吾當謂法之有鄧石如,猶儒家之有孟子,禪家之有大鑑禪師,直指本心,使人自證自悟,皆具廣大神力功德以為教化主。天下有識者,當自知之也?!编囀想m一介布衣,其大成藝境于書法史之地位可見一斑。乾隆五十五年秋,鄧石如應(yīng)曹文埴邀請至京都。書法家劉文清、鑒賞家陸錫熊見其書法功底氣象,甚為驚嘆,贊曰:“千數(shù)百年無此作矣。”然畢竟是無學歷功名的“鄉(xiāng)村野夫”,后遭館閣體代表、內(nèi)閣學士翁方綱為首的書家排擠,被迫“頓躓出都”。然而公道自在人心,沙孟海《近三百年的書學》云:“清代書人,公推為卓然大家的,不是東閣學士劉墉,也不是內(nèi)閣學士翁方綱,偏偏是那位藤杖芒鞋的鄧石如?!?/p>
乾隆五十九年(1794),鄧石如云鶴倦游,回歸故里,買地40畝,建“鐵硯山房”而居。接貧濟苦,書以載道。此10年間,鄧石如60歲時,他游京口,結(jié)識包世臣,為其授書三年,要訣示之曰:“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常計白以當黑,奇趣乃出?!鼻寮螒c十年(1805),鄧石如得知涇縣有8塊碑需以大篆、小篆、分書、行楷各體書寫,慨然應(yīng)邀,僅書一碑因病而歸,陰歷十月卒于家。鄧石如死時,相伴情深之鶴發(fā)出尖厲的唳聲,哀鳴數(shù)日后,空中一個盤旋,消失在茫茫青空之中,羽化而去。布衣書家,草堂仙羽,情留古今,人鶴雙歸。
因此,我們還可以看出鄧石如藝術(shù)成長奉行知行合一,性廉介,道教修身,遍游名山水,以書刻自給。由于誠心于藝,心靜志篤,常得貴人相助,轉(zhuǎn)益多師,雖一介布衣,終成一代宗師。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