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暑期檔,像被滅霸打了響指,種子選手們相繼消失。
誰來救市?
站在廢墟上的人們把目光投向了這部電影——
《銀河補習班》。
鄧超、俞白眉——這對在失望這件事上從沒讓我們失望過的組合,繼《分手大師》《惡棍天使》之后,暌違四年,推出了這部新作。
很顯然,主創(chuàng)們對這部作品信心滿滿。
早在1個月前,他們就展開了全國路演,光點映就有近億元入賬。上映首日,票房也已破億。
照這個趨勢,《銀河補習班》橫掃暑期檔,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
可是,在表面的風光之下,有一個數字格外引起了我的注意。
截至目前,《銀河補習班》在豆瓣上已有超過4萬人評分,可是分數卻由最初的7.5降至6.2,且仍呈現下滑趨勢。
6.2分。
這一數字太讓人意外了。
我相信不光是主創(chuàng),也包括媒體、影評人,還有那些早早發(fā)出捷報的公號們,一定也都感到意外。
為什么?
因為這部電影明明有著極好的賣相。
01
說《銀河補習班》賣相好,在于幾點。
首先,題材選得好。
它切中的是兩種最普世的情感,一種是父子情,一種是人們對于教育的普遍關切。
這兩種情感形成合力,不止催淚效果極佳,還有思辨的空間。
其二,故事格局大。
整部影片是從一次太空危機開始的。
馬飛乘坐的宇航船遇險,絕望中,他想起了自己的父親馬皓文。
影片隨之進入回憶線,瞬間把時間拉回到30年前,為我們重現了一段笑中帶淚的父子情。
從天上到地下,從過去到現在,一場未卜生死的危機,一次決定命運的考試……
如此大開大合的敘事,使得《銀河補習班》張力十足。
其三,表達很大膽。
這部電影要探討的是什么?
教育理念。
最近幾年,你看還有哪部國產片敢碰教育題材嗎?
沒有了。
《銀河補習班》敢碰,而且一碰就碰到底,直指“應試教育”的弊端。
影片中批判最狠的一處情節(jié),是教導主任把歷屆高考狀元的相片掛在墻上,像一張張遺像。
那本是一個笑點,卻讓人細思極恐,仿佛在說,正是僵化的教育體制扼殺了這些鮮活的生命。
與此同時,主創(chuàng)借馬皓文之口,說出了他們理想中的教育。
那是一種基于興趣的教育,旨在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讓他們愛上學習,并把學習作為終生的習慣。
為了實踐這一理念,馬皓文和李主任打賭:如果成績墊底的馬飛能在期末考試中考進年級前十,就可以繼續(xù)留校。
這也是“銀河補習班”這一名字的由來。
為了這一目標,父子倆開始了漫長的補習。
他們的補習不止于書本,更在于世間萬物,浩瀚宇宙。
應該說,《銀河補習班》確實拿了一手好牌。
相信聽了上面的講述,還沒看過的朋友一定都滿懷期待。
可是,問題來了?
為什么天生高分的《銀河補習班》最終卻拿了低分?它到底哪做錯了?
02
如果讓我給《銀河補習班》定個性,我會說它是一部“自助餐式”的電影。
這類電影的特點就是:什么都有,任你選擇。
花40塊錢吃頓自助,還不值嗎?
當然值了。
但“值”,不等于“好”。
為了把更多的料塞進這部電影里,主創(chuàng)們絞盡腦汁。
都有什么呢?
有笑點,有淚點;有金句,有段子;有大危機,有小事故;有蒙冤,有背叛;有人性的污點,有公權力的缺位……
如果拆開看“考試”和“太空”兩條線,簡直就是《墊底辣妹》和《地心引力》的大串聯。
當然,主創(chuàng)們想在一部商業(yè)片里給觀眾提供更豐富的觀感,這個初衷絕對是好的。
可問題在于,豐富等于“多”嗎?
不等于。
豐富是不僅多,而且有層次。
《銀河補習班》表面最大的問題,就是一味求多,喪失了層次。
比如影片中層出不窮的“金句”:
“我是為你好,是天底下最恐怖的一句話?!?/span>
“人生就像射箭,夢想就像箭靶子?!?/span>
“兒子原諒我,我也是第一次學著當爸。”
……
且不說這些金句很過時,而過時的金句無異于口號,透著濃濃的說教意味。
就說把這些金句堆砌在一起,像什么?
像一篇1000字的文章,把500字都加粗加黑,最后造成的效果就是徹底失焦,毫無重點。
再比如片中一些老舊的橋段。
過馬路一定會被車撞,爬梯子一定會踩空,看上去最老實的人最后一定是大反派,女老師一定會嫁給男家長……
我不否認,適當使用這些橋段是有效的。
但還是那個問題,有必要把它們在一部電影里都用上嗎?
這每一個點對于觀眾來說都是精力資源的消耗,你給多了,觀眾真正能吸收的反而少了。
還有,年代歌曲轉場。
很多人說它巧妙,我是真沒看出來巧妙在哪。
且不說賈樟柯在20年前的電影《站臺》里用過這一方式后,很多導演都避之不及,就說歌曲本身,和電影文本有什么關系嗎?
除了能激起一些最淺層的懷舊情緒,這些歌對于深入電影,無異于一次次強制性的打擾。
這就是《銀河補習班》的尷尬之處,觀眾們個個看著開心,結果轉頭就打3分。
但你又不能怪觀眾吃飽了就罵廚子,要怪只能怪自己貪多,導致觀眾嚼不爛。
這本質上是一種創(chuàng)作者的“土豪思維”,什么都要最好的、最貴的,但忽略了搭配問題。
結果就是抓了一手好牌,最后四個二把倆貓兒帶出去了,都沒炸出響聲。
03
貪多嚼不爛,不止體現在元素堆砌上,還體現在劇情的主次不分上。
《銀河補習班》中有兩條主線,一條是父子間的關系,一條是教育理念的對抗。
坦白講,這兩條線結合得并不好,甚至有些割裂。
直到影片最后,導演想要同時完成“教育理念的勝利”和“父子間的大和解”,為此,他必須要制造父子間的沖突。
而問題也就出在這兒。
我們看父子間的沖突,到底是什么。
兒子為了實現自己的航天夢,勸父親放棄討回名譽,實際是為了自己的夢犧牲了父親的夢。
對此,馬皓文失望地說:“我的教育徹底失敗了?!?/span>
這里的教育指的是什么?
是人格教育。
我并不是說人格教育不重要,但它與影片之前談論的教育是一回事嗎?
顯然不是。
影片之前探討的教育是什么?
是擺脫應試思維,培養(yǎng)獨立思考的能力。
用馬皓文的話說,“只要你的腦子一直想,一直想,你就能做好地球上的任何事?!?/span>
后來,馬飛正是在這句話的提醒下,解除了宇航船的危機,成功返回地球。他不止做好了地球上的事,還做好了宇宙中的事。
這時,他對著地球的方向說,“爸,你的教育沒有失敗?!?/span>
這就有點尷尬了,兒子的這句話實際并沒有回應父親發(fā)出的質問。
他們倆所說的“教育”根本就是兩碼事。
這也使得影片在最高潮的段落,不但沒有實現雙線合一,反而進一步導致了焦點的偏移。
你可能覺得,這個問題無所謂,影片講的“教育”是個很大的概念,包羅萬象。
好,接下來我們就來談談這個教育問題。
前文說過,《銀河補習班》在批判“應試教育”上是毫不留情的,這也使得很多人愿意把它視作一部現實主義電影。
但我不太同意,我只能說它是一部現實題材電影,算不上現實主義。
為什么這么說?
因為它雖然提出了一個現實難題,但給出的解,卻是超級夢幻的。
看的過程中,我能深刻體會到主創(chuàng)們的擰巴。
一方面,他們沒法否定“考試”這件事。因為在教育資源分配如此不均的中國,“考試”已經是最公平的方式了,甚至是很多孩子唯一的出路。
不能否定“考試”,又要批判“應試教育”,無異于舍本逐末。
另一方面,既然要批判,就得有靶子,選擇“高考”顯然不現實,于是影片選了無關痛癢的初一期末考。
但這也暴露了影片最大的軟肋,當它把炮火從“高考”——這一應試教育的集大成者——上移開時,就等于承認了,在最大的敵人面前,它實際是疲軟的。
最終的結果,是徹底擰巴。
馬皓文用自己素質教育的方法,幫助兒子馬飛完成了一次應試能力的飛躍。
說白了,影片告訴我們的不是應試教育有多糟糕,而是在應試這件事上,我有一套比你還牛的方法。
至于那方法是什么呢?
又語焉不詳。
只能不斷通過“比喻論證”來糊弄了事,比如:“新蒸的饅頭最好吃”、“你愿意穿別人穿過的鞋子嗎?”
或是靠那些“不明覺厲”的金句:“只要你一直想,就能做好任何事?!?/span>
你可能會說,一部電影提供反思就夠了,不需要提供答案。
這話我完全同意。
但問題是,《銀河補習班》為了完成大團圓結局,它要讓主人公成功,就必須提供一個答案,但實際上它又沒能力提供,只能敷衍了事。
我們看那些經典的教育電影,《死亡詩社》《放牛班的春天》《孩子王》……無一例外,都是以主人公的失敗告終的。
面對現實,他們無力反抗,但他們都留下了反抗的印記,那是反思的開始。所以這些電影,是有現實意義的。
與之相比,《銀河補習班》更像一則童話。
在童話里成功了,人們就帶著滿意的笑睡去了,也就不會再有思考。
04
童話里的人物,都是善惡分明的。只有進入成人世界,才能看到那些灰色地帶。
《銀河補習班》里的人物,同樣善惡分明。好,就一好到底;壞,就壞事做盡。
而馬皓文,就像是深陷在一片黑色中的一顆白點,雖然不起眼兒,卻格外耀眼。
毫無疑問,他是一個圣人人設。
他在人間受難,布道,最終幫兒子在宇宙中上演神跡。
這里我要夸一下鄧超,若不是他足夠有信服力的表演,我們很難相信會有這樣一個人物的存在。
但不管怎樣,問題就是問題。
為成全一個人的圣潔,把他身邊的所有人都塑造成信徒或惡魔,這本身就是不現實的。
這也使得片中的所有人都失去了魅力,成了功能性的角色。
包括鄧超飾演的馬皓文,也是一樣。
正如前妻揶揄他的話:“你是什么洗腦組織的嗎?”
很遺憾,她說對了。
馬皓文的存在,不是作為一個真實的人物存在的,而是作為一種“思想的傳話筒”而存在。
他一次又一次不厭其煩地說著那些未經驗證的思想,他一再強調如果按他說的做,會是一個多么美好的世界。
重復、咒語化、利益承諾。
這恰恰是“洗腦”最典型的特征。
沒想到,在一部“反洗腦”的教育電影中,我們卻看到了一個具有洗腦屬性的主角。
其實,上面所說的這些缺點,我相信都不是因為主創(chuàng)們思考不夠導致的,而恰恰是他們想得太多。
他們想要的太多,算計也太多,于是他們給影片不斷加料,他們既要煽情又要思辨,他們要塑造一個沒有瑕疵的人物,他們還要在批判的同時上演童話……
當他們把這些龐雜又互不兼容的元素,都放進一部電影中時,得來的,只可能是一個“中庸”的結果。
是的,是“中庸”,而不是“平庸”。
而對于一部中庸的作品,觀眾最可能的看法是:無驚喜,無大過,不是爛片,也難稱佳作。
于是他們的評分,很自然會指向同一個分數:及格分。
正如在豆瓣的評分里,有超過三分之一的觀眾給出了3星。
6分,就是所有自助餐式電影的宿命。
05
寫了這么多,吐槽居多,本意是希望中國電影越來越好。
哪怕是在這個“最冷”的檔期,哪怕《銀河補習班》已是最能打的作品,我也希望客觀公正地評價它,而不因任何外部因素而喪失標準。
很多人說,鄧超和俞白眉進步了。
如果這只是陳述句的話,我舉雙手贊成。
但我更想說的是,需要進步的從來不是鄧超或俞白眉,而是電影。
至于這部電影要不要推薦你看。
我建議你到影院門口,隨便拉住一個剛剛看完《銀河補習班》的觀眾,問他兩個問題,我想很可能會得到以下答復:
問:你會給這部電影打幾星?
答:也就3星吧。
問:那你會推薦給朋友看嗎?
答:應該會。
這,也是我的態(tài)度。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