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老育。
前不久有一段監(jiān)控視頻登上了熱搜,視頻中的爸爸和媽媽吵架后,爸爸將情緒發(fā)泄在1歲左右的孩子身上。爸爸雙手用力勒緊孩子的脖子,整個動作長達17秒。視頻中的嬰兒毫無還手之力,男人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掐死他。
無獨有偶,老育之前看到一則新聞,父親因脾氣暴躁經(jīng)常為生活瑣事毆9歲的兒子,使兒子多次身體受傷。孩子留下了心理陰影,放學不敢回家,甚至離家出走。
母親忍不了了,向法院申請了人身安全保護令,并向法院提交了公安機關(guān)接管記錄、兒子的傷情照片等證據(jù)。我們曾經(jīng)做過一個“什么樣的家庭更喜歡打孩子”的調(diào)查。
點擊圖片,查看調(diào)查結(jié)果
調(diào)查顯示,31%的父母認為打孩子解決不了問題,而66%的父母認為打孩子也并非壞事。
有人看到這里可能會說:“我只是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偶爾打一下。”
“我下手知道輕重,不可能這樣往死里打?!?/p>
不少父母認為,打孩子和家暴是有區(qū)別的。適度“毆打”應當歸為懲罰教育。家暴是毫無克制的情緒宣泄,經(jīng)常因為一點小事就把孩子打得遍體鱗傷,給孩子造成嚴重傷害。懲罰教育是理性的教育,在孩子犯了原則性錯誤時,利用家長的威嚴對孩子的行為進行約束。
打孩子到底是不是家暴呢?《反家庭暴力法》第二條指出:本法所稱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員之間以毆打、捆綁、殘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經(jīng)常性謾罵、恐嚇等方式實施的身體、精神等侵害行為。
“打孩子”中的“打”,應當是算在“毆打”的范疇之內(nèi)。
也就是說,我國法律規(guī)定,“打孩子”應當屬于家庭暴力行為。
被家暴的孩子會變成什么樣?調(diào)查數(shù)據(jù)顯示,受到家庭暴力的孩子有不良行為的比例明顯高于其他孩子,其中25.7%的孩子表現(xiàn)出“自卑”,22.1%的孩子表現(xiàn)出“冷酷”,56.6%的孩子表現(xiàn)出“暴躁”,這些情緒都是未成年人犯罪的潛在因素。在上文中提及的“什么樣的家庭容易打孩子”的調(diào)研里,我們也發(fā)現(xiàn)許多小時候總是被打的父母,在長大后也依然對兒時的那段回憶有很大抵觸情緒,并且承認這些被打的經(jīng)歷對自己今后的生活產(chǎn)生了較大的心理陰影。
咱們做家長的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怎么避免家庭暴力呢?
盡量控制不打孩子在孩子犯錯誤時直接用言語表達出自己對他的行為的不滿,向孩子描述出自己的心理感受。比如“我不喜歡你剛剛的做法”“你這樣做讓我感覺很傷心”等。
用懲罰的方式約束孩子孩子犯了錯,可以選擇讓孩子承擔后果或者間接懲罰孩子,比如限制看電視的時間、扣留喜歡的玩具等。
孩子做得太過分時要注意如果孩子犯了原則性錯誤,影響到他人并且勸說無效,這時候可以拿出父母的威嚴??筛呗暫戎梗蚴茄b作要打人的架勢,在氣勢和表情上做到極致的憤怒,達到震懾孩子的效果。
不過要注意穩(wěn)定情緒,告訴孩子為什么你會這樣。
“打是親,罵是愛”其實是一種悖論,家暴給孩子造成的創(chuàng)傷是不可磨滅的。教育孩子決不能動輒打罵,我們要有方法有策略。
4月30日,是國際不打小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