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父母也來一場期末考試......↑↑↑
家長會上,老師突然宣布:今天,家長們要和孩子完成一份一模一樣的期末試卷。
完成了答題的父母感觸良多。他們第一次了解到孩子學習有多不易,第一次以孩子的心態(tài)來了解他的成長......
其實在一個家中,愛與理解,不正是最好的橋梁么。
那個殺死母親的12歲男孩,打算回校上學了。
12月2號,就讀六年級的小康因為逃學曠課被老師通報。當晚母親陳女士批評他時,發(fā)現(xiàn)他不知什么時候?qū)W會了抽煙。一怒之下,母親砸爛了兒子的手機。
小康轉(zhuǎn)身就進了廚房。他拿出一把菜刀,往母親身上砍了20多刀,母親當場死亡。
12月3號,男孩被逮捕;12月5號,在派出所待了兩天,因為沒有到負刑事責任的年紀,他被釋放了。
12月10號,小康的父親表示想讓孩子繼續(xù)讀書,引起家長集體抗議。
12月12號,當?shù)亟逃直硎荆瑫阉才诺綗o人認識的學校,繼續(xù)上學。
現(xiàn)在,他暫住在鎮(zhèn)里的招待所里,由學校安排的老師上門授課。
這就是一個殺人兇手重返社會的故事。
這件事情讓人恐懼的地方,不僅在于未成年人犯下命案可以不受任何懲罰,重返社會。
更在于,12歲的小康在殺了自己母親后表現(xiàn)出的冷血與殘忍,已經(jīng)遠遠超越了一個孩子應(yīng)有的心智范疇。
他是一個真正的殺人魔。
殺死母親之后,他表現(xiàn)得異常鎮(zhèn)定。不僅帶著剛滿2歲的弟弟睡了一晚,并接聽母親多個電話和微信,還佯裝母親的口氣,給班主任發(fā)信息請假。
當外公來找自己女兒時,他冷靜地撒了謊:媽媽出去了,沒在家。
當警察把他帶回案發(fā)現(xiàn)場了解情況時,他還在樓下笑,臉上沒有一點害怕的表情。
被審問時,他覺得自己錯了,但不是什么大錯:我殺的不是別人,是我媽。
被問到:為什么要殺你媽媽?
他不痛不癢地從嘴里擠出四個字:“媽媽不好?!?/span>
“那以后打算怎么辦?”
“學校不可能不讓我上學吧?”
是啊,他才12歲,連進少管所的年齡都夠不著。他還可以隱姓埋名,還可以重新開始。
像一顆炸彈,潛伏到你或我身邊。等著某一天,玉石俱焚。
到時候,我們又該來追責誰?
在這場悲劇中的所有人,都是悲劇的締造者。
小康對母親的恨,是打心底里的恨。
小康是一位留守兒童,自小與爸媽聚少離多。在爺爺奶奶家長大的他,因為爺爺奶奶的溺愛,養(yǎng)成了嫉妒叛逆的性格。
兩年前母親懷上二胎回家,才真正與小康生活在一起。那時她發(fā)現(xiàn)小康已經(jīng)長成了一個不良少年。
長期與孩子分離的她,一時間根本束手無策。于是她只能嚴厲地管教,經(jīng)常狠狠地動手打他。
結(jié)果,就在孩子心里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你很難去判定,她是不是一位稱職的媽媽。她在外打拼,只為讓孩子過上好日子;她嚴厲地管教孩子,只是想讓他重回正軌。
她付出了全部的愛,卻換來了孩子全部的恨。
這,正是天下父母的悲哀。
在知乎上有個熱門提問:“你們有沒有那么一瞬間想殺了父母?”
你絕對想象不到,這個問題底下會出現(xiàn)怎樣可怖的景象。
有人說,他給父母計劃了無數(shù)種殘忍的死法;
有人說,他希望父親早點死掉,自己一滴眼淚都不會流;
有人說,他從6歲開始就計劃毒死父母了。
一字一句,都叫人無比寒心。
那些想殺死父母的孩子,比我們想象中多得多。上網(wǎng)一搜,殺父弒母的案例多不勝數(shù)。
北大學生吳謝宇,借助高科技犯罪,殺害母親后人間蒸發(fā);
南昌青年高某,因為母親對他工資管得太嚴,選擇將母親殺死;
上海留日學生汪佳晶,向母親索要生活費無果,幾乎將她捅死……
這些被父母視為命根子的孩子,這些父母用盡精力、時間、金錢培養(yǎng)的孩子,竟然生活得這么不快樂,竟然如此痛恨父母、詛咒父母,甚至乎,要將他們殺死。
管得太多被人殺,管得太少遭人恨。當?shù)鶍?,怎么就這么難?
其實為人父母,本就是一件極不容易的事。
對一個家庭來說,父母是根孩子是果。
果實出了問題,多半是根也有問題;問題根源,就在家庭教育。
我看到過一句話:中國父母的教育方式永遠只有兩種。第一是棍棒,第二是棒棒糖。
要么狠狠地寵,要么狠狠地打。
知乎上,有位女老師原本在城里教書,后來被安排去鄉(xiāng)鎮(zhèn)學校支教一年。
她發(fā)現(xiàn),溺愛與放縱在這兒形成了兩種極端,狠狠地撕扯著孩子們。
有個一年級的小孩,每次考試只能考二三十分,上課搗亂,欺負同學……
有一次他把同桌女孩打得頭破血流,老師生氣地把他叫到辦公室罰站,還叫來了家長。
沒想到他媽媽一出現(xiàn),就劈頭蓋臉地罵老師:“雖然孩子犯了錯,但你也不能罰他站??!他才多大啊,你怎么這么狠心!”
沒一會兒,他爸來了。他爸倒是向老師問了一下情況,然后整張臉扭曲起來,抄起掃帚就打:
“叫你不聽話!叫你不聽話!”
被打時,孩子一動不動,顯然已經(jīng)習慣了。
對此女老師只能感嘆:你能說他們是不愛孩子嗎?不,他們就是太愛孩子了。
因為愛孩子,所以對他予取予求;因為愛孩子,所以恨他不成鋼。他們用盡了一切辦法對孩子好,孩子卻偏偏感受不到。
其實父母們都很努力。只是,努力錯了方向。
他們表達愛的方式,只有拳腳,或者糖果。
在談到對父母的感情時,一位網(wǎng)友說道:“我可以從父母身上感受到很多...包括他們的嚴厲,他們的縱容,他們的恨鐵不成鋼......唯獨,感受不到愛。如果某一天父母親口對我說我愛你,我會覺得很不可思議。”
“少女綁架母親致死”一案里,16歲的陳欣然就是最極端的例子。
陳欣然與父母的關(guān)系一直比較疏離,進入叛逆期后更是如此。在陳欣然的記憶里,父親經(jīng)常打她,對她處處干涉;母親為人溫和,對她無限放任。
因為與父母爭吵頻繁,陳欣然在寒假中選擇了離家出走。沒過多久,就被父親抓進了一所治療“青少年心理障礙”的封閉學校。在學校經(jīng)歷100天的軍事訓(xùn)練后,她對父母的怨恨更深。
回來后,她與父親大吵一架,把父親氣進醫(yī)院;隨后將母親綁架,捆綁于一間小房子里,六七天不給吃喝。
最后,母親李梅呼吸循環(huán)衰竭死亡。
青春期正是一個孩子轉(zhuǎn)變最大的時期,很多矛盾都會在這一時期集中爆發(fā)。而此前陳欣然從父母身上感受到的隔閡與疏離,正在此時慢慢轉(zhuǎn)變成了仇恨。
所有的仇恨,都來自于愛的缺失。
對孩子最好的家教,不是寵,不是罵。
而是愛。
愛是一個家庭中,永恒的教育。
愛可以柔化人心中的一切黑暗,再頑劣的心病,都在它面前無所遁形。讓一個孩子感受到愛,就是讓他有了依靠,有了朋友,有了家。
在充滿愛的環(huán)境下長大的孩子,一定能活出自己的精彩。
愛一個孩子,你可以深沉,但不能隱藏。比如:
每天給孩子來一個愛的擁抱;
每天對他說早安和晚安;
多給他一些關(guān)心,嘗試著走進他的內(nèi)心世界;
做他的朋友,而不是做他的教官。
對于孩子的家庭教育,你可以寬嚴相兼,剛?cè)岵?。要給與愛,更要給與尊重。
為人父母,本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有些責任,也只能父母來扛。畢竟你背負的,是孩子的一整個人生。
愿天下孩子,都能在愛的環(huán)境中茁壯成長;愿天下父母,都能被子女溫柔以待,不負愛與期望。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