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寶玉是一個性格和思想都很復雜的人。他的貼身丫鬟襲人曾經(jīng)勸過他要改掉一些不好的習慣,這里面就有“毀僧謗道”。為什么“毀僧謗道”會成為賈寶玉的一個罪名呢?
其實,在中國古代,利用或者崇尚宗教的皇帝有不少。比如武則天就曾經(jīng)利用佛教來宣稱自己是有資格當皇帝的。比如嘉靖皇帝朱載垕,就十分迷信道教,那些善于諂媚的大臣就靠寫青詞而平步青云。
到了清朝,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傾向就十分明顯。而致力于促進三教合一的,就是雍正皇帝。當然,雍正皇帝其實是利用宗教蠱惑人心,是利用宗教麻痹那些具有反抗意識的漢族文人,利用宗教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雍正皇帝在上諭中宣稱:“朕向來三教并重,一體尊崇,于奉佛敬仙之禮不稍輕忽?!笨梢姡赫实凼呛茑嵵仄涫碌卦谕菩腥滩⒅氐乃枷?。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賈寶玉的“毀僧謗道”就不僅僅是賈寶玉個人的叛逆,而是對皇帝的大不敬了。
那么賈寶玉“毀僧謗道”的具體表現(xiàn)是什么呢?其實,賈寶玉并沒有嚴重的“毀僧謗道”的行為。他只是不喜歡那些很世俗的宗教人士而已。比如張道士,賈寶玉在外人面前可以稱呼他為“張爺爺”。但是后來賈寶玉發(fā)現(xiàn),這個張道士油滑世故,還多管閑事,插手自己的婚事,就討厭這個張道士了,甚至決定不再見他。要知道,那個張道士可是代替賈寶玉的爺爺賈代善出家的人,也是皇帝和王公大臣都十分尊敬的人,是世俗人眼中的“活神仙”。但是,賈寶玉卻偏偏因為張道士要為自己說親就感到很嗔怒,而且毫不掩飾自己的情緒。可見,性情中人賈寶玉對這個張道士的確很厭煩。
賈寶玉厭煩的還有那個給薛寶釵金鎖的和尚。薛姨媽對王夫人說,薛寶釵戴著的金鎖是個和尚給的,那個和尚還說,要找一個有玉的方可婚配。對于這個說法,賈寶玉是不屑的。他在夢里都說“和尚道士的話如何信得”。可見,賈寶玉之所以討厭和尚道士,是因為他要堅守“木石前盟”,是討厭那些插手別人婚事的出家人。
那么賈寶玉對于佛道思想本身又是如何看待的呢?我覺得,賈寶玉其實是一個很有佛性的人?!都t樓夢》第二十二回里,他因為調(diào)和林黛玉和史湘云之間的矛盾無效,還被她們倆奚落,就心情很低落。于是,賈寶玉就想到了《南華經(jīng)》里的“山木自寇,源泉自盜”。再加上,賈寶玉之前聽薛寶釵念了《寄生草》。于是,賈寶玉就自己寫了一首偈子,又寫了一首《寄生草》。這說明,賈寶玉是一個很有悟性的人,也是一個很淡泊的人。
不過,賈寶玉當時并沒有真的看破紅塵。他參禪的結(jié)論是“無可云證,是立足境”,這和林黛玉說的“無立足境,是方干凈”是兩種境界。而且,賈寶玉當時在人世間還有很多牽掛,他還是一個喜聚不喜散的人。當時,賈寶玉是不可能真的徹悟的。而且,在林黛玉和薛寶釵的提點之下,賈寶玉就不再自尋煩惱了。
賈寶玉對于佛教思想,其實在一定程度上是贊同的。他或許對佛教思想里的禁欲主義并不認可,但是賈寶玉也不是一個放縱欲望的人。
佛教思想的核心是慈悲為懷,是世法平等,是普度眾生。賈寶玉對于這些觀念,則是很認可的。他對窮人很是憐憫,經(jīng)常救濟他們。他明明并不是很看得起劉姥姥,卻也愿意讓妙玉把劉姥姥用過的茶杯給劉姥姥,讓劉姥姥可以賣掉度日。可見,賈寶玉的確很慈悲。至于眾生平等的意識,在賈寶玉那里體現(xiàn)得就更加明顯了。賈寶玉不僅對自己身邊的丫鬟溫柔體貼,愿意為她們服務(wù),還愿意和星星月亮,草木蟲魚交流,也愿意和林黛玉一起埋葬落花??梢?,在賈寶玉心中,萬物平等,眾生皆有情。這和張載的“民胞物與”思想一脈相承。
不過,賈寶玉并不愿意接受清規(guī)戒律的束縛,是一個渴望自由的人。他的表現(xiàn),有點類似于明朝盛行的“狂禪”。而且,賈寶玉并不覺得神佛真的存在,他只是愿意接受佛教觀念中那些勸人向善的內(nèi)容。
至于道教,賈寶玉并沒有評價過。不過,賈寶玉對于道家思想是很青睞的。他追求清靜無為,他拒絕考科舉,厭惡八股文,討厭官場中人。他的這些表現(xiàn),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他接受了道家的思想。他自己續(xù)寫過《莊子》,只不過續(xù)寫得不倫不類,被林黛玉嘲笑。不過,他之所以會去續(xù)《莊子》,就是因為他和襲人鬧別扭了,心里面很煩悶。他忽然覺得自己的煩惱都是來自于這些女孩子,而莊子的“齊物論”則可以讓心緒煩悶的賈寶玉找到精神慰藉。尤其是其中“齊生死”的觀念,更是讓賈寶玉深受啟發(fā)。賈寶玉對“文死諫,武死戰(zhàn)”的批判,也是和莊子的觀念不謀而合。不過,賈寶玉只是信仰道家思想,并不是一個崇尚道教的人。
其實,賈寶玉之所以“毀僧謗道”,一方面是因為他的確對佛道思想有所反思,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原因則是他發(fā)現(xiàn),塵世中的很多宗教人士都是很世俗的。賈寶玉發(fā)現(xiàn),那些所謂的宗教人士,其實比那些世俗中人更加不堪。
《紅樓夢》里的宗教人士并不是清心寡欲,虔誠修行的人。他們攀附權(quán)貴,阿諛奉承,甚至和惡勢力狼狽為奸。靜虛老尼、馬道婆等都是這樣的人。寺院,道觀都可以是藏污納垢的地方。
因此,我們可以這樣看待賈寶玉“毀僧謗道”的行為:賈寶玉看不起那些披著宗教的外衣,卻油滑世故的人,因此“毀僧謗道”,但是賈寶玉卻有一顆出世的心,最終會“懸崖撒手”。但是,賈寶玉就算“懸崖撒手”了,也沒有看破紅塵,依舊心中有情,是個“情僧”。賈寶玉的行為,體現(xiàn)出“多情既佛心”的真諦。
作者:歸途如虹。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