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從小到大,就生活在被教育與教育之中,從未被更改過。然而即使這樣濃郁的教育氛圍,我也沒有被教育成為一個很有成就的人,我更是沒有教育出一名很卓越的兒子或徒弟。我們全都籍籍無名,像當年的仲永,泯然于眾。
如今的教育,社會上的認知是教育機構和體制,關注的升學率比人性的成長要多出很多,于是滋生出一些畸形的理念,功利的激進成了這些畸形理念成長的土壤,甚至于部分教育者在深夜捫心自問:我們到底是為了什么而教書?
這就不得不說什么是教育,教育的本質是什么?
我本非一名正式的教育工作者。但在我的認知里,覺得教育原本就是傳授知識,僅此而已。往小里說,教育就是把自己掌握了的知識傳遞給未知的人,這并不僅僅局限于學校,“她”可以是任何行業(yè),任何人類,人和動物之間的傳授。
但我們既然是作為人類——萬物之靈長的份子,提出了“教育”這個詞,那就只說人類。由此便引出我的理解,教育的本質就是屬于人類社會。這頂帽子太高了,太大了,以至于很多從事這一工作(或管理這一工作)的人都戴不穩(wěn),甚至不會戴。
教育者,管理者首先是個社會人,他(她)們要生存,要生活,體面的生活,就離不開金錢與物質,伴隨而來的是各種各樣的幌子和套路,往往偏離了正常教育的軌道,重點和重心,已故在非自然的地方,而不是育人。
我們絕不能把教育工作者用道德的繩索捆綁在標桿的十字架上,那是不公平的。大眾有理由相信每一位從事教育工作的人,內心最大的滿足是“桃李滿天下”的收獲,“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喜悅,“一枝獨秀”的驕傲和“群芳燦爛”的輝煌。
也絕不愿意以偏概全地看到部分不良習氣就說我們的教育不好了。我大中華從清末的外侮到十四年抗戰(zhàn),乃至于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被動挨打,從政治和經濟上被圍追堵截,到今天以雄獅的姿態(tài),以大國的面貌屹立于世界之林,其實是與我們的教育密不可分的。
我大中國之所以能崛起,是和國家領導人提出的“友好邦交”有很大關系的,這就是“與人為善”的結果。所以,我對教育的本質,有了新的理解:勸人向善。王陽明說:“千圣皆過影,良知乃吾師”。良知是成就尊嚴和有存在意義的明燈(李嘉誠語)。
請允許我為提問者回答那句:“為什么教書?”一句話:我們?yōu)榱肆贾虝?。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多么簡單的要求,多么純凈的心靈!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愿我們的教育工作者捧著一顆純潔的良心,在教育的道路上,漸行漸遠……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