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天藍 教我不想他 亦難 不知情的孩子 他還要問 你的眼睛 為什么出汗”,這是潘越云演唱的《天天天藍》中的幾句歌詞,也是我印象最最深刻的幾句,這首歌是華語流行樂中的經典,被廣大樂迷所熟知。同名的專輯列“臺灣百佳專輯”第4位,整張專輯由陳志遠編曲,李壽全制作,陳志遠巧妙地把握了歌中的意境,歌曲一開始那如泣如訴的小提琴獨奏一定打動了很多聽者的心。憑借這張專輯作品的古典韻味,加之潘越云那迷人的嗓音,這張《天天天藍》專輯成為民歌時代后期的雋永之作,李壽全也因此專輯獲得了當年“金鼎獎”最佳制作人,這首《天天天藍》后來也被很多歌手不斷地翻唱。
完整地聽這張《天天天藍》專輯還是在2000年以后,那時偶然在網絡上看到了“臺灣百佳”的目錄,便按圖索驥地去把名單中專輯的MP3找來,一張一張地去仔細聽。擁有這張正版的CD又是幾年之后的事情了,對于我這種特別喜歡去看詞曲作者名單的人來說,認真看一遍所有詞曲作者的名字是聽每張唱片的必修課。
潘越云《天天天藍》專輯封面
專輯同名主打歌《天天天藍》的詞曲作者就讓我傻了眼:作詞:卓以玉 作曲:陳立鷗,在我當時的知識庫里,對這兩個名字完全陌生,在腦海中搜索了半天也沒有記起這兩位之前寫過的作品。囿于當時的條件,暫且把這個疑問放在了心里。直到2013年左右,滾石復刻了阿潘的這張《天天天藍》的黑膠唱片,再版的黑膠唱片中附了一張《天天天藍》詞作者卓以玉手寫的精美卡片讓我再次關注起這個名字,看著這些文字,直覺告訴我,這不是一位普通的詞曲作者。
潘越云《天天天藍》復刻黑膠
慢慢地了解到這些資料:卓以玉1934年生于北京,是美國國家文化藝術委員會首位亞裔女性委員,文化藝術大使,詩詞作家、畫家、比較文學教授,為東西方文化交流作出杰出的貢獻。她出身名門世家,家族中名人輩出,父親卓宜來是北大教授,林徽因是她的姑姑,弟弟卓以和是“分子束外延技術之父”,表妹林瓔是著名建筑師……,耳濡目染,林下風范,自然天成。
卓以玉在詩歌、繪畫和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成就,而繪畫是她中年之后最致力做的一項事業(yè)。有著深厚中國文化底蘊的她,把對中國的思念情懷,寄托在孜孜不倦傳播中國文化的事業(yè)上。她翻譯了《聞一多詩文選》,著有《中國美學與齊白石》等九部著作,而她的中英文雙語詩歌創(chuàng)作,更是受到人們的喜愛。
卓以玉年輕時照片
圖片出自《天天天藍 當代才女卓以玉》
當然我對于卓以玉這個名字最初的關注,還是在《天天天藍》等歌曲上,后來偶然看了白先勇先生的文章,在文中白先勇深情追憶了他與許芥昱、卓以玉相聚的幾個人生片段。白先勇與卓以玉是因為三姐白先明而結緣(卓以玉是白先明的同學),又通過卓以玉與許芥昱相識。許芥昱教授是卓以玉在中文老師協會認識的恩師,是許芥昱把卓以玉帶進了文藝圈,并鼓勵她進行文學藝術的創(chuàng)作。這首《天天天藍》就是卓以玉寫給許芥昱的,許芥昱在1982年1月4日舊金山大雨后的一次山體滑坡中不幸遇難,卓以玉十分悲痛,據說山泥下來的時候,許芥昱本來已經逃了出來,想起地下室里的書籍和資料,又跑回去搶救,然后就沒有出來了。白先勇聽聞消息也后為之扼腕 “許芥昱走得不得其時,不得其所,令人痛惋、憾恨”,詩人鄭愁予也寫了一首《冬-悼芥昱》來悼念許芥昱。
卓以玉與吳楚楚、陳志遠合影
圖片出自《天天天藍 當代才女卓以玉》
又在白先勇的一本書中看到以下這段生活化的文字,讓我對卓以玉又有了更多的了解,這里也提到了《天天天藍》這首歌:八零年我到伯克萊客座講學,許芥昱跟卓以玉都在灣區(qū),所以見面的機會比較多。我一到伯克萊,卓以玉便請我吃飯。久聞“老卓”手藝非凡,那晚八道海鮮,碟碟活色生香,簡直是藝術家的杰作。卓以玉是個才女,書香世家,能詩能畫,又能設計首飾家具,而且樣樣別出心裁。她的家里掛滿了字畫,有的是她畫的,有的是許芥昱畫的。卓以玉八零年夏天曾經到臺北開了一個個展,她的畫色澤鮮潤,富有流動的旋律,多半為抽象的花卉,令人喜悅,令人忘憂。那天席間還有殷太太(張?zhí)m熙女士)及陳若曦等人,后來大家又唱起歌來,許芥昱的嗓子好,唱了許多老歌。有一首是卓以玉作的詞,陳立鷗教授(注:卓以玉的叔公)作的曲,歌的名字就叫《天天天藍》,歌詞是這樣的:
天天天藍,叫我不想他也難。
不知情的孩子,他還要問:
你的眼睛為什么出汗?
情是深,意是濃,
離是苦,想是空。
這首歌的歌詞天真自然,曲調優(yōu)美。卓以玉后來告訴我這是許芥昱最喜歡的一首歌,他過世前沒多久,在一次宴會上還唱過。卓以玉說,這首歌是她十幾年前寫給許芥昱的。
卓以玉與潘越云等人合影
圖片出自《天天天藍 當代才女卓以玉》
這首《天天天藍》是怎么會傳到滾石唱片被潘越云演唱的呢?在卓以玉悼念叔公陳立鷗教授的一篇文章中有這樣的記錄:一九七九、一九八零年,在舊金山灣區(qū),每逢好友、學人過境歡聚,晚飯后,總談笑唱歌。白先勇、劉紹銘、陳若曦、許芥昱、殷張?zhí)m熙等,都是最先聽到、最先唱這首歌的人。叔公又安排了凌嵩郎教授帶領當年國立藝專的十幾位系主任,來舊金山州立大學研習數周。有一次飯后,馬國光(注:著名樂評人馬世芳的父親)教授聽了喜歡,帶回了臺北。他的夫人陶曉清把這首歌交給了滾石唱片公司,二毛、三毛都喜歡,后由陳志遠編曲交由潘越云演唱。后來高信疆的哥哥制作電視劇《守著陽光守著你》時,便用了叔公和我合寫的這首〈天天天藍〉。那幾年,臺灣街頭、家家戶戶的電視上,都可聽到《天天天藍》,大家這么喜歡,我們好高興!
陳立鷗非常喜歡卓以玉的這首詩,也為了歌曲旋律的需要,陳立鷗提筆加上了下面這四句:情是深 意是濃 離是苦 想是空。
不過“天天天藍”的故事并沒有結束,1985年8月滾石唱片發(fā)行的潘越云的專輯《相思已是不曾閑》的同名主打歌,又是卓以玉的作品,只是這次她從作詞變成了作曲。
潘越云《相思已是不曾閑》專輯封面在這張專輯的文案中有這段文字,讓我們對這首歌曲的誕生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相思已是不曾閑》是吳正德替阿潘制作的第二張唱片。有別于《世間女子》(注:1985年1月發(fā)行的專輯)的濃烈風格,這張專輯的走向反而趨于恬靜風雅。大地色系的封面設計,不僅讓許多人極為鐘愛,更呼應了音樂調性上的變化。主打歌曲〈相思已是不曾閑〉是卓以玉教授繼《天天天藍》后再度與阿潘的合作。仍是極具中國風的編曲形式,透過錚琮的風鈴聲作為前導,繼之以二胡及提琴的幽怨琴音,將許芥昱詩作中的相思之苦化為阿潘的感人歌聲。而作家陳幸蕙與陳志遠合作的〈浮生千山路〉則是另一首寓意深遠的經典好歌,也是那個文以載樂年代的又一明證。 ”
卓以玉給許芥昱這首1972年的詩譜曲時,許芥昱已經在那場意外中去世,為了紀念這位恩師摯友,當她重讀這首《相思已是不曾閑》,看到詩中這句“怎奈春雨把巉崖都化作軟泥”時百感交集,于是卓以玉將這首詩作譜成歌曲,以表達對許芥昱的懷念。此后,《昨天的昨天》、《上了你癮》、《來生的來生》等卓以玉的作品陸續(xù)被李泰祥先生譜曲成歌而被更多樂迷熟知。
卓以玉與李泰祥合影圖片出自《天天天藍 當代才女卓以玉》
而讓我對卓以玉有了更為全面認識當然是2015年這本個人傳記《天天天藍 當代才女卓以玉》,白先勇先生為這本書做了序,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看看。
《天天天藍 當代才女卓以玉》
當時因為一首《天天天藍》去聽了一張唱片、了解了一個人、讀了一本書,發(fā)現了一首歌之外更多自己所不知道的事情,這也是在聽歌中找尋的一種樂趣吧。今天就重溫一遍這首《天天天藍》,也想起了卓以玉在《天天天藍》再版時寫的一段話:天天天藍……那一縷縷醉人的音韻,有否引您回多少年前 多少年?
近期回顧
靜聽
一起分享聆聽的點滴
如轉載或他用請事先聯系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