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讀多了容顏自然改變
遠(yuǎn)離浮躁 敬畏文學(xué)
做有態(tài)度的原創(chuàng)文學(xué)平臺
一大勺玉米面,兩大勺白面,一小勺鹽,外加一把蔥花或韭菜,有野菜的話也加點,然后放適量的涼水。齊活后開始攪拌,一手按住盆子,一手用筷子順一個方向攪拌,直至面糊被攪拌均勻,無面疙瘩,攤煎餅的材料備好了。這時鏊子該上場了,鏊子放灶上,開火。鏊子五六成熱的時候倒油,油均勻鋪開后倒面糊,把面糊均勻攤開,越薄越好。約半分鐘時間后,掀開蓋,再倒點油,緊接著翻餅、蓋蓋。再有小半分鐘煎餅就熟了,掀蓋,一張焦黃誘人的煎餅就呈現(xiàn)在眼前。
出鍋后的第一張餅一般會給小孩和老人吃。把餅盛盤子里,再拿個碟盛上醋,放到餐桌上。這時老人和小孩就先開飯了,一口加雞蛋和野菜的玉米稀飯,一口外焦里嫩、蔥香撲鼻沾過醋的煎餅,再來一口小涼菜,一家老少吃得是津津有味。這種愜意的場景是烙餅人忍著眼前美味繼續(xù)烙餅的最大動力。
說起攤煎餅,最不能少的是油?,F(xiàn)在生活富足,我們只求好吃,從不去考慮用油的多少。因此做出來的餅是真正的“煎”餅,其口感和味道也是十分的好。而小時候,娘給我們攤煎餅的時候,是只在一面抹油的。
那種抹油的工具,至今我都不知道叫什么,就是在一根筷子上綁上寸把長的布條,放在油罐里,專門用來攤煎餅“抹”油的。當(dāng)然,油罐里還有油鐅子,炒菜時怕浪費油,娘就規(guī)定只能放兩鐅子油(八歲就開始幫娘炒菜,農(nóng)忙時節(jié),俺就是家里的小廚師)。后來生活好點,就放三鐅子。三鐅子油在我心里就是對奢侈最初的認(rèn)識。
為什么娘攤煎餅只一面“抹”油?原因當(dāng)然是很顯而易見的—省油!就是這樣做出的煎餅,我們也不是想什么時候吃就什么時候吃。到底啥時候才能吃到?回想一下,也就是用別人給家里干活了,款待人家,或是娘的地里活少了,閑了,給我們改善一下生活。
從小到大煎餅始終滿足著我們的味蕾,那味道就像一支悠悠揚揚的經(jīng)典音樂,不驕不躁,不卑不亢,時而勾起我們無限的思緒。
一張煎餅,昭示著我們生活的變化;一張煎餅,記憶著我們父母過去生活的不易;一張煎餅,散發(fā)著我們現(xiàn)在生活幸福的味道。一張煎餅,就像是我們生活中穿越時空的二維碼,用我們的記憶去掃描,用我們的內(nèi)心去閱讀,閱讀過去和現(xiàn)在,體會不易和幸福。
時常掃下“煎餅”這個二維碼,它可以讓我們想起媽媽的味道,讓我們知道生活需努力,幸福要珍惜!
郭向華 教師,愛好寫作。
?原創(chuàng)作品作者授權(quán)發(fā)布 部分圖片源于網(wǎng)絡(luò)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