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們在這里舉辦這個講座。之所以將這個講座定名為《
音樂與文學》,無非是想通過這個講座將我在音樂與文學方面的思考在這里跟同學做一個交流,做一點溝通。由于我知道,大家首先熱愛音樂,其次有一定的可能是喜歡文學。我更知道既熱愛音樂又熱愛文學的人是不在少數(shù)的。所以今天要做的事情是在我們對音樂與文學的雙重愛好上架一座橋梁,假如我們過往對音樂與文學的愛好是感性的,今天我們要完成的事情就是理性的;假如我們過往對音樂與文學的愛好是隨意的,今天我們要作的事情就是有意的。也就是說:將過往在心頭,腦中倏然而逝的一點靈感以今天的講座的形式作一份回納和整理。
下面,我先請大家聽一段音樂。(放《濤聲依舊》)
從大家的表情來看,我就知道這是一首大家早就爛熟于心的歌,這首歌在九十年代是一首歌,流行程度相當于我們現(xiàn)在流行的雪村的《俺們東北人》,但是現(xiàn)在我們經(jīng)常在《同一首歌》進耳到它,它優(yōu)美的旋律,優(yōu)美的歌詞給我們營造了優(yōu)美的意境。不能遺忘的是:這首歌也捧紅了當年只有二十郎當歲兒的毛寧。我們應該感謝毛寧;更應該感謝陳小奇;但是我們感謝的目光應該放眼到唐代的張繼的《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故蘇城外冷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我們說詩歌都是一種能夠演唱的可惜的是由于年代的久遠,我們的語文學習只能感知文學的魅力,而不能感受音樂的魅力。當年的張繼假如九泉有知的話,他會很感謝陳小奇妙用他的詩歌意境給一千四五百年的后人帶來了歡樂,帶來了喜悅。
是啊!《楓橋夜泊》中寫到了月,《濤聲依舊》中也寫到了月。就連2001年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中它還成了趙本山的一個笑料。
今天,我們來看看音樂與文學的關系:我以為:文學是音樂植根的土壤;音樂是文學的翅膀。它們親如兄弟,行同手足。
(一)唐詩與音樂
詩歌的創(chuàng)作至唐代達到很高的水平,代表了當時文學藝術的頂峰,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王之渙~~一代杰出詩人的創(chuàng)作,給后人留下了數(shù)萬首佳章妙句。唐人有選詞度曲的傳統(tǒng),好的詩作無不被人樂人們爭相傳唱,所以唐代的詩歌和音樂的關系十分密切,以《竹枝》《浪淘沙》《楊柳枝》等盡句為詞的歌曲家喻戶曉,李白、白居易、元稹、王之渙、王維、李益等人的詩句更是多為知音者協(xié)同作歌,在社會上廣為流傳。詩人們也以樂工傳唱自己的詩作而自豪。當時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唐代開元中的一天,詩人王昌齡、高適、王之渙、三人同在酒家飲酒,一些戲班的藝人也在此聚會。三人暗中打賭,以歌女演唱個人詩作的多少來定其排名優(yōu)劣。一會兒,一個歌女唱到:
冷雨連江進夜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這是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不禁暗暗自得。接著歌聲又起:
奉帚平明金殿開,且將團扇共徘徊。玉顏不及冷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
又是王昌齡的《長信怨》,王昌齡更興奮了。此時又一歌女唱到:
開篋淚沾臆,見君前日書。夜臺何寂寞,猶是子云居。~~
高適一聽是自己的《哭單父梁九少府》,也非常興奮。這時王之渙說:“我們以最好的歌女為準,假如她唱的不是我的詩,我終身不與你們兩人相爭,否則的話你兩要甘居我后。”果不其然,歌妓中最有名的歌女唱的是王之渙的《涼州詞》: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冤楊柳,東風不度玉門關。
聽罷,王之渙對兩人說:“怎么樣?不是我狂妄吧!”這時,藝人們也留意到了他們,當知道這三人就是這些詩的作者后,非常興奮,連忙邀請他們進席,一起吟詩飲酒。
這則故事顯示,唐代取名士佳句進歌曲是流行的習俗,詩的興盛,促進了歌曲的發(fā)展,而這些優(yōu)美的詩章插上音樂的翅膀,也得到了更為廣泛的傳播。
(二)在音樂與文學兩個領域中翱翔的人音樂愛好者與文學愛好者兼具的大有人在:孔子是中國古代教育的鼻祖與先賢。音樂在孔子的生活中無處不在,他在音樂生活中的實踐和理論,對后代中國音樂的發(fā)展,有著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先談音樂實踐:這位孔老先生會唱歌、
Bloging my way彈琴、鼓瑟、擊磬、作曲,可以說是一位音樂的通才。他要是活在當代,我估計他能和劉歡、三寶相提并論——好歹也得鬧個音樂人當當。他為《詩經(jīng)》正樂時,能夠合著伴奏唱完三百零五首不同時代、不同地域、不同風格的歌曲。他之所以有超乎平常的能力,就在于他能夠不斷地學習。他同別人一起唱歌而覺得人家唱得好的時候,他一定要請人重唱,然后自己再隨著學唱。(《論語述而》中有這樣的話:子與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知之)。用現(xiàn)在的觀點來看:孔子還是那種當不成模仿秀就勢不罷休的人呢!
孔子還是一位作曲家。孔子離開衛(wèi)國之后,本想度過黃河,往投奔晉國的趙簡子。在黃河之濱,他聽說趙簡子殺了過往幫他從政的兩位賢大夫,便打消了往晉的動機,并把對兩位被害者的同情,凝聚在一首叫做《陬操》的琴曲中。
那么,孔子對中國音樂的發(fā)展的影響,都表現(xiàn)在那些方面呢?
首先,孔子把音樂看得非常重要,以為禮樂對國家來說,是治國平天下的要策,對個人來說,是修身立世的根本。這種思想,貫串在孔子開創(chuàng)的儒家學派的正統(tǒng)觀念中,因而,也就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由始至終的統(tǒng)治思想??鬃诱f:“安上治民,莫善于禮;移風易俗,莫善于樂”。我覺得,這種教化的作用,至今仍然有它的現(xiàn)實意義,同時也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其次,是把重樂的觀點,體現(xiàn)在他的教育思想中,落實在教育實踐里??鬃拥慕逃枷?,是兼顧德、智、體、美的。他所教的“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中,音樂居第二位。他的門生子路問他,怎樣才能成為一位完人。他回答說:“要有臧武仲的聰明,公綽的廉潔,卞莊子的勇岡冬冉求的才藝,在這些之上,再加上禮和樂的修養(yǎng),也就可以稱為完人了。”他甚至以為人不學民間歌曲,就象面壁而立的癡人一樣,是毫無前途可言的。他對自己的兒子伯魚就說過“汝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為《周南》《召南》,其猶正墻面而立也與!”他曾經(jīng)教徒弟鼓瑟,從他對子路鼓瑟“升堂矣,未進于室也”的評價來看,他對教學質量的要求,是相當高的。他對音樂的推崇,還可以從他的這句名言中體現(xiàn)出來,他說:“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以為一個人的修養(yǎng),是開始于“詩”、建立于“禮”,而終極完成于“樂”的。也就是以為音樂是人的最高修養(yǎng)。他對《詩經(jīng)》音樂的整理工作,是應當賜與充分肯定的。
作為一個音樂鑒賞家和評論莢冬孔子也是空前偉大的。他提出的一系列美學標準和美學命題,不但在當時有劃時代的意義,而且在今天還有著深遠的影響。能夠正確把握音樂的實質,并用最正確的話把它概括出來。他用“洋洋乎,盈耳哉”來描述太師摯演奏音樂的開始部分和《關雎》這首曲子的結束部分。對難得的音樂來講,他是一個難得的知音。“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的著名傳說,充分、鮮明地刻畫出這位藝術癡人,如何融化在音樂之中,達到一種物我兩忘、超凡脫俗,甚至由于聽覺器官的高度興奮、高度專注而使其他感官的職能相對退化的地步。
繼孔子之后,讓我們來關注戰(zhàn)國時期偉大的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屈原
提起屈原就要說到楚辭。它是屈原在長期放逐生活中,向民間學習,創(chuàng)造的一種藝術形式。楚辭是詩,也是歌,是和當時南方的民間音樂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他在《離騷》中唱到“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表達了他對人民深切的同情。
《九歌》是屈原在南方民歌的基礎之上創(chuàng)作的一套祭神的樂歌,從音樂的形式來看,已經(jīng)有了“亂”(即樂曲***)、“少歌”(小***)、和“倡”(不同樂曲曲調的過渡樂句)。在風格上,《九歌》的音樂即《漢書禮樂志》中所說漢樂府中的“趙、代、秦、楚之謳”也就是說,《九歌》不但有楚的音樂,而且還兼容了其他國的音樂。
歷史發(fā)展到漢代時,建安詩人支撐了建安風骨,短歌行中的“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抒發(fā)了曹操縱為一個政治家和軍事家的蒼涼的感慨;《長歌行》中為“少壯不努力”的人勾畫出“老大徒傷悲”的無奈?!稑犯娂分械母?、行、引、曲都是文字以音樂為載體的不同形式,“竹林七賢”也是用音樂來抒發(fā)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苦悶。
時間推進到唐代,音樂與文學的高度結合使我們睜大了眼睛,使我們心動。
在音樂與文學中翱翔的人是大有人在的,王維是唐代著名詩人、畫家、音樂家。他的詩作最擅描寫山水田園景色,蘇軾稱他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王維精通音樂,尤其擅彈琵琶,曾以一曲《郁輪袍》博得皇親貴戚的贊賞。(放幻燈)《送元二使安西》是王維為送好友出使邊疆而作。全詩只有四句,但離愁別緒、真好友誼盡在其中,所以,不久就被配上音樂,成為流行一時的歌曲。因該曲歌詞中有陽關、渭城等地名,所以又稱《陽關曲》或《渭城曲》,對此,唐詩中多有提及,如白居易“最憶《陽關》唱,珍珠一串歌”(《晚春欲攜酒尋沈四著作》),“高調管瑟吹銀字,慢拽歌詞聽《渭城》”(《南園試小樂》)。
唐代詩人白居易和王維一樣也是一位“音樂人”。他的《琵琶行》對琵琶女的精湛技藝進行了淋漓盡致的描繪。其中“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叫”等詩句成為描繪音樂的經(jīng)典名句。那個“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的女子“初為《霓裳》后《六幺》”。據(jù)崔令欽的《教坊記》等有關文獻記載,唐代的各類歌舞曲有數(shù)十首,有《伊州》、《烏夜啼》、《綠腰》、《春鶯囀》、《胡旋》等,但成就最高、最受人喜愛的還是《霓裳羽衣曲》。唐代多位詩人用生花妙筆從各個角度來描述該曲的美妙之處,留下了數(shù)十首和《霓裳羽衣曲》有關的作品。由此看來,“千歌萬舞不可數(shù),就中最愛霓裳舞”就不僅僅是白居易的獨特感受了,而是道出了所有人的心聲。
到了宋代,更出現(xiàn)了詩與歌高度結合的產(chǎn)物——詞,這種來自民間的文學樣式一***人的參與便極大地進步了它得以流傳千古的可能性。這個時期不但出現(xiàn)了很多優(yōu)秀的詞人,而且出現(xiàn)了八、九百個詞牌。我們所熟悉的文學上的豪放派及婉約派實在就是音樂的不同風格,有一則故事最能說明宋詞還是文學與音樂的結合體:
1:以詞牌為例,念奴嬌是大家都熟知的詞牌,由于都能吟頌出“大江東往,浪淘盡,千古風騷人物。”這樣的名句,那么,念奴又有怎樣的典故呢?
Cat eye for the Space原來,念奴是唐代著名歌女,音聲高亢嘹亮,估計活在當代能與李娜(《青躲高原》歌唱者)能有一拼。再如:水調歌頭這個詞牌,調與歌兩個字都反映了宋詞是音樂與文學的結合體。又如詞牌中的令、慢、引、近也說明了這個題目。如《如夢令》《揚州慢》就是樂調的是非,音樂曲風的不同。
2:用文人的文集說話,《東坡樂府》就是最好的佐證。
后代所傳的詞作,有一部分是專為歌唱寫的,有一部分是單純文人的案頭之作。在詞與曲間,徜徉得游刃有余確當推白石道人——姜夔。他的《白石道人歌曲》中十七首注有工尺譜的歌曲,是保存至今的唯一宋代樂譜,對研究宋詞音樂有極寶貴的價值。他一生用詩詞、
red hat hippy音樂表達他對人生、對愛情、對大自然的豐富感受。其詞格調高雅,有人稱他的詞作“清氣盤空,如野云孤飛,往留無跡。其高遠峭拔之致,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其詞作的音樂部分,也同樣高遠秀氣,別具一格。今天,當我們解讀“淮左名都,竹西佳處”的意韻時,千萬不能忘記白石道人早在一千多年前就讓他的凄美詞句伴隨著悲愴的旋律飄進平常百姓家。
音樂與文學的結合經(jīng)過唐代的詩、宋代的詞到了元代即成為雜劇,元雜劇的音樂屬曲耪瑰,其曲牌來源于唐宋大曲、宋元詞樂及諸宮調等。其特點是每折只能用同宮調系統(tǒng)的若干曲牌連綴而成,并有較固定的連綴格式。如我們所學的《竇娥冤》即采用正宮的曲牌。由此,我們也就知道:正宮的曲牌連綴就是由《端正好》《滾繡球》《倘秀才》《叨叨令》等組成。我們同學是否知道元代在音樂與文學有雙重貢獻的是誰呢?
對,是關漢卿。關漢卿:大都人。著名戲曲音樂家。王國維以為元雜劇的最佳之處在于有意境:寫情則沁人心脾;寫景則在人線人;述事則如出其口。關漢卿的創(chuàng)作就達到了這種境界。由于他對元雜劇所做的巨大貢獻,被譽為元曲四大家之首。(放《竇娥冤》曲,請同學們談談自己的感受。)
無怪乎王國維在論及元曲四大家時,會得出關漢卿“當為元人第一”的結論,也無怪乎鐘嗣成會稱他是“驅戲班領袖,總編修師首,捏雜劇班頭”。
通過以上對中國的音樂與文學關系的研究,使我們對詩與歌有更深刻和全面的熟悉。我們知道:這一對孿生姊妹從出生的那一天起就相濡以沫,如影隨形。真是“詩為歌之魂,歌為詩之翼”。
我們能在音樂與文學的優(yōu)美意境中增長見識,陶冶性情,提升品位,儒雅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