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55年,唐天寶十四年,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節(jié)度使的安祿山,舉兵叛唐。
十二月攻陷東都洛陽,繼而圍攻潼關,兵鋒直指長安。
趁著叛軍攻打潼關,安祿山的一位下屬,時任常山(今石家莊)太守的顏杲(gao)卿斬殺了駐守的叛將,并派兒子顏泉明帶著叛將首級,去向京城,上表朝廷。
路過太原時,節(jié)度使王承業(yè)扣下了表狀,修修改改后,當成自己的功勞,呈獻去了長安。
皇帝不知內(nèi)情,大喜過望,提王承業(yè)為大將軍,賞賜無數(shù)。
顏杲卿的功績,便給人生生冒領了。
安祿山得知常山事變后,怒火中燒,立刻回師河北。
公元756年正月,叛將圍攻常山郡。
顏杲卿向太原求救,王承業(yè)冒領了功勞,心中有鬼,遲遲不發(fā)援軍。
常山苦守六日,兵員短少,寡不敵眾,終于支撐不住,被叛軍攻陷。
城破后,顏杲卿以及滿門三十余人,盡數(shù)被俘,押往洛陽。
安祿山心頭滿是怨氣,質(zhì)問顏杲卿:
你本來只是個小小的戶曹,是我把你提拔成判官,然后一路高升,還讓你代理常山太守。
我有什么地方對不住你,為何你要背叛我?
顏杲卿怒目而視,回答道:
顏家世代為大唐臣子,我的功名來自皇帝賜予,即使是你居中奏請,難道便成了你的恩賜么?
況且你本是一放羊的羯族奴隸,皇帝恩寵,你才有今日,天子又何曾負你,你竟要負天子?
安祿山無比憤怒,將顏杲卿綁在了橋柱之上,寸寸凌遲。
割下一片,叛賊生啖一片,場面極其血腥。
顏杲卿面不改色,罵不絕口。
安祿山終于按捺不住,讓人鉤下了顏杲卿的舌頭。
最后,顏杲卿在滿口鮮血、含糊不清的罵聲里遇害,時年六十五歲。
顏家滿門老小,也被安祿山碎割而死,無一幸免。
不日,噩耗傳到了平原郡,平原太守聽聞后,肝腸寸斷,悲痛欲絕。
這位太守便是顏真卿,顏杲卿的堂弟,正在跟叛軍殊死搏斗。
國事為大,顏真卿只得收起心緒,全力應對軍情。
一直到了二年后,公元758年,顏真卿才得機會派人去常山,尋訪哥哥一家人的遺骸。
顏家滿門,被安祿山肢解割碎,已然尸骨無存。
尋了很久,才找到侄子顏季明的半塊頭骨。
三年間,大唐盛極而衰,國破山河碎,遍地起狼煙。
百姓流離失所,民不聊生。
兄弟滿門慘遭屠戮,三十余人盡數(shù)遇害。
而顏季明之于顏真卿,感情甚篤,二人年紀相差不大,說是叔侄,不如說是知己好友。
如今陰陽相隔,僅片骨以憑吊。
顏真卿看著侄子的遺骨,再也無法抑制情緒。
滿腔悲憤,沉痛壓抑,全數(shù)宣泄于筆端,寫下了這篇《祭侄文稿》。
“夙標幼德,宗廟瑚璉,階庭蘭玉,每慰人心。”
“爾父竭誠,常山作郡。余時受命,亦在平原?!?/span>
“賊臣不救,孤城圍逼,父陷子死,巢傾卵覆。”
“天不悔禍,誰為荼毒?念爾遘殘,百身何贖?”
筆者行文時,千般沉痛,萬分遺憾,長歌當哭,字字泣血。
寫到“嗚呼哀哉”四個字時,錐心之痛無從言表,已然泣不成聲。
二十六年后,淮西節(jié)度使李希烈叛變,顏真卿臨危受命,前往說降叛軍。
而后被叛軍扣押,威逼利誘下,毫無懼色。
顏真卿對李希烈說,你知道顏常山么?那是我的兄長,臨死不屈,不住口地罵著叛賊。
我都快八十歲了,又怎么會屈服于你們的脅迫!
最后,被叛軍縊殺,謚號“文忠”。
天下三大行書里,王羲之寫《蘭亭集序》時,狀態(tài)微醺,心境是快意瀟灑。
蘇東坡的《寒食帖》,是凄苦沉郁。
顏真卿呢,則是憤懣悲壯,沉痛壓抑。
這三篇,皆為無心行書卻不期而至巔毫,真實心境下的感情流露,故而深刻雋永。
后世文天祥在《正氣歌》里寫道:
時窮節(jié)乃見,一一垂丹青
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
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jié)。
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
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
顏常山舌,講的便是顏杲卿的寧死不屈。
好的藝術作品,不僅僅在藝術本身,還在于其背后承接的人文。
《祭侄文稿》薄薄一張絹,不足三百字,卻重逾千斤。
寫的是民族大義,明知不可為而為的氣節(jié)。
生死是小事,氣節(jié)為大義。
這種擔當,千百年來,激勵著一代代人的中國人,脫離冷氣,一心往上走。
一直到花團錦簇。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