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朗讀法是中學語文教學中最常見、最當用的一種教學方法,但隨著學生進入高年級,他們開始出現(xiàn)了不想讀、不愿讀的現(xiàn)象。怎樣讓學生理解朗讀法的重要性和如何做出正確的調(diào)整舉措顯得十分迫切。
關(guān)鍵詞:高中語文;朗讀法;調(diào)整舉措
朗讀法作為語文教學的一種常規(guī)教法,在教學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人們常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講的就是這個,但在現(xiàn)在的語文教學中,尤其是高中語文教學中普遍存在忽視朗讀的現(xiàn)象?!爸恢v不讀”“思而不讀”的畸形之路使得朗讀教學法陷入了一種尷尬的境地。
一、高中朗讀教學法的現(xiàn)狀
1.學生不愛讀
進入高中之后的學生,他們的個性心理開始趨于穩(wěn)定和成熟,在課堂上則表現(xiàn)為少言寡語,沒有了初中時的活潑好動,多了些許沉默寡言,朗讀就變成了“金口難開”的現(xiàn)實。另外較于初中生,高中生更加注重自我形象,對于別人眼中的自己非常在意,強烈而敏感的自尊心理使得他們最怕別人看不起自己,因而個人的誦讀在課堂中也變得舉步維艱。
在高考這根指揮棒下,眾多學生由于升學的壓力,他們較為直接地、功利性地選擇了分數(shù)提升空間較大的數(shù)理化作為自己攻堅
的對象,語文成為他們棄為一角的無用之物,甚至早讀課都成為教師與學生“貓捉老鼠”的課程,瑯瑯書聲何復(fù)存在?
2.教師少范讀
隨著高中語文教改的深入,高中語文教材中增加了大量的詩文辭賦、經(jīng)典美文,這使得教材大都具有可讀性。但在課堂上,大部分教師遇到朗讀部分就主動放棄,害怕讀不好、害怕被學生嘲笑的心理使得教師將讀的部分全部推給學生。自身朗讀功底薄弱的教師在方法的引導(dǎo)上也讓學生不得要領(lǐng)。這種單一的讓學生朗讀使得學生產(chǎn)生了對朗讀的厭棄感。
3.利用多媒體替代其他讀
多媒體作為新生的教輔工具,它的音頻設(shè)備可以讓學生從音響、圖像方面產(chǎn)生直觀的閱讀體驗,但教師為圖自身方便,頻繁使用多媒體朗讀已經(jīng)成為常態(tài),學生對于這種朗讀方式也習以為常,不用自己揣摩字、句、段的意義,不用自己揣摩文本所滲透出的作者情感,多媒體作為第三者隔絕了文本與學生之間的親密接觸,學生對于這類文本表現(xiàn)出來的是冷漠,對朗讀也缺失了情感熱度。
二、高中朗讀教學法不容忽視的原因
1.朗讀是高中語文教學的任務(wù)之一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必修課程“閱讀與鑒賞”部分要完成“能用普通話流暢地朗讀,恰當?shù)乇磉_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閱讀感受”的教學任務(wù);選修課程“閱讀與鑒賞”部分則要求做到“誦讀是古代詩文教學的重要方法。教師應(yīng)激發(fā)學生誦讀的興趣,指導(dǎo)誦讀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誦讀的習慣?!庇绕渲档靡惶岬氖恰吧⑽呐c詩歌”的教學目標“應(yīng)在教學中加強詩文的朗讀和誦讀,在朗讀和誦讀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情感的體
驗,心靈的共鳴,精神的陶冶。”這些所指之處無一例外地告訴了我們朗讀是我們高中語文教學必須完成的教學任務(wù)。
2.朗讀能讓學生走進作者并體驗他們的情感,陶冶自身的
情操
朗讀這種眼、口、手、心相協(xié)調(diào)的閱讀方式能幫助學生快速地進入文本,通過對字、句、段的揣摩,領(lǐng)悟作者在文本中所滲透出來的情感世界。例如,杜甫的登高抒懷之作《登高》中頷聯(lián)落木用“無邊”“蕭蕭”來修飾,讓我們看到了秋風蕭瑟、敗葉紛揚之景,長江則用“滾滾”“不盡”來形容,那湍湍水勢、滾滾濤聲都讓我們從蕭瑟的景物和深遠的意境中,體察出了詩人壯志難酬的感慨之情和悲涼
心境;頸聯(lián)中“常作客”“獨登臺”直觀地體現(xiàn)出了作者遠離故鄉(xiāng)、長期漂泊、舉目無親、孤苦無依的悲戚,“百年多病”更是寫出了作者暮年多病、貧病交迫的悲傷與困窘;尾聯(lián)“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進一步寫出了國勢艱危,仕途坎坷和自己萬般愁緒無以排遣的苦悶。通過對字、句的朗讀,我們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作者蘊含在詩歌中的悲苦。我們借助朗讀就這樣靠近了詩人,體察了他當時獨特的心理情感,而杜甫“憂國憂民”的博大情懷也在這時使得我們心靈得到感化。
3.朗讀可以讓學生感悟美,提升審美的能力
詩文辭賦等體裁是適合朗讀的,不僅因為這些作品中蘊含了作者豐富的情感,而且因為他們本身所賦予的美感。詩歌中的絕
句、律詩嚴格的講究字數(shù)、對仗、押韻,它們具有嚴格的形式美;徐志摩、戴望舒詩歌中有言之不盡的意象美;而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清新自然、優(yōu)美典雅、生動凝練的語言則體現(xiàn)了散文的語言美;郁達夫在《故都的秋》一文中給我們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了北國之秋
“清、靜、悲涼”的意境美。所有這些美感都是在朗讀的過程得到深化的,通過朗讀我們才能感悟出中華文字字里行間表現(xiàn)出來的美,只有學會發(fā)現(xiàn)美、感悟美,我們才能在美的熏陶中提升我們正確的審美能力。
三、高中朗讀教學法的調(diào)整舉措
1.著重于教師范讀的榜樣性
梁實秋先生回憶他的老師徐錦澄先生的講課:“徐先生于介紹作者之后,朗誦全文一遍,這一遍朗誦可很有意思。……不論是古文或白話,一字不茍地吟詠一番,好像是演員在背臺詞,他把文字里蘊藏著的意義好像都給宣泄出來了。他念得有腔有調(diào),有板有眼,有感情,有氣勢,有抑揚頓挫,我們聽了之后,好像是已經(jīng)領(lǐng)會到原文的意義的一半了?!边@里一半意義的理解得益于教師的范讀。而教師的范讀是最為直接和親切的,是火種、是催化劑。它能讓學生透過教師的朗讀深入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悟課文所表達的情感,
并產(chǎn)生共鳴。因而教師應(yīng)該不斷地加強專業(yè)素養(yǎng),恰當?shù)靥岣呃收b基本功,只有教師的率先垂范,學生才能“親其師,信其道”,朗讀和學習的欲望才會被激發(fā)出來。
2.激發(fā)學生樂讀主體性
抓住學生“自我價值得到認可”的心理,回歸學生是教學主體的地位,教師應(yīng)采取鼓勵性的方式讓學生參與朗讀,同時對學生的朗讀做出鼓勵性的評價,讓學生在“比著讀”“賽著讀”中獲得朗讀的樂趣,讓他們“讀有所得,讀有所悟”,從讀中領(lǐng)悟文章,體會文章的美感,最后達到清人唐彪所說“文章讀之極熟,則與我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的境界。
3.注重朗讀的方法性
朗讀的方法對朗讀的效果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朗讀訓(xùn)練一般可分為聽、學、試三個過程。聽,就是聽專家朗讀,也就是組織學生聽錄音帶;學,就是組織學生朗讀,教師此時就要糾正學生在朗讀中語調(diào)、節(jié)奏、停頓、輕重、情感等朗讀方面的問題;試,就是放手讓學生跟隨文章放聲朗讀。在這一過程中可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采取范讀、齊讀、分讀、配樂讀等方式來實現(xiàn)。如,《再別康橋》宜聽專家朗讀磁帶,讓學生感受輕緩的眷戀之情;《荷塘月色》宜用舒緩的二胡曲營造出一種朦朧淡雅、憂喜交織的氛圍,讓學生輕聲齊讀;《沁園春·長沙》則由男同學齊讀,讀出一種豪放、慷慨的氣勢;《雨巷》則由女同學齊讀,讀出一種哀愁、悲傷之韻。
朗讀,作為學生認知文字、感受聲律、體味詞句、領(lǐng)會情感、品味意境、發(fā)展語感的充滿情致的實踐活動,現(xiàn)今正逐漸在高中語文課堂中走向缺失,這種現(xiàn)象應(yīng)該引起我們廣大教師的反思,我們只有高度重視,重新審視,才能使朗讀教學在高中語文課上再次煥發(fā)出它應(yīng)有的風采。
?。ㄗ髡邌挝?江西省黎川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