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孫公主劉細君
劉細君(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年),西漢時江都王劉建之女,漢武帝劉徹的侄孫女。她貌美如仙,才華出眾,能詩善文,并且精通音律,善歌善舞,所會樂器中尤以琵琶最優(yōu),堪稱一絕。公元前105年,漢武帝封細君為江都公主,后與烏孫國王成婚,被封為右夫人,與其夫共制匈奴?!稘h書·西域傳》記載,細君公主出嫁時,隨嫁人員達數(shù)百人,很大一部分人都各懷絕技,如樂工、裁縫、技藝工匠等,為兩國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貢獻。在將手工技藝傳至西域的同時,也推動了烏孫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
當時各國之間領(lǐng)土紛爭,戰(zhàn)事不斷,像細君這樣一個生長在深宮里的金枝玉葉,卻肩負著謀求和平和百姓安居樂業(yè)的莊嚴使命,遠嫁西域。細君公主在到達烏孫國后,由于語言上難以溝通,令她每日郁郁寡歡,再加上生活風俗及習慣上的差異令她難以適應(yīng),所以就倍加思念故鄉(xiāng)。懷著如此心情,她寫下了《悲愁歌》(又稱《細君公主歌》、《黃鵠歌》),這首歌扣人心弦,催人淚下,被后人傳頌至今。它被稱為歷史上的第一首邊塞詩,而劉細君也被稱為“第一位名傳史冊的和親公主”或“和親公主中的第一位才女”。紅顏自古多薄命,她在烏孫國王死后,忍辱負重再嫁岑陬,天天以淚洗面,生下一女后,憂傷而死。
細君公主是漢朝與烏孫的第一個友好使者,并使兩國建立了鞏固的軍事聯(lián)盟,初步實現(xiàn)了聯(lián)合烏孫、遏制匈奴的戰(zhàn)略目標,為促進兩國間的友好關(guān)系和加強西漢勢力做出了重要貢獻。
漢武帝
深明大義,遠嫁異域
劉細君生于漢族,是江都王劉建之女,她的祖父是漢武帝劉徹之兄劉非,高祖是漢文帝劉恒,曾祖是漢景帝劉啟。原本可以安樂無憂的她卻在幼年時失去了一切,成了孤兒。公元前121年,劉建夫婦因企圖謀反而被殺,只因細君年幼,尚不更事,才幸免于難。
年僅五歲的細君奉命入宮,在宮中她與其他皇室子女享受同等待遇,專人教以讀書,這使得她擁有了一個無憂的童年。細君自小就聰明伶俐,不論是琴棋書畫,還是吟詩作賦,她都立于皇室子女之首,再加上容貌俊秀,所以很受漢武帝的疼愛。雖受浩蕩皇恩,但家難失親之痛,時常令小細君矛盾不已,在家難與皇恩交相纏結(jié)的環(huán)境中,她刻苦自勵,逐步養(yǎng)成了堅韌不拔的意志、明識大體的品性和處理復雜問題的能力。在宮中生活了十個春秋后,已成年的細君更是才氣超群,為人處世進退相宜,受到后宮上下的一致稱贊。
她本想就這樣幸福地了此余生,無奈天不如人愿。公元前105年,細君不得不奉命遠嫁烏孫,與年過七旬的老國王成婚,這次政治和親也成了她一生中最重要的轉(zhuǎn)折點。
漢畫像磚圖案
西漢前期,北部邊疆經(jīng)常受到匈奴的侵擾,當時的西漢處于建國之初,民生凋敝,根基不穩(wěn)且政局混亂,如此一來,西漢很難抵擋匈奴的侵犯,大漢江山也是岌岌可危。漢廷平城之戰(zhàn)失敗后,劉敬首獻“和親之策”。漢高祖劉邦遣“劉敬奉宗室女翁主為單于閼氏,歲奉匈奴絮、繒、酒、米、食物各有數(shù),約為兄弟以和親”?!昂陀H政策”從而揭開中央政權(quán)與周邊民族關(guān)系新的一頁。
漢武帝劉徹執(zhí)政期間,騎兵大增,又有幾員猛將,數(shù)次交戰(zhàn),都大獲全勝,迫使匈奴遠居漠北。為了取得徹底的勝利,漢武帝又派使者聯(lián)絡(luò)西域各國,想要結(jié)成聯(lián)盟,共同夾擊匈奴。西域地區(qū)最大、勢力較強的烏孫國,就成了主要爭取的對象。烏孫國王深知漢武帝愛馬若渴,就以良馬千匹作為禮聘,提出聯(lián)姻。漢武帝通過左挑右選之后,決定由劉細君出塞,擔此重任。漢武帝元封六年,細君以皇室公主的身份下嫁烏孫國王。
瞬息之間,劉細君由一個罪臣遺孤?lián)u身一變成了高貴的公主。這對于從小生長在漢朝深閨、錦衣玉食而風華正茂的細君來說,既來得突然,又顯得殘酷。為了國家,且不說要遠離家鄉(xiāng)和親友,獨自到一個生活習性和語言方面都存在很大差異的烏孫國去生活,更為重要的是,當時的烏孫國王已是一位年過七旬、滿頭白發(fā)的老人??蓱z的細君對此卻一概不知,她只知道,自己不僅是皇室公主,又是罪臣之女,天資聰穎的她更加知道,眼前的這樁婚姻必定是不幸的,只因自己肩負著和親重任,為了結(jié)盟抗匈,為了國家及民族安寧的大局,雖有滿腔悲情,但如果能為大漢王朝帶來和平,贏得國強民盛,就算再殘酷的現(xiàn)實也要面對,再大的犧牲也必須要做。
漢畫像磚圖案
公元前105年,細君的深明大義使她毅然地走上了和親的征途。出嫁當天,送親隊伍非常壯觀,其中有隨從官員、樂隊、雜工以及侍女等數(shù)百人,劉細君的嫁妝也比以往皇室公主出嫁時的要多得多,也就是這大量的金銀珠寶、綾羅綢緞等陪嫁把她的一生都交給了遙遠的異地。送親隊伍從長安一路出發(fā),據(jù)說車隊行經(jīng)安徽靈璧時,細君停車駐馬,在一處山巖前佇立,手撫巨石,東望鄉(xiāng)關(guān),悄然落淚,久久不忍離去。對于此景就有一詩相附:“萬里窮愁天一方,曾駐鳴鑣倚靈璧,靈璧亭亭立空雪,石痕不爛胭脂節(jié)。”相傳,時至今日,那塊巨石上還留有一枚清晰的手印。
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西去的路是遙遠的,她們沿著漫天塵土的西行古道,越過高寒雪域,然而此路又是困難重重、艱險不斷的,途中遭遇過盜匪劫掠,受到過狼群攻擊。她們一路堅持,從河西到敦煌,出玉門走樓蘭,經(jīng)尉犁、烏壘、輪臺到東且彌、西且彌,最后翻越天山,歷經(jīng)了一年多的時間,跨越了萬里路,才算走進烏孫領(lǐng)地,來到這蠻荒之地。
當十六歲的風姿綽約的細君看到自己的余生將生活的漫天狂風暴沙的環(huán)境,心中已經(jīng)很是悲涼,再看到自己已過七旬的丈夫,最大的是心痛!少女時無數(shù)次編織過的美好生活全都隨著這狂風煙消云散了。
悲壯人生,和平使者
即使心中有再多的苦與悲,細君始終都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吹饺菝裁利?、氣質(zhì)高貴的細君,烏孫國王很是喜出望外。他用了當?shù)刈钋f重的禮儀來迎接這位美麗的漢室公主,在國都大路兩旁,布置無數(shù)官民演奏胡樂,載歌載舞,隨即舉行了隆重的婚禮,立細君為右夫人。可沒過多久,匈奴得知漢朝和烏孫國聯(lián)姻的消息,也效仿漢朝,將單于的女兒嫁給了昆莫,只為籠絡(luò)烏孫,抗衡漢朝,被立為左夫人。烏孫人以左為上,雖然細君比那個匈奴公主來得早,地位卻在其之下,對于地位之爭細君本無所謂,但是聰明的她深知匈奴的用意,她知道兩個人之間面臨的不僅僅是情斗,更重要的是政治斗爭,而要獲得政治斗爭的勝利,必須獲得足夠的權(quán)力。
由于劉細君是有史以來第一位嫁往烏孫的漢室公主,所以人們也稱她為“烏孫公主”。之后在烏孫國的生活讓細君更加的苦惱,在這里,她沒有一個可以交心的朋友,再加上生活習性不同,使得她難以適應(yīng),最重要的是她不通烏孫國語,加上烏孫國王年老,細君與昆莫之間無法交流思想感情,誰都不能表達自己,誰也無法了解對方,這讓她更為愁悶。相比之下,那位匈奴公主就好多了,由于都是草原生活,習性也有相通之處,所以很快她就可以馬上來、馬上去,彎弓射雕,馳騁草原,完全習慣了烏孫國的生活方式。細君知道自己在這里的行為處事,件件都關(guān)系著大漢疆陲的安寧,為了國家,她以堅強的意志和毅力去接受烏孫民族的習俗。
劉細君開始了與左夫人的地位之爭,但她并沒有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她以自己的聰明使得女人之間的競爭也變得很文雅。她利用隨行而來的樂工、裁縫、技藝工匠,將漢族的文化和先進的手工技藝,特別是在金屬冶煉、武器加工、房屋修建等在烏孫國得以推廣。她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借著右夫人的特殊身份,在烏孫國的上層社會中巧妙周旋,用漢武帝所賜的豐厚禮物,廣泛交友,與之和睦相處,再加上她的言行得體,不卑不亢,不僅贏得了昆莫的寵愛,也贏得了左夫人的敬重。劉細君就好像是一個和平的天使,她不負所望,使烏孫與漢朝建立了鞏固的軍事聯(lián)盟,達到了聯(lián)合烏孫、遏制匈奴的目的。
盡管如此,她的命運還是難逃一個“悲”字。由于昆莫年老體衰,她只得在自制宮室獨居,生活異常愁苦,一首《黃鵠歌》將她的心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世事難料,老烏孫王在細君嫁過去還不到兩年就去世了,按照烏孫國的習俗,新的繼承者不但要繼承王位,就連死去國王的妻妾也得繼承,這對于生長在禮儀之邦的細君來說,是不合倫理道德的,于是上書武帝,說明想要回鄉(xiāng)之意,但武帝回信:“從其國俗,欲與烏孫共滅胡。”細君不得不以大局為重,為了國家西陲的安寧,只得入鄉(xiāng)隨俗,忍辱含悲再嫁。當時昆莫的兒子已不在人世,皇位由昆莫的孫子岑陬繼承,細君再嫁岑陬也使?jié)h、烏兩國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與發(fā)展,對于漢王朝聯(lián)烏抗匈、擴大在西域的影響,對于中原與西域疆域的統(tǒng)一起到了關(guān)鍵性的奠基作用。但可憐細君卻整日愁容滿面,郁郁寡歡,內(nèi)心悲痛交結(jié),肝腸寸斷。終在生下一女后,沒過多久,便含淚離開人世,死時二十歲左右。
劉細君就這樣在異國他鄉(xiāng)結(jié)束了自己短暫的一生,到死都沒能實現(xiàn)她的回鄉(xiāng)夢,但她悲涼的一生為國家百姓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一代才女,創(chuàng)就三個第一
細君出塞和親,用自己一生的幸福換來了國家的利益和民族的大義,促進了漢朝同西域諸國的友好關(guān)系,為共同抵御匈奴侵略,最終在西域建立都護府,將西域納入祖國版圖做出了杰出的貢獻。但就是這樣一個孱弱的女子,在遠嫁他鄉(xiāng)短短數(shù)年,就造就了歷史上的三個第一。
第一位史載和親公主,也是和親聯(lián)盟取得成功的第一人。
從公元前192年到公元前152年,西漢也曾嘗試過和親政策,先后七次送宗室女嫁給外邦,其中“公主”三名,但是均找不到與之相關(guān)的詳細記載,既沒有具體的姓名,也沒有豐功偉績,而細君卻是載入史冊的第一位有名有姓的漢家和親公主,并且她的西嫁事件及具體功績都有詳細的記載,她的貢獻也是世人有目共睹的,可以說是史載“和親”獲得成功的第一人。 古代詩壇上突破“詩言志”樊籬的第一人。
像細君這樣一位才多藝精的絕色女子,在獨自一人離家遠嫁烏孫后,由于生活的苦悶,使她思鄉(xiāng)心切,所以就以寫詩來寄托思念之情?!稘h書》全文收錄了劉細君的《悲愁歌》: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托異國兮烏孫王。
穹廬為室兮氈為墻,以肉為食兮酪為漿。
居常土思兮心內(nèi)傷,愿為黃鵠兮歸故鄉(xiāng)。
這首詩以愛國思鄉(xiāng)為主調(diào),從生活起居說到化鶴思歸,以“悲愁”貫之,將其忍辱負重、為國犧牲終生幸福的悲痛心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直言不諱地表現(xiàn)了這個遠嫁女子,以忍受著萬般精神煎熬與內(nèi)心的思鄉(xiāng)痛苦為代價,不得不為家國奉獻的復雜心情。她的這首《悲愁歌》通過對自己在異地生活的周邊事物的描寫和敘說,著重抒發(fā)自己真切深摯、豐富復雜的感情世界。它率先突破了“詩言志”的樊籬,給沉悶的詩壇吹進了一股清新空氣,同時也標志著我國古代詩歌已開始從“詩言志”向“抒情”回歸。
后人將其稱為歷史上的第一首邊塞詩,被班固收入《漢書》,后來又收入漢詩,稱為“絕調(diào)”。
樂器琵琶的首創(chuàng)之人。
在漢武帝時,就有類似現(xiàn)代“阮”的圓音箱、直頸形狀的樂器問世,就在劉細君西行出關(guān)時,漢武帝想到此行有萬里之遙,于是便贈與琵琶,使其“作馬上之樂”。細君公主不但是彈奏琵琶的高手,而且她帶到西域去的直頸琵琶是中國第一只琵琶。晉人傅玄《琵琶賦》里有記載:“聞之故老云:‘漢遣烏孫公主,念其行道思慕,使知音者裁琴、箏、筑、箜篌之屬,作馬上之樂?!^其器,盤圓柄直,陰陽序也;四弦,四時也。以方語目之,故曰琵琶,取易傳于外國也。杜摯以為興秦之末,蓋苦長城之役,百姓弦鼗而鼓之。二者各有所據(jù),以意斷之,烏孫近焉。”唐人段安節(jié)在《樂府雜錄》中明確指出:“琵琶,始自烏孫公主造。”
劉細君作為樂器琵琶的首創(chuàng)者,她在樂器上的造詣無疑為人類文明的發(fā)展又做出了新的貢獻。
一個女人,一個生長在皇室的金枝玉葉,含悲忍辱做了烏孫王祖孫兩代的夫人,她歷經(jīng)了幾番浮沉,飽嘗了人間的榮辱和酸楚。她經(jīng)了常人所不經(jīng),嘗了常人所不嘗的種種苦難,她用自己的青春、美貌、才華、屈辱、血淚鑄成了邊疆數(shù)十年的和平、穩(wěn)定與安寧??少澋氖撬膫ゴ?為國犧牲的豪氣,但更可悲的是她也只不過是大漢王朝的一枚棋子而已,成為政治外交的禮物,嫁給歲暮將至的老人,斷送了自己一生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