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的秋天真的來了。昨夜下雨了,威記早上起來看窗臺有些濕才驚覺,難怪昨夜睡得那么沉,被蚊子叮了幾個大包都不知道。原來是因為下雨了溫度降下來,加上有風的緣故。
出門去早市騎著小單車,一陣涼颼颼的感覺,哪里還有酷暑的那種悶熱感?路上看到那些對天氣溫度變化敏感的人們,基本都穿上薄外套了。威記穿著短袖多少顯得有些不協(xié)調,確實也該注意溫度了,風度再翩翩也抵不上感冒的無情。
讓威記驚奇的是,早市竟然有棗子賣了。還是靈武長栆。往年銀川的棗子不都是過了七月半才上市的嗎?前幾天去棗園看棗子都還綠綠的掛在樹上。
“七月流火”,一場秋雨一場寒,棗子就是要在這樣的氣溫緩步下降過程中逐漸由綠變紅的。
并且正常來說,寧夏的靈武長栆對于種植的要求非常高,因此產(chǎn)量也相對較少。每年只有二十多天才能品嘗到這是它最基本的要求。
那這些棗子是怎么會變得這么早熟呢?按現(xiàn)在就能吃到棗子,一直到過了八月十五,那就是有將近兩個月的品嘗期了。
結果一問價格,二十五元一斤,我的乖乖。囊中羞澀還真是吃不起,再問了旁邊一堆有點蔫了的棗子,十元一斤,于是拿了一斤,就當嘗嘗鮮。
還別說,今年的棗子還挺甜的,可能是今年雨水多,加上天氣溫度合適吧?可惜不認識種棗子樹的園主,不然就可以實現(xiàn)吃棗子自由了。
說起棗子,寧夏的品質絕對一流,靈武長栆冠天下,中衛(wèi)圓棗有滋味,不來上一點嘗嘗?
靈武長栆現(xiàn)在名氣很大,被譽為“棗中貴族”。它個大肉厚、汁多味美、質地脆甜。簡單一點來說就是肉很厚,核很小,皮也很薄。而且,它的口感非常清甜多汁,吃過的人無不被其獨特的口感所吸引,更是使得它成為地方地理物產(chǎn)標志。
很多人都知道,靈武長栆的種植歷史起碼有一千三百多年了,這個時間所對應的正好是隋唐時期,那么對于它在寧夏的種植和傳播發(fā)展的時間和脈絡,其中有什么歷史和人文故事呢?這恐怕就少有人知道了。
威記翻閱了一下史書和志書,發(fā)現(xiàn)了一個很重要的節(jié)點,那就是赫連勃勃建立大夏國后,把靈州城建成一座軍事要塞,并且還把它作為一座“果園城”和繁育軍馬的場所。史書中著名的寧夏“薄骨律城”,還和他所喜愛的一匹白嘴唇駿馬的名字-“白口騮”音譯有關。
這不是重點,重點是他在園中所種的果樹。北魏酈道元所著《水經(jīng)注》中記載,靈洲“桑果余林仍列洲上”。這里的“余林”指的是剩余的意思。
這個酈道元所處的年代,正好和赫連勃勃相差幾十年,他所看到的“桑果余林”正好就是一個例證。
換句話說,靈武棗樹是怎么被赫連勃勃引種來的?這些說起來就是歷史了,真是一匹布那么長,改天聊聊。
這里是寧夏!發(fā)現(xiàn)寧夏之美,感受寧夏之美!
威觀寧夏,用溫暖的文字,記錄寧夏的大城小事和點點滴滴!謝謝閱讀關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