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與茶文化有著極為密切的關(guān)聯(lián),素有“茶禪一味”的說法,也就是說,禪味與茶味是同一種興味。蘇軾有茶聯(lián):“茶筍盡禪味,松杉真法音”。明代陸容有詩:“江南風致說僧家,石上清泉竹里茶。法藏名僧知更好,香煙茶韻滿袈裟。”可見禪與茶文化的影響。
茶禪文化興起于唐代。唐人封演所著《封氏聞見記》卷六中,專門記載了“飲茶”一事:
開元中,太山靈巖寺有降魔師大興禪教,學禪務(wù)于不寐,又不夕食,皆恃其飲茶。人自懷挾,到處煮飲。從此轉(zhuǎn)相仿效,遂成風俗。
由此可見,飲茶之風的盛行同禪宗的廣泛傳播有著相當?shù)年P(guān)系。又:
楚人陸鴻漸為《茶論》,說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統(tǒng)籠貯之。遠遠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伯熊者,又因鴻漸之論廣潤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
這里提到的陸鴻漸,就是著《茶經(jīng)》的陸羽,這本茶學專著標志著飲茶藝術(shù)的法相初具。陸羽自小被竟陵龍蓋寺住持僧智禪領(lǐng)養(yǎng),《茶經(jīng)》中滲透著寺院茶文化的影響。當時的佛教寺院不僅對茶葉的栽培、焙制有獨特技術(shù),而且十分講究飲茶之道。寺院內(nèi)設(shè)有“茶堂”,是專供禪僧辯論佛理、招待施主、品嘗香茶的地方;法堂內(nèi)還有專門的“茶鼓”,用于召集眾僧飲茶。在寺院生活中,茶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例如,供奉祖師時,有“奠茶”,掛單時有“戒臘茶”,平日有“普茶”。由此可見,茶是寺院儀式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南宗禪有專門的茶的儀式,僧眾集合在菩提達摩像前飲茶,15世紀便發(fā)展為日本的茶道。
茶文化在興起之初便與禪文化緊密結(jié)合,原因大致有兩個。第一是茶的提神,益思的功用,也就是封演書中所說的“學禪務(wù)不寐,又不夕食,皆恃其飲茶”。陸羽在《茶經(jīng)》中也提到:“蕩昏寐,飲之以茶。” 傳說達摩少林面壁,揭眼皮墮地而成茶樹,這從一個側(cè)面說明了茶與禪定的聯(lián)系。茶對于“坐禪五調(diào)”(調(diào)食,調(diào)睡眠,調(diào)身,調(diào)心,調(diào)息)都有一定的幫助。而茶與禪在特性上的相通之處,則是茶禪文化長期融和發(fā)展的重要原因。
《五燈會元》中記載了著名的趙州公案:
師問新到:“曾到此間么?”曰:“曾到:”師曰:“吃茶去。”又問僧,僧曰:“不曾到。”師曰:“吃茶去。”后院主問曰:“為甚么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師召院主,主應喏。師曰:“吃茶去。”
可見禪宗對茶的重視。
“苦”是佛教四諦之一,而茶味苦,這是茶與禪相當表面的關(guān)聯(lián)。唐代之前,寺院煎茶時,多配以果料、香料等混合制作成“茶蘇”飲用,而唐代禪宗大興之后,就不再配以佐料,意在品味茶獨特的味。
禪宗強調(diào)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南宗禪更是強調(diào)頓悟。正是出于對本性直接交流的強調(diào),禪宗中出現(xiàn)了“圓相”等比文字更為直接的方法。因為如此,禪宗偏向于寫意簡約的水墨畫,而不是寫實繁瑣的工筆畫。而禪與茶的交融,也是由于同樣的原因。品茶時,并沒有多余的語言,人們只是專注于體會茶的味外之味,這與禪的精神是相一致的。飲茶時的感官體味,既與人的感覺有著最直接的接觸,同時能夠引發(fā)感覺之外的領(lǐng)悟。詩僧皎然的《飲茶歌》中有:“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
靜默率真是禪的精神之一。而茶不同于酒的濃烈,具有單純質(zhì)樸的性質(zhì),并可解昏聵。質(zhì)樸清幽的性質(zhì),或許是茶禪融合的最重要因素。日本的茶道大師千利休提倡茶道中“和、敬、清、寂”四則,正同禪的隱逸、無我、靜慮等相印。禪宗的自省,也可在品茶的過程中進行。
日本學者久松真一提出,禪宗是寺院禪,茶道在家禪。茶道的成立是禪的歷史上未曾有過的禪的活用。茶禪文化自唐代傳到日本之后,便在茶道中獲得了相當大的發(fā)展。茶道重視“空”的滲透,以表現(xiàn)禪宗里主體超越有無之上的“無”,如茶室就有“空之屋”的稱呼。經(jīng)過了千利休等人的發(fā)展之后,茶室趨于簡樸自然,拋棄了繁瑣的拜物,而超越于物欲,回歸于“真”。岡倉天心在《茶之書》中提出,禪宗里關(guān)于無常的理論以及對精神主宰物質(zhì)的推崇,使茶僧們將房屋看作身體暫時的居所,因而,茶室布置越來越簡單,以體現(xiàn)禪的意境。
禪宗里有“本來無一物”,“無一物中無盡藏”,這在千利休簡化了裝飾、縮小了規(guī)模的茶室中得到了極好地體現(xiàn)。千利休曾說,須知茶之本不過是燒水點茶。茶禮中并不隱含神秘,這正合禪宗的精神。禪宗認為“自性即佛性”,只要體認到自己的清凈本性,便可見性成佛。對自省的體認本不包含深奧玄妙的思辨,同茶禮一樣,并沒有神秘的被遮蔽物,正像南泉普愿禪師所說,“平常心是道”。岡倉天心認為,佛經(jīng)的全部效力在于它是對個人思索的詮釋,禪與茶共通的概念,是從細小中看見偉大,它們共同使道教的審美理想現(xiàn)實化。
摒棄了“我執(zhí)”、“法執(zhí)”、“空執(zhí)”了的禪者有著安詳?shù)男膽B(tài)。茶性清香,飲茶時,茶者能夠獲得平和的感受。安詳靜謐的心態(tài)有助于參禪和自省。茶室中滲透著禪宗這樣的精神。門廊通向茶室的庭院甬道意味著冥想的第一階段,即通向自我啟示的道路,同時也讓進入者感受到平和的風致。
茶與禪共有的素樸、見性、安詳、修身的氣氛,是二者交融發(fā)展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