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孔子有言:“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p>
人到中年之時,我們理應(yīng)能做到“事事不疑惑”了。而到了五六十歲的時候,我們理應(yīng)能夠知曉天命,看透生活的本質(zhì)了。
只不過,所有的“不惑”以及“看透”,都需要一個經(jīng)歷的過程。
50歲前,我們需要有所經(jīng)歷。60歲前,我們更需要有所經(jīng)歷。能夠走到哪一步,不僅要看我們的底氣,更要看我們的智慧以及運氣。
運氣不錯的人,自然能夠順利地達到五十歲,從而開啟幸福美滿的人生。而比較倒霉的人,也許還未到五十歲就已經(jīng)離開了。
同樣的道理,有些人能順利達到六十歲,而有些人的人生就只能終止于六十歲之前。對此,我們需要謹慎前行,方能渡過一切難關(guān)。
可以說,49歲和59歲,都是人生的兩道大坎。闖過了,自然高枕無憂。闖不過,那一切的問題都會來到我們的身邊。
有道是“屋漏偏逢連夜雨,船破又遇打頭風(fēng)?!?/p>
中老年這段時間,矛盾會頻發(fā),問題會增多,壓力會劇增,一切都往不好的一面發(fā)展。而我們該如何面對,就得看我們的策略了。
02
為什么49歲和59歲,是人生最大的兩道坎呢?
眾所周知,45歲到55歲這十年,是人生最危險的時間。
在這段時間當中,人們將面臨著身體逐漸變差而外部壓力愈發(fā)增大之間的矛盾。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中年危機”。
中年危機,可分為早期的中年危機,以及晚期的中年危機。早期的中年危機,發(fā)生在40歲以后,風(fēng)險還不算太大。因為我們還依舊年輕,有精力和底氣去解決生活的難題。
可是,隨著時間的逐漸流逝,隨著我們年紀的逐漸增長,那我們的中年危機就越來越嚴重,而我們自己卻愈發(fā)變得“有心無力”起來。
對于家庭的矛盾,我們有心無力,只能無條件地妥協(xié);對于職場問題,絕大多數(shù)中年人都選擇聽天由命,卑微地幫老板打工;對于物質(zhì)的問題,我們寧愿窮養(yǎng)自己,也不能讓家庭出現(xiàn)問題。
這,便是歷代中年人所要經(jīng)歷的事兒。
只不過,當時代發(fā)展到了今天,養(yǎng)老以及健康的問題將愈發(fā)突出。如此,我們的生活將雪上加霜。那一道道阻礙人前進的“坎”,就會不期而至。
03
在民間,一直有“逢九則進”的說法。就跟數(shù)學(xué)計算一般,如果你已經(jīng)49歲,還是要說自己50歲比較好,千萬不能停留在49歲當中。
不論你是39歲還是59歲,道理都是相似的。
在新聞上,我們經(jīng)常能夠看到,有很多名人或者富翁,都很少會在“整數(shù)”年歲中離開,大多數(shù)人都倒在了50歲或者60歲之前。
雖然說這存在偶然的情況,但它也說明了一個道理,要想順利達到一個新的臺階,那不是什么簡單的事兒。
我們不妨想想,為什么有些人手握億萬身家,可還是在49歲之前離開呢?為什么有些人有錢有勢,可還是無法順利退休呢?
一句話,人生的某些坎,那是某些人的開始,同時也是某些人的終點。無論他多有本事,只要他在某個坎中被絆倒了,那他就只能中途而別了。
就像49歲的中年人,上有老要養(yǎng)活,下有小要撫育,中間還有夫妻倆要生活。更重要的是,物質(zhì)花費越來越高,職場淘汰率越來越高。如此,他們的心理終究會面臨著崩潰。
就像59歲的中老年人,自己即將面臨養(yǎng)老的問題了,而孩子連自己都未必養(yǎng)得活。哪怕養(yǎng)得活,他們也未必會孝順父母。如此,一切問題都會層出不窮。
在這個矛盾的世道當中,所有人都活得“忐忑不安”。
04
面對49歲和59歲這兩道坎,我們該怎么辦呢?
最好的做法,那就是從“緩解矛盾”以及“修身養(yǎng)性”這兩個方面下手。
如何緩解中年的矛盾呢?
首先,我們需要維系身體的健康,最好經(jīng)常鍛煉,別讓身體出現(xiàn)什么大的問題。同時,把身體放在首位,而把賺錢放在第二位。
其次,便是要盡量做到“妥協(xié)”和“平衡”。對于家庭,我們要妥協(xié)。對于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我們不能偏激,而是要平衡。
找到平衡的點,相信我們能走過中年危機的獨木橋。
如何做到修身養(yǎng)性呢?
我們只需要關(guān)注一點就可以了,那就是要培養(yǎng)自己“淡然”的內(nèi)心。做人,千萬不能胡思亂想,也不要想太多,而是需要活在當下,半精明,半糊涂地活著。
做人想太多,并沒有什么作用。試想,我們無法改變現(xiàn)實,那我們?yōu)槭裁床蝗ソ邮墁F(xiàn)實呢?
人生縱使有再多的不幸,我們也需要做到“不亂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如此,最好。
文/舒山有鹿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