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若雪
圖源:堆糖
散文
小日子,也生香
-版式設(shè)計(jì)-
-湛藍(lán)-
上周五傍晚,雪兒送了一袋河魚給我,河魚是她丈夫垂釣所得。打開袋子一看,大大小小好幾種魚。
鯽魚,大如四指寬的,小的只有大拇指一般。鯽魚刺多。脊背上一條主刺通貫身體中段,這是鯽魚的“脊柱”。主刺上密密麻麻分枝出的刺,似人的肋骨,從兩側(cè)呈弧形彎曲,可以護(hù)臟腑。刺尖鋒利。僅這兩種刺也就不算刺多了。自肋骨刺又橫生出的刺,藏在魚肉里,才是讓人望而卻“嘴”的原因。這刺不僅細(xì)小且還有分枝,末端有如開叉的發(fā)梢。正因細(xì)如發(fā)絲,最易忽視也最易扎進(jìn)喉嚨。
味美刺多,對于好啖之人,不叫事兒。方法總比困難多。吃鯽魚,不要夾一條放在飯碗里剝刺。一則刺多刺細(xì),易混在米飯里,增加了卡刺的風(fēng)險(xiǎn)。第二,鯽魚味美,美在其湯汁。吃鯽魚,用筷子從脊柱上順著魚肉的肌理,結(jié)合魚刺的走向,輕輕撥下,沾上少許湯汁吃。這樣撥下的魚肉,魚刺比較少,大部分小刺都留在主刺上。如此吃完,盤子里能留下完整的鯽魚骨架。
鯽魚產(chǎn)卵期很瘦。看似飽滿的肚皮,實(shí)是裝了一肚子魚籽,兩邊肚夾上的肉薄如紙片。孵卵期的雞、鴨、鵝也是一樣的,基本上都瘦成了皮包骨。傾盡全力延續(xù)種族,看來是動物乃至生物的共同本能。這樣的鯽魚吃起來較柴,但魚籽味美絕倫,營養(yǎng)價值極高。魚籽魚肉一鍋烹,可以取其長補(bǔ)其短。如若殺魚棄籽,實(shí)在是“買櫝還珠”之舉。
袋子里,嘴巴尖尖翹翹,肚皮雪白的魚,有人管它叫“翹白”。膚白,身材頎長呈流線型。想象它在河里游弋時,一定如一位翩翩少年郎,不知能迷倒多少同類。母親曾說,想要俏一身孝。如此,稱它“俏白”更合適。相對于鯽魚,它刺少肉多,肉質(zhì)緊密。翹嘴巴的魚還有號稱“龍肉”“水豚”的鱖魚。鱖魚雖是淡水魚,卻是肉食性魚類。為了方便自己捕食其他水產(chǎn)生物作為食物,它全身布滿石斑紋,利用此花紋迷惑或靠近獵物。鱖魚長于潛伏,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襲擊獲取食物。同是翹嘴魚,魚性迥然不同。習(xí)性決定行為。
一身肉堆堆的“肉魚丁”,既沒有“俏白”的身材,又沒有鱖魚的智慧。它,五短身材,下巴徹扁,頭似三棱形,更方便像狗一樣趴著腦袋冥想。因而又得一名“撲沙狗”。這是我音譯的,到底前兩字怎樣寫,純屬臆想。這種魚比較傻,說它傻,就是不用彎勾也能釣。它愛扎堆,喜趴在水清淺之處。打青草結(jié)繩,扔進(jìn)水里,魚群聞草而動,散開復(fù)又擁上,輕觸幾下,見無其他動靜,便放松警惕。一段青草繩,有時一次能拎上四五條“撲傻狗”。因?yàn)橐е嗖莸?,大都不松口?/span>一葉草,是它的口中食;一葉草,又讓它成了人的口中食。這個翻轉(zhuǎn),是它想破天也想不到的。光有想的姿態(tài)不行,比姿態(tài)更重要的是想的路徑、方向。也是為難它了,欲望面前,人又何嘗不是如此呢?這種魚長不大,屬于純純粹粹的“野味”。一根細(xì)骨頭到底,吃它不用花心思。
刮去鱗片,剔除內(nèi)臟,還有滿滿兩大盤。鱗介之物,多甘鮮腴美。應(yīng)是善割烹喜飲饌之人通好。我這喜啖之人,自然不能幸免。
因?yàn)橄矚g吃魚,有過一次去醫(yī)院拔魚刺的經(jīng)歷。那段時間見魚就怕。終究難以抗拒它鮮美的魅力。再想想,吃魚,樂趣之一在于和刺作斡旋。就像吃蝦吃蟹,樂趣在于剝、剔、挖等。汪曾祺先生曾作文其父吃蟹情景,吃一個蟹可以用去一餐飯的功夫。剝蟹的工具更有“掏、勾、挖”等十八般武器,沉醉在其間,那叫一個其樂無窮。直接送到嘴里咀嚼的食物,相對于要經(jīng)過一番曲折才能吃的食物,后者更有味道。
每天早上,打理好自己和小家,是兩件重要又快樂的事。自己干凈利索,小家窗明幾凈,一天心情好。
熱愛生活,從熱愛自己和布置一個讓自己眷戀的小家開始。
第二天早上,完成常規(guī)動作后,去王家壩菜市場溜達(dá),看看市場里的時令青蔬。周末,繾綣在家,適合在廚房肆意妄為顯擺嘚瑟。為此,只要早上天氣好,我愛去買菜。相對于超市買菜,菜市場更亂更臟,菜也相對更貴。我不善還價,但喜歡聽別人討價還價。這是超市聽不到的。
菜場攤位上賣的是大棚菜。這種菜如參加選秀的姑娘,個個水靈靈豐滿妖嬈。要身段有身段,要姿色有姿色。自產(chǎn)自銷的菜農(nóng)在菜場擺地?cái)?,菜農(nóng)的“姑娘”們有些發(fā)育滯后,有些帶點(diǎn)“殘疾”,因而裂瓜歪棗不稀奇。菜農(nóng)美其名曰“天然無農(nóng)藥就這樣”。周周正正,一般斯齊的蔬菜,菜農(nóng)地?cái)偵弦灿?,但較少。惟此,多了一份自然親切。
聽聊天,聽吆喝,看看各種菜各種樣子,一種小樂從心底絲絲漾開。我常常置身其中又有游離其外的感覺。開小差,可;站在一旁看人挑菜,可;與人搭訕怎樣燒菜,可。轉(zhuǎn)到賣魚處,看到攤主新殺的草魚鱗片敦厚,肉質(zhì)白嫩肥腴,全然忘了家里的河魚,又買了半邊草魚。臨走,看到店家有幾棵新鮮薄荷靠在水桶邊,試著問了問,是否可以摘幾片薄荷給我燒魚?店家說這薄荷就是送給需要的顧客的,他說,還從未聽過燒魚用薄荷。我笑笑,告訴他,也是看到他有薄荷,心里突生的念頭。
再轉(zhuǎn)一圈時,看到一對老夫婦賣綠植,全菜場僅有的一處。其中就有一盆薄荷,只要三元。快活地買了回去。其后,去菜場,又多了一個必去的地兒。
回到家,魚打堆。不過多吃點(diǎn)魚而已,據(jù)說多吃魚益智。自我安慰了一番。河魚和草魚擇其一,首選吃河魚。美食家蔡瀾喜用豬油燒青蔬。因豬油脂肥甘油潤,燒出的蔬菜油亮潤澤滑口。素菜葷燒,依理,葷菜素?zé)?/span>素油中,菜籽油和魚是絕配。紅鍋燒熱,下冷油,待油溫上升到有輕煙時,沿鍋邊滑下河魚,微煎片刻。其間,調(diào)好酸甜醬汁中并多加些黃酒備用。給魚翻身后,加入姜絲蒜粒朝天紅椒略煎。稍后,倒入勾兌好的醬汁煮魚。醬汁的酸甜度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調(diào),喜歡寬湯也可兌入少許開水。千煮豆腐萬煮魚。魚不怕煮,但一定要把握好湯汁,不可中途加水。否則,湯就“泄”了。待魚汁收濃時,加入薄荷蔥白,裝盤即可。
一盤薄荷味的河魚,兩盤清蔬,再來一聽生啤,慢慢剝刺,細(xì)細(xì)尋味。我的周末小餐不過如此。小日子,也生香。
作者簡介
若雪:從容入世,素心若雪。
香落塵外書齋——香落塵外平臺團(tuán)隊(duì)
總編:湛藍(lán)
名譽(yù)總編:趙麗麗
總編助理:無兮 特邀顧問:喬延鳳 桑恒昌
顧問:劉向東\蔣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張建華\李國仁\楊秀武 \驥亮
策劃部:
總策劃:崔加榮 策劃:白曉輝
主編:煙花 編輯:蓮之愛 朱愛華
美編:無兮 ETA 玉麗 路人
編輯部:
總監(jiān):徐和生 主編:清歡
編輯: 風(fēng)碎倒影 連云雷
播音部:
部長:魏小裴
主播:自在花開 過往云煙 眉如遠(yuǎn)山 西西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