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樊榮強
昨天的每日觀察說到了柏拉圖最核心的哲學觀點——理念。但是,許多人可能并不能輕易地理解它。
柏拉圖似乎為我們提供了一幅顛倒的世界畫面:先有精神世界的理念,才有現(xiàn)實世界的萬物。我們在現(xiàn)實世界看到的,只不過是理念的影子。
柏拉圖為了便于我們理解他的學說,特別用了一個洞穴比喻來通俗地解釋。洞穴比喻又稱為洞穴神話。
假設有些人住在地下的洞穴中。他們是一群囚徒,自小呆在那里,被鎖鏈束縛,坐在地上,背向洞口,不能轉頭,只能看面前洞壁。在他們身后有一堵矮墻,墻后面有些人形的生物走過,手中舉著各種不同形狀的人偶。由于人偶高過墻頭,同時墻與洞穴口之間還有一支火炬,因此在囚徒面前的洞壁上投下明明滅滅的影子。囚徒們由于生來就這么坐著,自然地認為影子是唯一真實的事物。
再假設有一個囚徒設法掙脫了鎖鏈,他問自己的第一個問題便是:洞壁上的這些影子從何而來?他就會轉過頭來看到了火光與物體,并且大為驚訝。他最初會感到眩暈,后來他會慢慢適應。他走出洞穴,看到陽光下的真實世界,而不僅僅是貧乏無趣的影子。原本他可以獲得自由,但是他開始憐憫他的囚徒同伴、他的原來的信仰和生活,他選擇了返回洞穴,并試圖勸說他的同伴,使他們相信洞壁上的一切只不過是真實世界的影子罷了。然而,他們認為他在胡言亂語,根本不會相信,并且殺死他了。
柏拉圖的這個洞穴神話究竟有什么寓意呢?也可能見仁見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我認為至少有三個寓意:
第一,我們看到的并不是真實的世界。
這是最直接的寓意。我們經常講三觀要正,而三觀之首要是世界觀。然而,我們眼睛的觀察到的世界并不是真實的世界,我們的世界觀又怎么是正確的呢?韓寒的電影《后會無期》里有句臺詞:“你連世界都沒有觀過,哪來的世界觀?”
莊子說:“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曲士不可以語于道者,束于教也?!边@也是告誡我們不要自以為是,以為自己理解了真正的世界。
沒有一個人是全知全能的,我們只是依據自己很少的見識,在內心構建了一個并不真實世界而已。
第二,要讓別人了解和接受真相很難。
在洞穴比喻中,那個逃出洞穴的囚徒,他希望別人接受他的建議,走出洞穴,但是都被拒絕了。難道那些人不向往自由?這可能是真的,當他們習慣了被囚禁之后,我們覺得呆在洞穴里,才是他們的命運。除了習慣之外,害怕風險、懶惰、無知等等,都會成為他們拒絕真相,否認真理的障礙。
甚至,那些人明知道別人說的是真的,但是,礙于面子,基于利益算計,也不敢打破某種既成的秩序,也會說謊話來拒絕。
第三,做一個真理的傳播者必是英雄。
那個逃出洞穴的人最后成了殉道者,他是蘇格拉底的象征。柏拉圖的老師蘇格拉底,是公認的古希臘最偉大的哲人。但是,他被以引進新神、毒害青年的罪名被雅典公民大會判決服毒自殺。
英雄有三大特質:一是有常人難以企及的崇高理想,二是大無畏的犧牲精神,三是歷經苦難,事業(yè)難成。蘇格拉底就是這樣的英雄。蘇格拉底拒絕了朋友和學生要他乞求赦免和外出逃亡的建議,飲下毒酒自殺而死。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