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這個中東地區(qū)的第一強國,也是唯一的非穆斯林國家。這塊被稱為巴勒斯坦的“應許之地”是流著奶和蜜的地方。可拂去歷史的塵埃后,我們看到的,多是一層層血肉模糊的記憶沉積,太多的血與火在這里流淌交織,無盡的淚與痛在這里奔灑揮突,和這片土地膠著在一起的仿佛只有戰(zhàn)爭、沖突、殺戮、離散與狂熱。但它仍然是獨特的“應許之地”,承載著人類最高的神圣情感。
以往讀過一些巴以問題方面的書,要么是國際政治的分析,要么是板著面孔的歷史書寫,一大堆時間、人物與事件,總讓人覺得毫無頭緒,或失于武斷。以色列人阿里·沙維特寫的《我的應許之地》一書彌補了這種閱讀的缺憾。他充分呈現了敘事的魅力,一個個長短不一的故事,不僅引人入勝,而且那生動的張力所投射出的困惑與問題,勝過故弄玄虛的理論探討,令各種所謂的“架構”也顯得蒼白無力。
《我的應許之地》是一部震撼人心的以色列建國史,也是百年來猶太民族的奮斗復興史,更是以色列精英對自己國家與民族的反思之作。作者阿里·沙維特以自己家族的故事為引子,通過親身經歷、深度訪談,歷史文獻、私人日志、信件等,展開了一個個扣人心弦的個體故事,試圖描述出以色列的全景大歷史,以引出更深層次的以色列國家思考,同時對中東地區(qū)的紛爭淵源進行了歷史性梳理。這本書里講了很多故事,內容幾乎涉及了以色列歷史和現實的各個問題。沙維特指出,猶太復國主義本是一場世俗的民族運動,但在以色列建國后,尤其是在20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以色列國家的挫敗、對新移民和底層社會的忽視以及對世俗主義的不滿,以色列社會中也出現了宗教運動,既有宗教的猶太復國主義,又有猶太教的極端主義,他們利用宗教作為號召,或者獲得選票、謀求政治權力和影響力,或者鼓動人們去占領區(qū)建立定居點,并倒逼國家承認其合法性。在沙維特看來,這種宗教性的政治運動,對猶太復國主義和以色列國家來說,都是有傷害性的,既影響以色列的安全,又阻礙以色列社會的進步。
阿里·沙維特對以色列社會出現的各種問題都作了客觀地對待和處理,他總結了多種不同的反抗形式:定居者們奮起反抗政治的規(guī)章和約束;反戰(zhàn)分子奮起反抗歷史與地緣的現實;自由主義者們奮起反抗太過強勢的國家;東方猶太人奮起反抗西方猶太人的控制;極端正統(tǒng)派們奮起反抗世俗主義;以色列的巴勒斯坦人奮起反抗猶太民族主義。這些對于我們理解一個豐富多面的以色列是非常有幫助的。
從時間角度說,作者是寫到2013年,有很多今天的熱點問題已經觸及。作者在書中從一個猶太人的視角對中東局勢作了簡單的評價,他的主要意思就是以色列之所以能夠在復雜且危險的局勢中生存下來,是得益于周邊穆斯林世界的混亂局面??植乐髁x、周邊國家的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都是以色列的重大威脅。這些威脅并沒有消失,有的還在蔓延,暫時的得益與長期的危險是并存的,作者認為以色列的本質就是威脅與占領,渴望常態(tài)與和平對以色列來說基本上只能是一種奢望。這樣的冷靜與深刻,也是令人醍醐灌頂的。
閱讀沙維特的書不啻為一次精神上的洗禮,這既不是宗教的洗禮,也不是純然世俗的洗禮,用一個現在人們的共鳴可能日益減少的詞來說,這是愛國主義的洗禮。沙維特的文字冷靜而深沉,但又在字里行間飽含無限的愛國情感。閱讀的過程中,我不止一次地想起艾青的名詩: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歲月流逝,已記不清艾青寫下這詩的背景了,但用他的字面意思來表達我對沙維特及其作品的感受,剛剛好。若不是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又何來這樣引人深思又催人淚下的文字!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