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元明|王鏞臨詔版(附罕見拓片高清圖和實物展示圖30種)——當代名家臨摹系列篇3
亂頭粗服——王鏞臨秦詔版
文|薛元明
書畫史中有很多書畫家的名字相同或相近,一不小心就會出錯。唐代便有兩個寫書法的懷素,時常張冠李戴。晚明大書畫家王鐸常被誤寫為擅長肖像畫的王繹。王鐸有一個弟弟名叫王鏞。而我在此要評述的則是當代藝壇代表人物王鏞。兩位相隔數(shù)百年前的同名同姓者其實有一些淵源,都是山西太原人氏。
王鏞老師的影響力有目共睹。長期以來,我一直對上世紀四十年代出生的書家特別關注,因為很多人成為當下書壇的中堅力量。出生在1949年前后,直接經(jīng)歷和見證了新舊時代的轉換。他們人生經(jīng)歷的共同點在于,前后期差別懸殊。因為特殊的時代背景,早年甚至沒有學習書印的資料和路徑,反倒因此而存在一個漫長的積累期,沒有任何功利因素,完全憑借心中對藝術的真摯情感堅持下來,從而沉浸在臨摹學習的世界中,基礎扎實。這也是他們在今日得以成為中堅力量的最主要原因。到了四十多歲之時,迎來了第一個變化,即書法展覽全面出現(xiàn),介入了當時的諸多活動。第二個變化即市場經(jīng)濟的建立,可謂是天翻地覆,也不免產(chǎn)生功利性泡沫,使得一部分人被淘汰。能夠堅持至今的,在某個地域乃至全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為人生經(jīng)歷不同,書風差異極大。如今依然健在的,年齡都在70歲以上,無論從閱歷還是功力上來說,都進入了最佳時期。但是否處于最佳狀態(tài),要看每個人的具體情況。王鏞老師的個人創(chuàng)作狀態(tài)一直都很穩(wěn)定和從容。我比較推崇王鏞老師這種“半隱逸”的人生狀態(tài),既在體制內,又不完全被束縛,生活狀態(tài)決定個人心態(tài),從而決定創(chuàng)作的情態(tài)。從總體上來看,王鏞老師的書印風格令人印象深刻,但其中有兩大理解節(jié)點需要細化闡述,不能大而化之,過于籠統(tǒng)。一是個人的獨創(chuàng)性。王老師書法雖然在秦磚漢瓦等方面吸收了很多的營養(yǎng),但根基實在顏體。顏楷和顏行功力深厚,所以可以做奇不失正、野而不怪。變形夸張只是一種外在的表象,最主要是氣韻和氣息非常正,在此基礎上化出了個人面目,書風與當代學晉、學唐、學宋、學明清的都拉開了距離。二是書畫印風格高度統(tǒng)一。這一點非常難,最主要是做到了以書法來引領,也就是說,畫和印的根底其實都是在書法上。具體風格可從筆法和氣息等兩方面來衡量。筆法上善用破鋒、散鋒,表現(xiàn)磚文那種落拓不羈、野逸豪放的趣味。坊間有傳聞以小筆寫大字。這也只是表面理解。關鍵是個人的駕馭能力,用一分筆和三分筆的功力和效果完全不一樣。經(jīng)常用到筆根,很容易造成“死筆”。置之死地而后生,造險而破險,方為上上。二是氣息,書畫皆有金石味,見證了書畫印方面的貫通之功。再者,不僅有書畫印的統(tǒng)一,也有書法多體的統(tǒng)一,說明筆法和氣息都已經(jīng)通透。即以此所臨秦詔版來看,驅筆如刀,筆畫疾澀凝練,結字新奇縱逸,氣象開張??钭种泻牡摹罢呓悦髋_之”五字,可看出書寫之前并未過多安排。原作和臨作對比來看,較為相似的字形有“其、年、筆、盡、并、兼、天、侯、首、乃、狀、法、量、明”等字,尤其是“天、首”等字,“首”字在第一列末順勢壓扁,與范本非常接近。差別極大的有“下、丞”二字,完全是自我發(fā)揮??梢钥闯雠R創(chuàng)無界限,既有個人風范,又見詔版趣味,若即若離。轉化能力過人。細節(jié)變化都注意到了,如“不”字對稱中有不對稱,“相”字“目”部中兩橫畫,“綰”字中“官”部的兩“口”處理等。從整個作品形式來看,已屬創(chuàng)作無疑。沒有遵從原有的章法安排,字形磊落跌宕,但可以看出有一種嚴密的整體性,以個人成熟的筆法來輕松駕馭,或有意為之,或無意為之,或兼而有之,能得率意恣肆之美、亂頭粗服之美,風格蒼茫雄渾。一個書家風格的成熟,最主要體現(xiàn)在筆法上。王鏞老師的筆法由此臨作可窺大略,主要有五個特點:一是枯筆,大量運用卻不單調,將原器強烈的澆鑄味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營造出樸茂遒勁的趣味;二是斷筆,行筆時原本應該一筆完成的,有意不粘連,尤其是轉折處更多見,形成筆斷意連之功效,同時也符合金石文字因風化漫漶而出現(xiàn)的特殊效果;三是曲筆,行筆切忌一帶而過,避免直過無味,曲而不做,恰到好處;四是斜筆,橫畫、豎畫都不在平衡線或中軸線上,如“皇”字上下移位,“王”部豎畫處理極見匠心,再如第三列“量”字,平行橫畫很多,但結果無一平行,中間豎畫也避免在同一條垂線上,偏以求正,在入紙時保持落筆的自然形態(tài),收筆時駐筆多用,各見不同,手法多樣,如第二列“號”字垂筆多,無一筆雷同;五是尖筆,偶爾在字形中穿插運用,如“兼、并、黔、度、則、歉”等字,尖利而不傷蘊藉,起到調節(jié)全篇的作用。當然,針對王鏞老師臨創(chuàng)的分析,并非要一味唱贊歌。對于任何一種風格的認同,涉及到主觀性和客觀性兩方面,個人有喜好,同時兼顧某種事實標準。如前所述,很多上世紀四十年代生人,逐漸成為當今書壇的中堅力量,但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后,許多人意志頹廢,心態(tài)漂浮不定,書風固步自封,最后銷聲匿跡。王鏞老師能夠幾十年如一日,堅持自己的審美追求,沒有習氣,沒有結殼,不斷完善個人風格,本身就不是一件易事?;剡^頭來看,他選擇了這樣一種路子,在當時無疑屬于“先鋒意識”,即便到現(xiàn)在,也有一些人無法接受這種風格,但不能強求,也不必苛求,就讓時間來檢驗。當然,由他書風的取法及一些審美觀點,也不可避免出現(xiàn)爭議,比如取法民間,抑或經(jīng)典,直至后來引申出“民間書法”等等,都有不同聲音??陀^地講,藝術有爭議是好事,最怕是一潭死水。在我看來,概念名詞的提出,有其界定的范圍,也必定會產(chǎn)生一些歧義,因為有各自的立場和角度。然而更主要的是,有時出現(xiàn)不以某個人意志為轉移的扭曲和變形,亦是在所難免。時至今日,由“民間書法”和“流行書風”演變出所謂的“丑書”,這種爭論已無任何意義,遭遇人為扭曲甚至惡意歪曲,已經(jīng)不在學術層面。我一直秉持這樣的觀點,不管如何,對原創(chuàng)者和效仿者應該分開來看。對于王鏞老師的書風,直接或間接的模仿者甚眾,正所謂“學如牛毛,成如麟角”。書法家有一定的成功概率。毫無疑問,書法是反對一窩蜂的,無論是就創(chuàng)作取法還是理論思維。對王鏞老師,我持從個案角度來看待的觀點,對于他本身的評價會更切乎實際,而他一些臨作的示范價值,也能在最大程度上顯現(xiàn)出來。薛元明, 藝術批評家,專欄作家。
提倡原創(chuàng)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