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港珠澳大橋開始動工后,網(wǎng)上就一直充斥著修建“瓊州海峽大橋”的呼聲,聲勢十分浩大。
港珠澳大橋
可為何僅僅幾年后,這種呼聲就消退了呢?而我國又為什么不修建一座跨海大橋連接海南和廣東呢?難道是沒錢、沒技術嗎?
在探究我國為什么不修建瓊州海峽大橋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瓊州海峽的具體情況。
瓊州海峽位于我國廣東省雷州半島和海南島之間,是我國三大海峽之一,之所以叫瓊州海峽,是因為海南島以前叫“瓊州”,所以得名為“瓊州海峽”,它東與南海廣東海區(qū)相連,西與北部灣(舊稱東京灣)相鄰,是重要的交通樞紐之地。
而三大海峽中的另外兩大海峽是臺灣海峽、渤海海峽。
在三大海峽中臺灣海峽最大,瓊州海峽最小,東西之間長約80公里,南北之間的平均寬度也只有29.5公里。
其中最窄處只有18公里,而最寬處也只有40公里,因地形原因,海峽兩岸的岸線呈鋸齒狀,顯得有些陡峭。
瓊州海峽的面積雖然是三大海峽最小的,但它的作用絲毫不弱于其它兩大海峽。
作為唯一一個連通海南島和大陸的水道,它是雙方交通路線的咽喉之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除了是連接海南島和大陸的重要交通要道外,瓊州海峽還是北部灣與南海北部的最佳航道,擔任著雙方交通的重要職責。
從地形上看,瓊州海峽完全是周圍海域的交通樞紐,其作用不可替代,除了交通作用外,瓊州海峽還擁有豐富的資源。
其一,魚類資源。
因海南島離廣東比較近,所以在很久以前,瓊州海峽附近便已經(jīng)有不少漁民在附近打魚,在這些漁民的開發(fā)下,瓊州海峽的漁場非常多,是我國最重要的漁場之一。
而這些魚類的來源則是得利于眾多江河的匯入,如文瀾河、大水橋河、黃定河、南渡江等,這些河流的匯入不僅在入海口形成了沖積平原,還帶來了充足的營養(yǎng)鹽,這些營養(yǎng)鹽滋養(yǎng)了大量的餌料,而餌料又引來了魚群,從而形成了一個個漁場。
其二,食用鹽。
我們前面說過,河流的匯入給瓊州海峽帶來了大量的營養(yǎng)鹽,這些營養(yǎng)鹽除了滋養(yǎng)了餌料外,還是優(yōu)質的食用鹽。
所以,這里一直都是我國的鹽場,瓊州海峽的兩岸還分布著不少古老鹽場的痕跡。
新中國建立后,廣東省因為地理位置好,政策優(yōu)待,它的經(jīng)濟發(fā)展十分迅速,讓不少靠得近的兄弟省份十分羨慕,海南省便是羨慕省份之一。
作為一個不與內陸相連的省份,海南的經(jīng)濟發(fā)展一直是一個難題,論資源,資源不豐富、論交通,中間還隔著一個瓊州海峽,就算國家政策優(yōu)待,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為了能改變這種情況,海南省的領導可謂是絞盡了腦汁,各種方法都試過了。
其中被提及最多的便是修建一座跨海大橋,搭一搭廣東發(fā)展的快車,1991年,廣東省和海南省就修建跨海大橋展開了第一次會談。
只是可惜,不知什么原因,雙方的會談一直沒有實質性進展,跨海大橋的建設也一直只是空中樓閣。
港珠澳大橋
等到2010年,廣東湛江政府看見港珠澳大橋動工后,立馬宣稱將投資1400億來修建一座瓊州海峽大橋。
一開始,瓊州海峽兩岸的人民都十分高興,都稱贊湛江政府“好樣的!”,可一晃一年過去了,瓊州海峽上還是空蕩蕩一片,連半分瓦片也看不見。
到了2011年,海南島通道建設更是被寫入十二五規(guī)劃中,可在全國人民的期望中,這座跨海大橋依舊沒有動工。
接二連三的期望落空,讓無數(shù)的兩岸人民都練就了一顆大心臟,基本不會再被建設“瓊州海峽大橋”的語言打動。
而全國人民也慢慢停止了對建設瓊州海峽大橋的呼聲,可在2018年,建設瓊州海峽大橋的呼聲再一次上升,并愈演愈烈,而起因便來自一場意外。
霧霾
2018年春節(jié)時期,海南島遇到了一場數(shù)十年難得一見的特大霧霾天氣,造成了嚴重的交通問題,有不少人在這場交通問題中受傷,而海南島通道建設也再一次被提起。
可直到現(xiàn)在,瓊州海峽大橋連半分影子也見不到,而這究竟是為什么呢?
因為瓊州海峽大橋的建設一直沒有動工,所以有不少的網(wǎng)友猜測是不是因為技術不夠,修建不了一座跨海大橋?
其實并不是,瓊州海峽大橋之所以沒有修建,一是沒有資金,二是建造難度
因為瓊州海峽大橋并不是國家級項目,所以它的修建,主要的出錢方是海南省和廣東省,只有雙方湊足了資金,瓊州海峽大橋才會有動工的可能。
而根據(jù)專家的預測,修建一座瓊州海峽大橋至少需要1400億,也就是兩個省每個省要出700億。
這些錢對于資金充足的廣東省來說自然不是難事,可對于海南省來說這筆錢就有些困難了。
據(jù)2021年的財政統(tǒng)計,海南省一年的財政收入約為921億元,而財政支出約為2000億元。
從這份數(shù)據(jù)便可以推測出,對于海南省來說,拿一筆700億的財政出來修建跨海大橋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所以,瓊州海峽大橋的建設才會一直停滯,除了資金不夠外,建造難度也是阻礙瓊州海峽大橋建設的主要原因。
瓊州海峽之間的寬度雖然不寬,但它的海底坡度起伏大,不利于橋梁柱體的修建,除此之外,瓊州海峽,作為我國比較繁忙的海峽之一。
它的海域每天都有大量的巨輪經(jīng)過,如果修建瓊州海峽大橋,那么大橋的橋洞就要預留數(shù)十米之高,防止對輪船通航造成阻礙。
而擴大橋洞,不僅會增加預算資金,對于整個橋體的穩(wěn)固性也是一種挑戰(zhàn)。
除此之外,瓊州海峽的自然災害也十分之多,如每年夏天都會有的臺風過境,風力強度根本無法預測,也很難預防。
如2014年,高達18級的臺風威馬遜就曾路過瓊州海峽,造成了多人傷亡和大量的建筑被摧毀。
所以,在這上面修建一座大橋是很危險的,有可能臺風一過境,大橋便會倒塌。
除了臺風外,瓊州海峽還位于沿海地震帶上,時不時便會有一場地震襲來,對沿岸造成破壞。
這對于跨海大橋來說是極為危險的一件事,畢竟大橋的橋墩都是立在海底的地形之上的,地震一來,基本就毀為一旦了。
所以,在沒有合理的辦法解決這兩個自然災害前,瓊州海峽大橋的建設很難實現(xiàn)。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