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海泛舟,人間清歡
《五帝本紀》是漢代史學家司馬遷創(chuàng)作的一篇文章,列于《史記》首篇。
它所記載的是遠古傳說中被后人尊為帝王的五個部落聯(lián)盟首領 —— 黃帝、顓頊(zhuan xu,一聲)、帝嚳(ku,四聲)、堯、舜的事跡,以及當時部落之間頻繁的戰(zhàn)爭、部落聯(lián)盟首領實行禪讓制、遠古初民戰(zhàn)猛獸、治洪水、開良田、種嘉谷、觀測天文、推算歷法、譜制音樂舞蹈等多方面情況。
由于年代過于久遠,因此《五帝本紀》中的絕大多數(shù)事件都屬于傳說,而且,因為這些傳說大多都「荒誕離奇」,與真正的歷史相差甚遠,孔子、孟子都不怎么講。(然《尚書》獨載堯以來;而百家言黃帝,其文不雅馴,薦紳先生難言之?!妒酚洝の宓郾炯o》)
然而,即便如此,司馬遷還是在游歷四方時,來到了被后人認為是黃帝、堯、舜遺跡的地方,了解了當?shù)氐慕袒L俗,從中選擇一些可信的材料,將之作為《史記》一書的開端。
那么,司馬遷作為一個史學大家,為什么把這些道聽途說的故事,寫進了這樣一部正統(tǒng)史書里,還把它放在了首篇的位置上呢?
且聽靈遙一一為你道來吧~
01.
黃帝:什么樣戰(zhàn)爭才是正義的戰(zhàn)爭?
黃帝,是司馬遷在《五帝本紀》里記敘的第一位首領。
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妒酚洝の宓郾炯o》
《史記》開篇這短短的34個字里,司馬遷先后告訴了我們,
黃帝是少典之子,姓公孫,名軒轅,一生下來便與眾不同,在一般人不會說話的時候就能夠說話,幼小的時候就很機智,長大后聰明敏捷,二十歲的時候就見多識廣,善于明辨是非了。
按照現(xiàn)在的說法,便是黃帝這個人,他的來歷很不簡單,一看便是要做大事的人。
在軒轅黃帝生活的那個時代,由于當時的部落首領,神龍氏族沒有強大的武力作為基礎,于是,中原各個部落都逐漸脫離了神農(nóng)氏的統(tǒng)治,彼此間展開了較量。
這種情形與后來的東周有些相似,諸侯們把部落首領當作是擺設,各自為政,到處搶地皮,老百姓的日子也是過得苦巴巴。
而,我們的軒轅黃帝,更像是亂世中脫穎而出的英雄,因為看不慣諸侯對老百姓的欺壓,便先后以「神農(nóng)氏」的名義,去武力討伐那些諸侯中不來朝拜神農(nóng)氏的人,得到了諸侯的擁戴,成為了名義上的首領。
然而,黃帝的做法,引起了炎帝和蚩尤的不滿。
炎帝,他既是神農(nóng)氏的后人,也是當時的正統(tǒng)繼承人,自然是不愿意看到諸侯們都紛紛歸順黃帝的。于是,他便開始派兵征討那些歸順黃帝的部落,還與黃帝在阪泉的郊野作戰(zhàn)。
至于這些戰(zhàn)爭中都發(fā)生了些什么,得的是什么志,我們無法得之,因為司馬遷在描寫炎黃作戰(zhàn)時,也僅僅只用了「三戰(zhàn),然后得其志」一筆帶過。
但是,按照后續(xù)的發(fā)展,靈遙推測,這個「得其志」應該是黃帝最終得到了炎帝的承認,兩個部落合并成一個部落,合力在逐鹿之野戰(zhàn)勝了暴虐的蚩尤,成為了天下的共主。
縱觀黃帝的故事,靈遙發(fā)現(xiàn),司馬遷在為黃帝作傳時,并不只是寫黃帝有多么的英勇善戰(zhàn),會帶兵,更多談論的則是戰(zhàn)爭的正義性。
比如,下面這三段文字:
軒轅之時,神農(nóng)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nóng)氏弗能爭。于是軒轅乃習用干戈以爭不享,諸侯咸來賓從。
炎帝欲侵凌諸侯,諸侯咸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藝五種,撫萬民,度四方。
天下不順者,黃帝從而征之,平者去之,劈山通道,未嘗寧居?!妒酚洝の宓郾炯o》
講述都是黃帝作戰(zhàn)的目的,既不是為了擴大自己的地盤,壯大自己的勢力,而是為了拯救萬民于水火之中,保護諸侯們不被外來勢力侵犯。也恰恰是因為這份愛民之心,黃帝才得到了諸侯們的擁戴,成為實至名歸的首領。
因此,我們也要從黃帝的故事中,體會到司馬遷的良苦用心,在判斷要不要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始終要有正確的是非觀念,始終行正義之事,為天下人謀福利。
02.
帝顓:什么樣的人才能成大事?
在《五帝本紀》中,司馬遷雖然對帝顓的著墨并不多,但是同樣也很精彩。
首先,司馬遷向我們交代了帝顓的來歷,「帝顓頊高陽者,黃帝之孫而昌意之子也」,也就是黃帝的孫子。
緊跟著,司馬遷為我們解釋了他會當上的部落首領的原因,即「靜淵以有謀,疏通而知事」。這里雖然只有短短的12個字,也足以讓我們知曉,古人都是如何從處事風格上來判斷一個人能否成大事的。
其一是「靜淵以有謀」,翻譯過來便是「性格文靜深沉有謀略」。
這個與我們不少人看人的標準是完全不同的。
我們大多數(shù)人在進入一個社交場合后,往往都會被那些性格棱角分明的人所吸引,也愿意把自己這樣的一面給展現(xiàn)給別人。特別是在社群的迎新會上,大家往往都在輪到自我做介紹時,刻意去強調(diào)自己在過去1年里,都做成了哪幾件大事。
然而,古人卻不這么看,他們會更加認可那些性格沉穩(wěn),耐得住寂寞的人。因為,你想要做成一件事,背后的影響因素實在是太多了,而,如果不夠謹慎,便很有可能過會放大利益,低估風險,滿盤皆輸。
其二是「疏通而知事」,翻譯過來就是「疏曠通達,懂得事務的道理」。
這一點既是做成一件事的前提,也是很難做到的。
一方面,我們受制于環(huán)境的局限性,很難去看清一件事情的每一個面,另一方面,我們年少時難免會氣盛,遇到事情時更多地會去考慮「我怎么樣」,于是往往也會很難做到換位思考。
因此,我們在遇到事情時,更是要沉得住氣,想清楚了再去做,不要由著自己的性子,匆忙過一生,什么都沒做成。
在了解了帝顓為什么會當上部落首領后,我們再來一起看看他在擔任部落首領期間,都做出了哪些成績。
養(yǎng)才以任地,載時以像天,依鬼神以制義,治氣以教化,挈成以祭祀?!妒酚洝の宓郾炯o》
這里,司馬遷主要說了6件事,一言概括之,便是「發(fā)展農(nóng)業(yè),教化民眾,虔誠祭祀」。你可別小看了它們的作用,說它們是華夏5000年文化源源不斷的「根」都不夸張的。
一方面,正是因為農(nóng)耕的發(fā)展,我們的先民才能夠擺脫過往那種四海漂泊的生活方式,來到一個地方,安安穩(wěn)穩(wěn)地住下來,繁衍生息;
另一方面,在原始農(nóng)耕社會,一個人是種不了地的。于是,先民們便神靈/祖先崇拜,和締結姻親這兩種方式,達成了一種「你幫我,我?guī)湍恪沟幕ブJ?,并?jīng)過時間的沉淀,形成了現(xiàn)代中國社會中「以和為貴,兼容并包」的思想。
因此,從這兩個方面來看,司馬遷著墨不多的帝顓留給我們的啟迪,那是絕對不容易小覷的呀~
03.
帝嚳:什么樣的人才能讓人信服?
了解了帝顓后,我們再來一起看一下他的繼任者帝嚳是如何得到了部落們的信服,當上首領的。
帝嚳高辛者,黃帝之曾孫也。高辛父曰蟜極,蟜極父曰玄囂,玄囂父曰黃帝。自玄囂與蟜極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帝位。高辛于顓頊為族子?!妒酚洝の宓郾炯o》不同于對前面三位的介紹,司馬遷在交待帝嚳的身世時,特意強調(diào)說,帝嚳的父親蟜極和祖父玄囂都沒能做成部落的首領,直到帝嚳本人才擔起了部落首領的重任。
這里,靈遙個人認為司馬遷想要強調(diào)的是,遠古時期的首領位置,并不是與封建和帝制時期一樣都是世襲的,而是有德者居之。
那么,都是什么樣的人才能夠得到部落們的信服呢?
司馬遷也沒有賣關子,他緊跟著寫道,
「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史記·五帝本紀》),這句話我們從字面上來理解,便是懂得恩威并重的方法和克己服人的道理,嚴格要求自己,為天下做出表率來。
這12個字,我們把它放到現(xiàn)代社會中,便是立好規(guī)矩,然后嚴格執(zhí)行。
我舉個例子,你的孩子如果在回家后,告訴你說,「媽媽,我能看會兒電視在學習嗎?」,你便可以在答應孩子的同時,和他商量一個時間,然后在時間到了后,友善地提醒孩子說,「現(xiàn)在時間到了,你該去學習了」。
這時,孩子如果懂事聽話,乖乖地關掉了電視,坐到了書桌前,你便要提醒他。如果他表示出抗拒,那么,你便要走上前去,關掉孩子的電視,以實際行動來提醒孩子「你是一個誠實守信的孩子,會遵守我們的約定」。
久而久之,你的孩子便能夠意識到,自己的爸爸/媽媽是一個說話算話的人,自己的不不良行為得不到想要的結果,然后便會開始配合你。
所以,你如果說服別人,最好的做法便是「以行動說話」,嚴格信守自己的承諾,不做反復無常,出爾反爾的人。
04.
帝堯:什么樣的人能夠委以重任?
在了解了帝嚳的事跡后,我們再來了解一下他的繼任者帝堯是如何挑選接班人。
對于任何一個首領來說,選擇誰來做自己的接班人都是一個十分艱巨的任務。如果選得好,則國泰民安,風調(diào)雨順,如果選的不好,則有可能國破家亡,生靈涂炭。
于是,即便是「親九族,章百姓,和萬國」的帝堯,也曾為此憂心忡忡,不得不請來了四方諸侯,來共同商議誰能夠擔得起這個天下。
堯曰:誰可順此事?放齊曰:嗣子丹朱開明。堯曰:吁!頑兇,不用。
堯又曰:誰可者?讙兜曰:共工旁聚布功,可用。堯曰:共工善言,其用僻,似恭漫天,不可。
堯又曰:嗟,四岳,湯湯洪水滔天,浩浩懷山襄陵,下民其憂,有能使治者?皆曰:鯀可。堯曰:鯀負命毀族,不可。岳曰:異哉,試不可用而已。堯于是聽岳用鯀。九歲,功用不成。
堯曰:嗟!四岳,朕在位七十載,汝能庸命,踐朕位?岳應曰:鄙德忝帝位。堯曰:悉舉貴戚及疏遠隱匿者。眾皆言于堯曰:有矜在民間,曰虞舜。堯曰:然,朕聞之。其何如?岳曰:盲者子。父頑,母嚚,弟傲,能和以孝,烝烝治,不至奸。堯曰:吾其試哉?!妒酚洝の宓郾炯o》
上面這四段話,靈遙看來,是《史記·五帝本紀》中最為精彩的一個片段,里面既展現(xiàn)了帝堯識人的眼光,也體現(xiàn)了司馬遷非凡的文筆。
一開始,帝堯先用「不遵道義,又喜歡爭吵」「用意邪辟,貌似恭敬卻欺瞞上天」「違背教命、毀敗同族」駁斥了四方諸侯建議自己兒子丹朱、能臣共工、同族鯀擔任繼承人的提議,讓我們認識到了「以德為先選賢才」的道理。
緊接著,司馬遷又通過對帝舜卑微出身的描寫,讓我們認識到了,在判斷一個人的發(fā)展前途時,要做到「英雄不問出身」,不要被他現(xiàn)在的條件限制,而是要看他在當下的條件下,都做成了什么。
然后,帝堯便開始了對舜的測試。
于是堯妻之二女,觀其德于二女。舜飭下二女于媯汭,如婦禮。
堯善之,乃使舜慎和五典,五典能從。乃遍入百官,百官時序。賓于四門,四門穆穆,諸侯遠方賓客皆敬。堯使舜入山林川澤,暴風雷雨,舜行不迷。
堯以為圣,召舜曰:女謀事至而言可績,三年矣。女登帝位?!妒酚洝の宓郾炯o》
不得不承認,帝堯在對舜進行接班人測試時,還是夠舍得下血本的。
一方面,帝堯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了舜妻子,看舜是否有能力處理好家庭關系。結果,在舜的影響下,這兩個女子嚴格遵守婦道,并沒有因為自己出身高貴,便覺得自己高人一等。
另一方面,帝堯又安排了舜去治理國家,教導民眾,處理好與四方諸侯的關系,考察舜是否有治國安邦之才,結果發(fā)現(xiàn)他同樣也做得很好。
于是在三年后,帝堯便放心地把帝位禪讓給了舜了。
通過帝堯禪讓帝位給舜的故事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禮記·大學》中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并非虛言,而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準則。
舜正是因為先完善了自己,行為有矩可循,才能夠在與帝堯的女兒相處,引導她們守婦道,盡好一個妻子、媳婦和母親的本分。而,也恰恰是舜治家有方,才能夠在推廣倫理時,得到周圍人的認可,管理好一個國家。
一個國家里如果有了這樣一個能夠讓老百姓感到信服,讓四方諸侯恭敬的人,誰又不會期待他成為一國之君呢?
05.
帝舜:什么樣的人才是一個好的領導者?
最后,我們一起來到《史記·五帝本紀》中帝舜的部分。
前面已經(jīng)說了,帝舜是遠古時期五個被尊為皇帝的領主中,唯一一個地位低下的人,祖祖輩輩都是普通老百姓的。
更糟糕的是,帝舜還有一個十分糟糕的原生家庭,非但爹不疼,后娘不愛,弟弟傲慢無禮,他們還時時刻刻想要殺死他。
有一次,舜的父親安排他去挖井,然后還在他挖到很深的時間,與他的弟弟一起往井里填土,想要把舜給活活悶死。好在,上天有好生之德,舜奇跡般地從井底的另一條小路中生還,順利地回到了家中。
按理說,家人三番五次想要害自己性命,一般人早就炸了,即便不以怨報怨,也會選擇主動遠離,這輩子不和這等缺德家人來往。
然而,舜卻一如既往地侍奉自己的父親、繼母、弟弟,還在接下了皇位后,給了父親、弟弟許多的好處,絲毫沒有把他們對自己的欺負放在心上。
于是,在舜的引導下,不僅父親和弟弟也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開始向善,連周圍的人因為他的孝,主動搬到了他的附近居住,讓一個小破村子,慢慢地發(fā)展成了一個城市。
除了治家有方,帝舜在治理國家時,同樣也是選賢舉能,知人善用,賞罰分明。
首先,我們來看「選賢舉能」。
帝舜在挑選人才時,始終牢記著「選賢當選德」的標準。
在當時,高陽氏和高辛氏家族各有才子八人,世世代代保持著他們的美德,不損害家族的名聲。于是,帝舜便在即位后,把他們的后人請了出來,讓他們到四方傳播教化。結果,天下人爭先效仿之,一時之間,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內(nèi)外平成。
其次,我們再來看知人善用。
在安排手下人替自己辦事時,帝舜的交代也是十分地清晰,不僅告訴了對方需要盡到的職責是什么,還告訴了對方應該以什么為標準。
比如,他在任命皋陶作獄官之長,也就是現(xiàn)在的司法部部長時,便叮囑道,「五種刑法和流放都必須要有標準可依,公平公正,這樣才能夠使得老百姓們信服?!梗ㄎ逍逃蟹宸?;五流有度,五度三居:維明能信?!妒酚洝の宓郾炯o》)
而,他在安排夔作典樂官,教導貴族弟子詩歌舞蹈時,便要求道,「正直溫和,寬厚嚴厲、剛毅不肆虐、簡樸不高傲」(「直而溫,寬而栗,剛而毋虐,簡而毋傲。《史記·五帝本紀》)
結果,在他的引導下,這二十二位人才都在各自的位置上,發(fā)揮了才干。天下一時歌舞升平,老百姓也過上了好日子,史書上稱「天下明德皆自舜帝起」。
最后一點,是賞罰分明。
帝舜執(zhí)政的時代,天下一共有四大兇獸,分別是做盡了邪惡之事的混沌、喜歡美化惡毒言論的窮奇、不知道話語好壞的檮杌,和貪于飲食的饕餮。
舜并沒有如他的上任堯那樣,任其禍害百姓,而是把他們給流浪放到了四方偏遠之帶,讓他們來對抗更加邪惡的人,也可以說是賞罰分明,「獸盡其用」了。
由此可見,對于一代帝王來說,僅僅只是有德是不夠的,還要有智慧與才華,這樣才能夠聚集天下的賢臣,為自己所用,干出一份大事業(yè)來。
以上,便是《史記·五帝本紀》的內(nèi)容。
這篇文章里,靈遙帶你一一回顧了遠古傳說中被后人尊為帝王的五個部落聯(lián)盟首領 —— 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的事跡。
期間,我們先后了解到了黃帝為什么會從亂世中脫穎而出,成為天下的共主;帝顓為什么能夠接下來黃帝的天下,成為第二位被老百姓們銘記于心的首領;帝嚳又是憑借什么,受到了四方諸侯與萬民的追隨;帝堯在選擇繼承人時,都有哪些非比尋常的地方;帝舜作為一個普通人家的孩子,又是如何一步步走進帝堯和老百姓的心里,成為賢君的。
這些遠古時期的帝王,雖然離我們的距離很遙遠,連流傳下來的事跡,也都是真真假假,讓我們難以辨別,但是他們的處世之道和精神,卻始終長存于世,激勵著我們?nèi)A夏民族的子孫,為了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而奮斗。
我想,這也許才是司馬遷提筆寫下他們的故事,為他們做傳,并列為《史記》第一卷的初心吧?
以上,便是我對《史記·五帝本紀》的解讀。
希望你喜歡。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