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貴2009年主編的《黃氏族譜》選載
譜序是家譜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自序和他序的區(qū)別。譜序的內(nèi)容,主要記敘族姓的來源,先世仕宦與德行,宗族的遷徙以及本家譜的編修和續(xù)修情況,竭力闡述本譜主旨,頌揚祖德,使子孫讀后能夠敬祖向善。我族廣東永安(今紫金縣)中鎮(zhèn)黃氏,素有編修家譜族譜的傳統(tǒng)。在歷次編修的家譜族譜中,都有一些內(nèi)容豐富情真意切的序文。下面選刊的四篇序文,都是明朝年間的東西,筆者是從重慶潼南縣玉溪鎮(zhèn)糧站退休職工黃維鳳宗親保留的老譜抄本中發(fā)現(xiàn)的?,F(xiàn)在重讀這些序言,黃姓子孫會從中得到許多教益。
1、黃若霓為黃若霖修《黃氏族譜》序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1fe350101ob21.html
昔郭、狄二公不認(rèn)遠(yuǎn)祖,古今是之。至盧陵歐陽①不失一祖,余竊慕焉。及讀司馬子長②,摭③周譜國語而作世家,然后知譜之系于族也大矣!夫譜者,普也,聯(lián)密逖,統(tǒng)昭穆④也。譜者,公也,嚴(yán)是非,示勸懲也。非其族而牽合附會以為同族,惑焉。非惟見鄙于郭、狄二公,其不見笑于盧陵者,鮮矣!然人本乎祖,猶木在山,水在壑也。郁郁青青,蔚然暢發(fā);浩浩蕩蕩,橫無際涯。豈偶然哉!本盛末茂,源深流遠(yuǎn),自有不誣者⑤。吾黃原肇跡江夏,自戰(zhàn)國春申君歇公,至相承郭威王時平章峭公,以下之世遠(yuǎn)年湮⑥,無可稽考。又至宋元時,我太祖諱城,住江西南豐,轉(zhuǎn)遷贛州瑞金縣,傳至百世不遷之祖諱伯,字海龍,住中鎮(zhèn),次祖諱僚,字?;ⅲ〕锑l(xiāng)水南,傳下十二世,其間登仕籍、拖縉紳者,彬彬相望。非本盛源深,詎⑦至此乎?
霓自少時,見祖堂中每書“江夏”二字,初不知其義。后為灌陽令,轉(zhuǎn)遷江夏,知二縣事,始知派出江夏。及考江夏世系,皆亢宗大族。霓不敢遠(yuǎn)認(rèn),以為郭、狄、歐陽羞。及掛冠歸,取若霖弟譜考之,與江夏若合符節(jié)焉。始撫然嘆曰:“黃氏自兵燹之余,族譜散逸,昭穆失序。吾弟不辭勞辛,纂集一譜,傾資刊錄。嗚呼!斯舉也,尊尊親親⑧之義明矣;萃渙合離之道昭矣?!鼻已}相流,世緒相繼,提吊有法,其緒易尋也。行狀⑨有贊,其事不泯也。母有嫡庶,而各注其所生;女有長幼,而各注其所適;妻族書其從來,葬埋書其塋地;抱養(yǎng)者刪不入譜,貧賤者錄不失遺。采新摘舊,刪繁綴略,其文詳,其事核,其法備。千載以下,有賢肖子孫出覽斯譜,也有不足動其繼述者乎!夫天下之大,雖非一家一族之可比,然天下者,家之積也。使天下之人,各愛其親,各睦其族,可謂大孝矣!豈曰小補之哉!茲因修譜告成,霓叨昭穆之末,義不容辭,不敢自謂無文而遂嘿嘿也。因書之以俟后之重修者。
萬歷二十六年戊戍仲冬月吉日
知廣西灌陽縣事 十二世嗣孫 若霓 熏沫敬書
[注釋]
①盧陵歐陽:指歐陽修。他采用史書體例和圖表方式編寫了自己家族的新型家譜,成為后世修譜的范本。②司馬子長:指司馬遷,字子長,西漢太史令,他主持編修的《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③摭:ZHí,摘取。④聯(lián)密逖,統(tǒng)昭穆:逖,遠(yuǎn);昭穆,代祖宗。全句的意思是把親近的人疏遠(yuǎn)的人都聯(lián)系在一起,把輩分高的輩分低的祖宗都統(tǒng)一在一起。⑤不可誣者:誣,欺騙人;不可誣者,不是騙人的。⑥世遠(yuǎn)年湮:湮,埋沒;世遠(yuǎn)年湮,年代久遠(yuǎn)被埋沒了。⑦詎:表示反問,相當(dāng)于“哪里”。⑧尊尊親親:第一個尊,動詞,尊敬;第二個尊,名詞,長輩;第一個親,動詞,親近,第二個親,名詞,親人。⑨行狀:舊時敘述死者世系籍貫、事跡的文章。
[譯文]
從前,郭、狄兩位先生不知道自己的遠(yuǎn)祖。(如果沒有譜),古代的人,今天的人,都會是這樣。盧陵歐陽氏(因為有家譜),對自己的每一位祖先都知道,我也暗中羨慕。直到讀歷史才知道,司馬遷就是摘取周譜國語的材料而寫出了“世家”。這時我才明白,家譜族譜對于家族的關(guān)系很大呀!家譜、族譜,在家族中它具有普遍性,把親近的人疏遠(yuǎn)的人都聯(lián)系在一起,把輩分高的輩分低的都統(tǒng)一在一起。家譜、族譜,在家族中它還具有公正性,嚴(yán)肅地對待正確與錯誤,明白地表示勉勵與懲戒。(有些人),不是自己家族的人,卻牽強附會地寫進自己的家譜中,真讓人鬧不明白喔?。ㄟ@樣做),不只是被郭、狄這些先輩瞧不起,如果不被歐陽修們笑話,那才是稀奇事呢!
人的根基在于祖先,就象樹木只有長在山上,它才能郁郁青青,生長得茂盛;水流只有蓄積在江湖中,它才能浩浩蕩蕩,一望無邊。難道是偶然的嗎?根基深草木才茂盛,源頭長江河才流得遠(yuǎn)。這道理自然不是騙人的。我們黃姓是從江夏縣開端的,從戰(zhàn)國封春申君的歇公,到(后周)郭威王時任平章職務(wù)的峭公,以下的因為年代久遠(yuǎn)被埋沒了,已經(jīng)不能查考了。到了宋朝,我太祖叫城,住在江西南豐,后來又遷移到贛州瑞金縣。傳到我們這一支的開基始祖老大叫伯,字海龍,住中鎮(zhèn),老二叫僚,住程鄉(xiāng)縣水南,傳到我們這一代已經(jīng)是十二代了。這當(dāng)中,入仕被登記在冊的,或至今穿戴著官服的,經(jīng)常能夠見到他們彬彬有禮的身影。我們黃姓家族如果不是根基深厚淵源長遠(yuǎn),哪里能夠到這一步呢?
我從小就看見祖堂中經(jīng)常寫著“江夏”這兩個字,開始不明白它的含義。后來當(dāng)了廣西灌陽縣令,又轉(zhuǎn)任(湖北)江夏縣,知兩個縣的事,才知道我們家族是從江夏發(fā)派出來的。等到作了一番考察之后,才知道江夏各支派都是聲望高子孫多的大家族。當(dāng)時我不敢去認(rèn)親,怕被郭、狄、歐陽他們羞辱。直到我退休回家,拿來若霖弟編修的族譜作了一番考證,原來我們與江夏果真是同源流的宗親。我這才撫摩著譜感嘆:“我黃氏在兵災(zāi)戰(zhàn)火中丟失了族譜,族中老少連輩行都搞不清楚了。我弟不辭辛勞,編修了這本譜,并且出錢把它刊印出來了。不容易??!”他這個舉動,把尊敬長輩親近族人的意義講明確了,把維護家族的團結(jié)統(tǒng)一的道理也說得更清楚了。
并且,(從編寫來看),血脈一貫下來,世系相互銜接,編排方法得當(dāng),各個支派的頭緒很容易找到。行狀對他們的生平作了肯定,他們的事跡就不會消失了。不管是嫡母庶母,她們所生的子女都注明了;不管是大女兒小女兒,她們的婚配也注明了。對妻子的家族書寫了他們的來歷,對逝世者記下了他們的墓地。對抱養(yǎng)的子女刪去沒有寫進譜中,對貧窮低賤的人也照樣錄進譜中,并沒有把他們丟下。(從文字材料來看),采納新的,摘取舊的,刪除多的,補充少的。(總的來看),這部譜,文字詳明,事跡真實,章法完備??峙虑暌院?,有孝子賢孫拿出這本譜來讀,也不會有值得改動的地方。世界這樣大,雖然不是一家一族可以相比的,但世界是一個一個家族累積起來的。假使全世界的人,都能夠各自熱愛自己的親人,和睦自己的宗族,這就可以算是行大孝了,怎么能說是小補呢?今天因修譜宣告完成,我在家族中算是晚輩,義不容辭,不敢自認(rèn)為無文才就不答應(yīng)。于是寫下了這些話,以等待后來的重新修譜的人。
萬歷二十六年戊戍(公元1598年)仲冬月吉日
知廣西灌陽縣事 十二世嗣孫 若霓 熏沫敬書
2、劉蕙為黃若霖修《黃氏族譜》序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1fe350101ob26.html
余昔未仕時,曾讀書至司馬子長,采世本而作帝紀(jì),摭周譜國語作世家,族譜之原始著矣。魏晉而降,綜百氏以門第,官人卑姓雜譜,皆藏有司①。迄于李唐趙宋莫不皆然。始撫然掩卷曰:“嗟乎!族譜者,譜其族也。族而有譜,則萃渙合離,重其本之所出,詳其支所由分,尊尊親親之義備矣?!惫欧Q亢宗大族,此其選也②。
今之世亦有是乎?否耶!厥氏繼暨春官,歷履青岱淮淛③,仍奉命按察粵東,本處有惠、潮黃姓者,本戰(zhàn)國春申君歇公之后也,周成王平章峭公之裔也。世遠(yuǎn)年湮,無可譜考。惟近代之子孫族眾,渙處于中正、程鄉(xiāng),在在④皆以詩禮傳家,世世常有勛名樹立。久矣,東南之強也!
既而余復(fù)命于京,道經(jīng)中鎮(zhèn),有起祥若云君者,常司教我惠安庠序⑤。余家子弟亦常執(zhí)書而質(zhì)焉,則君與余實有通家之誼也。又適黃之中,有在永安中鎮(zhèn)住者若霖,梅谷河田住者道立,新修宗譜始成,帙⑥只未序,黃君欣余之過也,遂執(zhí)譜而言曰:“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豺祭獸,獺祭魚,皆知有祖也。矧我人斯,木本水源,疇無是念,惟是親盡情盡,慶吊不行。吾所以相視如途人者,其初兄弟也,兄弟其初一人也。”悲夫,誠如蘇老泉所云者!
今黃氏之譜,雖不足以當(dāng)眉山之萬一,然亦不忍以一人之身而分為途人。則譜之所以作也,尤幸執(zhí)事而教之。夫合其離,萃其渙,重其本,詳其支。余自橫覽往古,遐睇人群,因有激于衷矣。今由茲譜觀之,上自始祖,下及子孫,各以世系相屬,非惟昭穆不紊,抑且遠(yuǎn)近咸宜,曾謂古今人之不相及也。矧是役⑦也,余將上宣主德,下觀民風(fēng)。君之執(zhí)譜而來也,宗盟篤矣,風(fēng)俗厚矣。余安能嘿然耶?敢誦淵明贈長沙公祖祠云,同源分派,人移此疏,慨然寤嘆⑧,念茲厥初⑨,載申以義,曰:“族譜已成,隨其遠(yuǎn)近,凡歲時伏臘,朔望之旦⑩,無異少長,悉詣司牒者,相教以孝,相率以友,相勸以善,相周以財。則雖未嘗強渙散而立宗,而宗之法亦寓焉。由是尊尊則分明,親親則恩篤,可以勸忠,可以作孝。忠孝咸備,則可以鳩族,可以廣仁矣。”此又余望黃族子孫千萬世者也。以是序。
時大明萬歷二十六年歲次戊戍季秋月吉旦
賜進士出身前北京巡關(guān)今巡按廣東監(jiān)察御史、
閩泉惠安通家侍生 望海劉蕙 頓首拜撰
[注釋]
①有司:指專門管理某方面事務(wù)的機關(guān)。②此其選:其,其中;選,條件。③青岱淮淛:青岱,指泰山,借指山東;淮,淮河,借指兩淮地區(qū);淛,同浙。④在在:處處。⑤庠序:古時候指學(xué)校。⑥帙:書,這里指所修的譜。⑦矧是役也:矧,況且;疫,差事。⑧寤嘆:寤,醒悟,明白;嘆,嘆息。⑨念茲厥初:念,想;厥初,其初,指彼此的祖宗。⑩朔望之旦:朔,每月初一:望,每月十五。
[譯文]
過去我未出仕做官時,曾經(jīng)讀過《史記》,知道司馬遷采用世本才寫出了帝紀(jì),摘取周譜國語才寫出了世家。族譜的作用(在我心目中)才開始突出了。魏朝晉朝以來,講究以門第論百姓的地位,所以官人也好,庶民也好,都盛行修譜。各種譜牒都有專門的機構(gòu)收藏。直到唐朝、宋朝,也都是這樣的。我這才撫摩著譜感嘆:“知道嗎?族譜就是自己家族的歷史呀!一個家族有了族譜,就可以把一個松散的家族集中起來。族譜,很重視自己家族的根基是從哪里來的,對家族的分派分支是記載很詳細(xì)的??梢哉f,尊敬長輩和睦家族的道理在族譜中是很完備的。”古時候所稱呼的聲望高子孫多的大家族,這是其中重要的條件。
(也許有人會問),今天還有這樣的大家族嗎?不是這樣嗎?我自進入官場,先后在山東、兩淮、浙江任職,現(xiàn)在仍奉皇上的命令按察粵東?;洊|的惠州、潮州有一個黃姓大家族,本是戰(zhàn)國春申君黃歇公的后人,也是周成王時任平章職的黃峭公的后裔。他們的遠(yuǎn)祖因年代久遠(yuǎn),已經(jīng)無法通過家譜族譜來考證了。(這個家族)近代的子孫多,家族大,分散居住在中正、程鄉(xiāng),處處都以詩禮傳家,代代都有功勛名人。長久以來,她都是東南一個強盛的宗族??!不久,我又回京述職,路過中正,有起祥若云君,曾經(jīng)在我家鄉(xiāng)惠安的學(xué)校教書。我家的子弟也經(jīng)常拿著書去向他求教。因此,若云君與我實際上早有互相往來的友誼。又恰好(我認(rèn)識的)黃姓人中,還有在永安中正居住的若霖君,有在梅州河田居住的道立君。新修的宗譜剛完成,只是還沒有序言,他們得知我從這里經(jīng)過很高興,就拿著譜對我說:“萬物以天為根本,人以祖先為根本。據(jù)說,豺會祭奠獸,獺會祭奠魚,它們都知道自己有祖先。何況我們?nèi)四兀繕溆懈?,水有源,誰沒有這樣的念頭,那就是沒有親情,也不談什么高興悲傷了。我們今天(有些人)把親人當(dāng)過路人一樣看待,當(dāng)初他們可是兄弟呀,再往上更是一個人發(fā)派的呀!”悲哀呀,難道今天的人情果真如蘇老泉所說的那樣嗎?
今天黃氏修的譜,雖然不能與眉山蘇氏的譜相比,但他們也是不忍心看到這樣的局面:一人發(fā)派下來的族人,分開以后卻象過路人一樣。所以,我們修譜的目的,尤其重要的是抓住這件事情對族人進行教育,使分離的族人重新聚合攏來,使松散的宗親團結(jié)起來,使家族的根基得到重視,使各宗支的分派能夠詳明。我自己回頭看過去的歷史,再遠(yuǎn)一點看周圍的人群,實在是心中有感觸??!今天從這個譜來看,上從始祖開始,下面包含各代子孫,都以世系相統(tǒng)率,不只是輩行不亂,而且遠(yuǎn)近也處置得比較恰當(dāng)。可以說古今以來好多人也比不上的。況且我這次的差事就是要到處宣揚皇上的恩德,注意觀察社會民風(fēng)。黃君拿著譜來找我作序言,說明他們這個家族根基實在,民俗民風(fēng)是厚道的。我又怎么能夠不答應(yīng)呢?我就冒昧地在這里復(fù)誦一下陶淵明贈長沙公族祖這首詩吧:“我們是同一個祖先分派出來的,一輩一輩的人漸漸地變得生疏了。想起當(dāng)初我們說話做事都要講道義,真象睡醒了一樣有很多感嘆?!蔽野阉囊馑家暌幌?,再說幾句話:“族譜已經(jīng)修成了,無論離得遠(yuǎn)近,凡是逢年過節(jié)或初一十五的這一天,不分老幼,我們都要到保管家譜的人那里去,用孝道互相教育,以友誼相互提攜,用好言相互勉勵,用財物相互救濟。如果這樣,雖然沒有勉強渙散的族人建立宗祠,而宗族的法制實際上已經(jīng)寄托在這些活動中了。因此,尊敬長輩就是一種清楚的職分,長輩就可以借此勸勉晚輩對國家盡忠心;親近族人就是一種實在的情義,晚輩就可以借此對長輩盡孝道。如果忠孝全都具備了,就可以把家族的力量集合起來,就可以把這種仁愛之心推廣開去。這也算是我對千秋萬代的黃姓子孫的一點希望。就把這些話作為序言吧。
時大明萬歷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歲次戊戍季秋月吉旦
賜進士出身前北京巡關(guān)今巡按廣東監(jiān)察御史、
閩泉惠安通家侍生 望海劉蕙 頓首拜撰
3、鐘丁先為黃瓚修《黃氏族譜》序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1fe350101ob29.html
周禮,小史掌家國之志譜,序世系以辨昭穆。蓋家之有譜,猶國之有志。程頤曰:“管攝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風(fēng)俗,使人不忘本,須是明譜系世族”。譜者何?譜其開基之祖與夫祖之所自出之太祖,當(dāng)日不過家人父子,寥寥以攜,即如序文王與興本之太王,綿綿瓜瓞之詠也①。譜其從何郡何邑何鄉(xiāng)而至此,即如序民之初生者,自土沮漆而暨聿來胥宇之詠也②。譜其立基勝地,即如周原龜契,止時卜筑之詠也③。譜其所置田塘山宅丁糧戶口,即如疆理宣畝,周爰執(zhí)事之詠④也。譜其建立宗祠,即如縮版以載,作廟翼翼之詠是也。譜其生齒繁昌,與夫文物蔚起,即如柞拔道兌⑤,文王蹶起之詠也。
予母家江夏,惟中正一宗,古稱巨族。計開山第一祖諱海龍,二世祖曰利公,三世中正開基始祖曰起所,四世祖曰南明、南用、南振、南蘭,分為四大房。實自宋朝肇興⑥三十五年來于茲也。閱紹興而登第者,汝勵而暨渙公,若蟬聯(lián)焉。厥后衣冠鵲起,經(jīng)五百余年而未有艾也。本宗譜詳明,值金元兵燹⑦而未免殘缺。喜其代有文人,修舉廢墜,不致挈裘而失領(lǐng)耳。昔者舅氏諱瓚者,身居十四世之曾孫,奮然有光大家聲之愿,將世德之難忘者,扢然⑧獨著,間有不類,不妨皮里春秋⑨。賢裔秉筆之下,均屬親親之詞,而罪其何有哉?且欲丁先作元晏,豈不猶屬文者⑩,接旨意之淵泓,自驚題神之壓手耶?謹(jǐn)以周家遷歧故事,一一為之比勘。庶幾孝子賢孫,席⑾根深蒂固之盛,必能追思幾許盤根錯節(jié),秋實春華而致此也!謹(jǐn)以是為序。
順治戊子歲小陽月吉日
壬午科解元(甥侄)鐘丁先 頓首拜撰
[注釋]
①綿綿瓜瓞:出自《詩經(jīng)·大雅·綿》。綿綿,連續(xù)不斷;瓞,小瓜。比喻父子之情難以割舍。②自土沮漆而暨聿來胥宇:沮,河名;漆,當(dāng)是涑,河名;均在山西。聿,語氣詞;胥,地名。意思是從黃土高原遷往河邊,又遷往胥宇。③周原龜契,止時卜筑:意思是周人隨太王來到周這個寬廣而平坦的地方,準(zhǔn)備在這里定居,用刀刻龜甲占卜得到吉兆,太王說就在這里停止,大家抓緊時間修房子。④疆理宣畝,周爰執(zhí)事:出自《詩經(jīng)·大雅·綿》。原句是“乃疆乃理,乃宣乃畝”。周,周密;爰,于是。全句的意思是分配土地,整治田園。⑤柞拔道兌:出自《詩經(jīng)·大雅·綿》。原句是“柞棫拔矣,行道兌矣”。柞,棫,樹木;兌,通。意思是清理林木,開荒修路。⑥宋朝肇興:肇興,開始興旺;指南宋王朝建立。⑦燹:戰(zhàn)火。⑧扢然:莊重的樣子。⑨皮里春秋:褒貶善惡的家族歷史范本。春秋,歷史。⑩元晏:元,第一;晏,鮮艷,華美。屬文:作文。⑾席:憑借。
[譯文]
周朝禮制,小史負(fù)責(zé)掌管王族的家譜,以便根據(jù)某人在世系中的排序來辨別他在宗廟中的地位。大概老百姓家中有譜,就象一個國家有史志一樣。程頤說:“要抓住天下人的心,就要將他們收歸到宗族中,重視民風(fēng)民俗的作用。要想使人不忘本,就必須讓他們清楚自己家族的世系”。
家譜、族譜,到底記錄什么,起什么作用呢?記錄自己所在家族的開基始祖以及發(fā)派這位始祖的太祖,他們當(dāng)時不過是一家人中的父親、兒子,冷清地在人生路上攜手前進,這就象《詩經(jīng)》記錄周文王與建立了周朝根基的太王的父子之情,就有“綿綿瓜瓞”這一類的詞句;記錄自己所在的家族從哪個郡哪個縣哪個鄉(xiāng)來到這里,這就象《詩經(jīng)》中記錄周朝初民的遷移歷程,就有“自土沮漆”和“聿來胥宇”這一類的詞句;記錄家族立基的地方是如何好,這就象《詩經(jīng)》中記錄周人修房筑室,就有“周原龜契,止時卜筑”這一類的詞句;記錄家族添置的田土、山塘、宅院、人口,這就象《詩經(jīng)》中記錄周朝授田給居民,就有“疆理宣畝,周爰執(zhí)事”這類的說法;記錄家族建立宗祠的情況,這就象《詩經(jīng)》中記錄周朝作宗廟時,就有“縮版以載,作廟翼翼”這樣的話;記錄家族子孫繁榮昌盛,這就象《詩經(jīng)》中記錄周朝文王征服混夷臨危受命,就有“ 柞拔道兌,文王蹶起”那些話。
我母親的娘家江夏黃氏,中正這一支自古以來就稱大族。開山第一祖名海龍,第二世祖叫起所,第三世祖叫南明、南用、南振、南蘭,分為四房。他們實際上是南宋建立三十五年時來到這里的。回頭看看紹興以來先后登第的族人,先有汝勵,接著有渙公,就象蟬聯(lián)袂出現(xiàn)一樣。那以后不斷入仕做官的,已有五百多年而沒有停止過。原本宗譜記載得詳細(xì)清楚,可惜遇上金、元戰(zhàn)火而造成殘缺。令人高興的是,家族中每一代都有文人來對宗譜進行修補,不致于讓我們理不清楚家族世系的頭緒。我舅父黃瓚是海龍公第十四代曾孫,前些年就有光大家族聲譽的愿望,發(fā)奮要修好家譜,把族中那些世德難忘的人和事,莊重地寫進譜中。中間或許有不恰當(dāng)?shù)牡胤?,但仍然可以算是褒貶善惡的家族歷史范本。黃瓚作為一個有良好品德的晚輩,握筆寫出來的都是親近族人之類的文辭,哪有什么過錯呢?并且,要我丁先來作放在最前面的漂亮文章,這難道不象作文章的人接到了一個高深的題目,自己都感到壓力很大嗎?我只好小心地把周王朝遷移歧山的故事,拿來為家譜一一做比照。或許族內(nèi)的孝子賢孫憑借家族根深蒂固的強盛基業(yè),一定能夠追思一些艱難曲折,進而得到春天開華秋天結(jié)果的收獲吧!就把這些話作為序言吧。
順治戊子歲(1648年)小陽月吉日
壬午科解元(甥侄) 鐘丁先 頓首拜撰
4、巫三祝為黃瓚修《黃氏族譜》序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1fe350101ob2a.html
蘇子曰:“欲教民親和,其道必始于宗族,必復(fù)古之小宗,以收天下不相屬之心。自秦漢以來,天下無世卿,大宗之法不可復(fù)立,而其可以收合天下之親者,有小宗之法存①。存而莫之行,甚可惜也。”又稽之張子,有曰:“宗譜之立,人人各知來處,朝廷大有所益?!狈蚝咸煜轮愐詾橥?,聯(lián)天下之疏以為親,則勢甚逆,而功甚難。若夫小宗之立,則合其所本同,聯(lián)其所本親,此非有所難行者也。況有譜以領(lǐng)之,使人各知尊祖敬宗,冠婚必告,死喪必赴。有喜相慶,可以共居安。有急相周,可以同處危。惟末季間,宗之一事不明,有親未盡,而不相往來者,冠婚不相告,死喪不相赴,而無知之民,遂致父子異居,兄弟相訟者有之。
余睇齊昌故姓②,稱過歷而綿延繁昌者,莫如江夏一宗。系出江夏,近則南豐、瑞金諸邑,其由來也。開基中鎮(zhèn),其在大宋之中興際乎。迄今科甲明經(jīng),書箱不替。世有十九代,數(shù)過五百年。自中鎮(zhèn)而流寓他鄉(xiāng)者,亦不可枚舉。此別子中有宗,宗而又有別子矣。余聞最邇者,洋背鸛藪一宗,與宗并為巨盛。人物山川,時得覽勝焉。此自梅州而宦游③龍川者基于此,而中鎮(zhèn)則與梅州別子同時而立宗于茲也。
余之研友黃君諱瓚者,近年以息機遠(yuǎn)海④相聞,一旦介紹及之,持宗譜索序于余。余得卒業(yè)之,而知潛心睦族,莫如譜冊詳明,欹歟休哉⑤!甚盛舉也!準(zhǔn)古法以定宗分派,核前譜以闕疑闕殆⑥。今按譜者,生感發(fā)心,又生懲創(chuàng)心,且世世相繼,領(lǐng)一族之人,以行時祭,遞次分為疇繼高曾,疇繼祖禰⑦。領(lǐng)一族之親,以行祠節(jié),既共協(xié)力,以記其所始,又各竭力,以親其所親。富貴不得妄援,貧賤不致遺棄,如此則同者合,親者聯(lián),敦睦之風(fēng)行,而淳古之俗復(fù)矣。謹(jǐn)悉所知,以餉孝思之⑧,則若江夏名公,更有世德之未艾者⑨,足為今日之事加額哉⑩!
賜進士出身奉直大夫戶部山西清吏司專理、邊餉兼直省錢糧冊庫升俸一級署郎中事員外郎 眷生 巫三祝 頓首拜撰
永歷辛卯年(1651年)春之吉
[作者簡介]
巫三祝,字獻一,號疑始,謚文壯,龍川田心下塔村人。十歲能文,明崇禎元年(1628年)進士及第,歷官吏部觀政、西蜀富順和福建福安知縣、戶部山西清吏司題掌郎中事、員外郎等職。(據(jù)龍川縣志)
[注釋]
①大宗之法:家族世系一直上溯到血緣始祖或受姓祖的修譜方法。小宗之法:世系只上溯到始遷祖或五世祖的修譜方法。②余睇齊昌故姓:睇,看;齊昌,舊縣名。指今龍川、五華、紫金一帶。③宦游:在外當(dāng)官。④息機遠(yuǎn)海:息,停止;機,重要的;遠(yuǎn),遠(yuǎn)離;海,大的。意思是停下了許多重要的事情。⑤欹歟休哉:休,美好。全句的意思是真好啊。⑥闕疑闕殆:闕,同“缺”;疑,產(chǎn)生疑問;殆,應(yīng)是“怡”的誤寫,意思是為……高興。全句的意思是,對有缺漏的地方產(chǎn)生了很多疑問,又為解決了一個一個的問題而高興。⑦遞次分為疇繼高曾,疇繼祖禰:遞,依次;疇,類別;禰,代亡父。全句的意思是,依次祭奠高祖、曾祖、祖父、亡父。⑧以餉孝:以餉,以(之)餉;餉,酒菜,這里是款待的意思。⑨世德之未艾者:世德,家族中形成的道德;艾,停止。⑩足為今日之事加額:足,值得;額,牌匾。
[譯文]
蘇先生曾經(jīng)說過:“要想叫老百姓親近和睦,正確的做法是必須從宗族開始,必須恢復(fù)古時候那種家族制度,以家族來收攏天下人那些不愿意歸屬于別人的心。從秦漢以來,天下已經(jīng)沒有世卿制度,大宗之法不可能再恢復(fù)了。而那些可以用來收攏天下同宗族人的小宗之法還在。既然還有小宗之法在,卻沒有人去推行,真是太可惜了!”又向張先生詢問過這件事,他也說:“如果讓宗譜都建立起來,人人都知道自己是從哪里來的,對朝廷也是大有好處的?!?/p>
依我看,要想把天下不同宗族的人集合起來成為一個宗族,把天下那些已經(jīng)疏遠(yuǎn)的人都聯(lián)系得象同一個家族的宗親一樣,是與大形勢相違背的,也是很難做成功的。說到立小宗,就是集合那些一個祖宗發(fā)派的同宗,聯(lián)絡(luò)那些本族的宗親。這樣做并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何況還有譜可以做統(tǒng)率呢?這樣做,使家族中的人都知道尊敬祖宗,家中有冠禮、婚禮要告訴親人,親人有死喪一定要趕去安慰。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有喜互相慶祝,大家可以共同享受平安,遇到危急互相救濟,大家共同度過難關(guān)。最擔(dān)心的是,到了現(xiàn)在最小的這一輩人,對宗族的很多事情弄不清楚,本來是親人也不盡義務(wù),紅白喜事互相也不來往。更有一些沒有見識的人,甚至鬧到父子之間分開過,兄弟之間打官司的地步。這樣的事情確實是有的。
我看齊昌這地方原來有的姓氏,算得上歷史長而又一直繁榮昌盛的,沒有誰比得上江夏堂黃氏。遠(yuǎn)一點的湖北江夏,近一點的江西南豐、瑞金這些縣,都是他們遷來的地方。他們到中鎮(zhèn)開基,大概是在宋朝再次興旺的時候。從那時起,一直到現(xiàn)在,當(dāng)官的、讀書的從來沒有中斷過。論輩次,已經(jīng)有十九代人;論年頭,也有五百多年了。從中鎮(zhèn)遷居別處的子孫,也不可一一列舉。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別子中有宗”,“宗而又有別子”了。我聽說關(guān)系最近的就是洋背鸛藪那一支了,與中鎮(zhèn)這一支都算得上是大家族。那里的人物山川,也不時有值得一看的東西哩!這一支是從梅州到龍川為官而在這里開基的。中鎮(zhèn)這一支與梅州來的這一支基本上是同時在這里另立宗支的。
我的學(xué)友黃瓚,近年聽說他為修譜停下了許多重要事情。有一天,別人把他介紹給我,他就拿著宗譜要我為他作序言,我只好應(yīng)承下這件事。如果要專心做和睦家族的事,沒有比修一部詳細(xì)明白的譜更好的了。黃瓚做得真好?。≌嬲且粋€大動作喲!他按照過去的老規(guī)矩確定宗支分辨派別,考證原來的老譜,對有缺漏的地方產(chǎn)生了很多疑問,又為解決了一個一個的問題而高興?,F(xiàn)在我作為為這部譜作序的人,也產(chǎn)生了一種感動發(fā)奮的心情,又產(chǎn)生了一種大膽創(chuàng)造的心情:將來世世代代這樣沿襲下去,帶領(lǐng)整個家族的人,參加遵照風(fēng)俗舉行的祭祖儀式,依次祭奠高祖、曾祖、祖父、亡父。也要帶領(lǐng)整個家族的人,開展一些家族的節(jié)日慶?;顒?,既要大家共同努力,去紀(jì)念那些開創(chuàng)家族基業(yè)的先祖,又要各自竭盡全力,去親近那些我們身邊的親人。對富貴的人不要再去幫助他,對貧窮勢弱的人不要再發(fā)生遺棄的事情。如果真的做到了這一步,就會出現(xiàn)同一個祖宗發(fā)派的人都合作團結(jié),同一個支派的宗親更聯(lián)系緊密。這樣,敦親睦族的風(fēng)氣就算形成了,古時候那種淳樸的風(fēng)俗就可以說恢復(fù)了。我非常小心地把我所知道的寫出來,就把它作為招待孝子們的酒飯,讓他們受用以后再想想這些道理。如果有黃姓名人,特別是那些還在不斷積德的宗親,就值得為今天的事情上個匾吧!
賜進士出身奉直大夫戶部山西清吏司專理、邊餉兼直省錢糧冊庫升俸一級署郎中事員外郎 眷生 巫三祝 頓首拜撰
永歷辛卯年(1651年)春之吉
(原文標(biāo)點、注釋并翻譯者:黃永貴)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