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派資料匯編(完整版)
目錄
上篇——火神篇
關于中醫(yī)火神派及其現代的發(fā)展(何紹奇) ………………………………………1
火神派宗師及人………………………………………………………………………3
近代傷寒學家鄭欽安
——記成都人尊敬的鄭火神(唐步祺)……………………………………………5
注重陽氣擅用附子推火神(張存悌)………………………………………………9
“火神派”述略(張存悌)…………………………………………………………12
火神派再述(張存悌)………………………………………………………………13
功夫全在陰陽上打算(上)
——火神派案例賞析之一(張存悌) ………………………………………………15
功夫全在陰陽上打算(中)
——火神派案例賞析之二(張存悌) ………………………………………………16
功夫全在陰陽上打算(下)
——火神派案例賞析之三(張存悌) ………………………………………………18
寒熱真假最緊要處(上)
——火神派案例賞析之四(張存悌)………………………………………………19
陰陽為綱,統分萬病
——鄭欽安學術思想探討之一(張存悌)…………………………………………21
注重陽氣,腎陽為本
——鄭欽安學術思想探討之二(張存悌)…………………………………………25
詳辨陰證,多有創(chuàng)見
——鄭欽安學術思想探討之三(張存悌)…………………………………………26
鄭欽安扶陽思想發(fā)微(傅文錄)……………………………………………………30
鄭欽安對麻黃附子細辛湯的闡述………………………………………………… 32
從鄭欽安扶陽思想談溫補(強壯)介入療法……………………………………… 34
祝味菊善用附子(張存悌)…………………………………………………………36
“火神派”滬上領軍人物 祝味菊(傅文錄)……………………………………37
祝味菊常用溫藥方簡介…………………………………………………………… 38
祝味菊用藥經驗…………………………………………………………………… 39
有感于祝味菊先生 …………………………………………………………………41
近代名醫(yī)祝味菊史實訪 (農漢才)………………………………………………44
盧鑄之……………………………………………………………………………… 48
盧氏臨證實驗錄序………………………………………………………………… 48
論吳佩衡“中藥十大主帥”的立論基礎………………………………………… 49
解讀吳佩衡醫(yī)案一則……………………………………………………………… 52
唐步祺先生生平簡介……………………………………………………………… 55
唐步祺“火神派”的傳播者(傅文錄)………………………………………… 55
“唐火神”治犬案(向天清)…………………………………………………… 56
中醫(yī)“火派”傳人——盧崇漢…………………………………………………… 57
盧崇漢扶陽安髓止痛湯治療陽虛陰火牙痛217例 ………………………………59
傳道錄(盧崇漢與劉力紅)…………………………………………………………61
業(yè)醫(yī)感悟 (盧崇漢)……………………………………………………………… 62
扶陽思想的理論核心與運用
——盧崇漢在首屆扶陽論壇的演講提綱………………………………………… 72
治未病,兼論扶陽的運用問題
——李可在首屆扶陽論壇上的演講……………………………………………… 78
20世紀上海擅用附子六大家(邢斌)…………………………………………… 90
《李繼昌醫(yī)案》經驗擷要……………………………………………………………93
三七生醫(yī)案(南風輕輕吹)…………………………………………………………97
三七生網上醫(yī)論……………………………………………………………………116
楊通論寒熱真假……………………………………………………………………117
杜少輝教授封髓丹的運用經驗(楊麗娜)…………………………………………118
封髓丹潛陽丹考……………………………………………………………………120
潛陽封髓丹增減對虛火雜癥的臨床應用(孫崇鐸)………………………………126
認知火神學派 感悟扶陽心法
——讀《中醫(yī)火神派探討》(王輝武) ……………………………………………129
《扶陽講記》讀后感(周杰)………………………………………………………131
對中醫(yī)火神派醫(yī)理的思考…………………………………………………………131
李可老中醫(yī)的一句話,改變了我從醫(yī)的觀點(醫(yī)者佛)…………………………133
我對火神派的思考及學用體會點滴………………………………………………140
怎樣正確對待“火神派”(汪劍)…………………………………………………140
學習“火神派”相關著作的一點體會(毛以林)…………………………………142
關于“火神”的見解(趙洪鈞)……………………………………………………142
淺談對火神派的認識(寨王潮)……………………………………………………144
冷眼看“火神”(徐一慧)…………………………………………………………155
“火神”熱的冷思考(毛以林)……………………………………………………156 試論火神派之非……………………………………………………………………173
火神派的是是非非(杏林簫客)……………………………………………………175
淺述李可、劉力紅學術思想的缺憾(生生山人)…………………………………178 服用回陽救逆的藥物可能會出現的情況(王正龍)………………………………181
大毒大效話附子,是非成敗議火神——之引言(遠志中醫(yī)原創(chuàng))……………183
大劑量附片、生姜臨床應用舉隅(黎昌瓊) ………………………………………184
下篇——附子篇
附子(一)……………………………………………………………………………186
附子(二)……………………………………………………………………………186
附子(三)……………………………………………………………………………199
紹奇談醫(yī)之附子為百病之長………………………………………………………211
附子用法述略(張存悌)……………………………………………………………214
附子的臨床應用與中毒解救(毛德西)……………………………………………219
附子應用經驗………………………………………………………………………222
大劑量應用附子原因分析…………………………………………………………230
附子與19味藥的藥對……………………………………………………………232
附子配伍治六頑疾(浙江省嘉興市第二醫(yī)院中醫(yī)科)…………………………240
名家附子運用總和…………………………………………………………………242
淺析仲景用附子之妙法……………………………………………………………246
對張仲景用附子的研究(張志民等)……………………………………………247
《金匱要略》附子運用淺析………………………………………………………254
蒲輔周附子運用二十三法(李興培)……………………………………………256
《危癥難病倚附子》(節(jié)選)(邢斌)……………………………………………260
章次公先生運用附子的學術淵源與臨證經驗……………………………………278
高輝遠妙用附子救治危急重案賞析…………………………………………… 282
邱祖萍應用附子經驗探析(嚴索宇)……………………………………………284
趙金鐸先生談附子…………………………………………………………………286
附子溫陽在皮膚病中的應用………………………………………………………286
附子臨床應用八項注意(張存龍)………………………………………………290
駁動輒附子論………………………………………………………………………291
對附子毒性的再認識(遠志中醫(yī)原創(chuàng))…………………………………………292
上篇——火神篇
關于中醫(yī)火神派及其現代的發(fā)展 何紹奇 一、“火神派”的開山之祖
長期以來,四川醫(yī)生以善用附子、干姜著稱。近人如重慶補小南、成都祝味菊、云南吳佩衡、華陽劉民叔幾位先生都有“附子”的外號,盧鑄之先生更有“火神”之稱,而追溯其淵源,鄭欽安先生實乃這一流派的開山之祖。 鄭欽安,名壽全,欽安其字也。四川邛崍人。生卒年不詳,查其著作《醫(yī)理真?zhèn)鳌?、《醫(yī)法圓通》二書刊印的時間分別是在清同治8年和13年,即公元1869年和1874年,又據《醫(yī)法圓通》書中提及“余業(yè)斯道三十余年”,可以推論出他是道光生人,其著書的年紀,大約50多至60歲左右。據《邛崍縣志》,鄭欽安出成都名醫(yī)劉芷塘門下,劉生平事跡不詳,看來這又是一位“識用精微過其師”的了。
為什么要稱“火神派”?是因為這一派不僅善用附子、干姜起大證、重證,驚世駭俗,在全國獨樹一幟,而且還不斷地發(fā)揚光大(如祝味菊用附子治高熱心衰,吳佩衡用附子治麻疹險證),歷百余年而不衰。 二、鄭欽安治哪些病證用附子、干姜
鄭欽安說“人咸目予為姜附先生”?!夺t(yī)法圓通》治內婦兒科雜病所列病證,就有60余種,加上傷寒溫病,則遠逾百種之多。諸如咳嗽、嘔吐、泄瀉、腰痛、頭痛、唇口紅腫、齒牙腫痛、口臭、喉蛾、臂痛、筋攣、心痛、胃痛、二便不利、淋證、失眠、健忘、脹滿、中風、淋濁、痿躄……門類遍及于五臟六腑、外感內傷。其中有些病證,通常無用姜附之理,但他依然照用。 三、鄭欽安提及的陰證依據
綜合鄭氏書中陰證的依據,約有以下13點:
1.少神或無神。
2.喜臥懶言,四肢困乏無力,或踡臥惡寒,兩足常冷。
3.不耐勞煩,小勞則汗出。
4.咯痰清稀或嘔吐清冷痰涎、清水或清涕自流。
5.語聲低弱。
6.唇色青淡或青黑。
7.痛喜揉按。
8.滿口津液,不思茶水,間有渴者,即飲也只喜熱飲。
9.女子白帶清淡而冷,不臭不黏。
10.飲食減少,喜食辛辣煎炒極熱之品,冷物全然不受。
11.小便清長,大便通利。
12.面白舌淡,即苔色黃也定多潤滑。
13.脈微或浮大而空。
扼要地說, 突出在一個“神”字,凡是“起居、動靜、言語、脈息、面色,一切無神”,即是陽氣虛衰的陰證。 四、鄭欽安為什么要強調陰證
陰證之形成,當然最重要的是體質,或者說稟賦屬素體陽虛者。此外,與飲食勞倦、房室不節(jié)有關。還有更不可忽視的一個因素便是醫(yī)者不識陰陽,不分體質,對素體陽虛者既病之后濫用、誤用、多用、久用寒涼滋膩,更傷其不足或虛衰之陽。尤其是對喉蛾、血證這樣的病證,陽證固多,陰證亦復不少,而醫(yī)者每多忽視陰證。
此外,鄭氏幾乎在每一病證之后,都要批評市醫(yī)積習,這一積習便是不獨 立思考,不思治病求本,見咳止咳,見痰化痰,見血投涼,又多用套路套方,如一見便秘即用大黃、當歸、白芍、蜂蜜、麻仁、郁李仁,一見小便不利,便是木通、車前、滑石之類;更視峻藥如虎,力圖平淡穩(wěn)當。小病猶可,大病則往往誤人。由此追溯鄭欽安的學術淵源,其理論實以《內經》為宗,其臨床則“用仲景之法”,宗《內經》則在“洞明陰陽之理”,宗仲景則“功夫全在陰陽上打算”,因此他的真?zhèn)骶褪牵骸罢J證只分陰陽”,“病情變化,非一端能盡,萬變萬化,不越陰陽兩法”。陽證自有陽證治法,陰證則宜益火之源,或甘溫扶陽,或破陰返陽,如此,則仲景之四逆、白通、理中諸方,自然順理成章地成為他的習用之方了。“予非專用姜附者也,只因病當服此?!边@便是他的夫子自道。 五、證治舉隅(原文節(jié)錄)
1.喉蛾(扁桃體炎):喉蛾一證,有少陰君火為病者,或外挾風熱,其證心煩,小便短赤,口渴引冷,挾風熱則見發(fā)熱、頭痛,治當清熱祛風,如導赤散、甘桔湯,重則黃連解毒湯。有脾胃積熱,其人必過食厚味,多煩渴引冷,二便不利、口臭氣粗,紅腫疼痛等,法宜去積熱,如大小承氣湯之類;有怒動肝火,上攻于肺而致者,其人必脅痛,煩躁口苦,面青,法宜清肝,如丹梔逍遙散、大青飲之類。
因腎氣不藏,君火弱不能制陰,陰氣上僭,逆于咽喉而致者,其人口內肉色必含青黑色,或慘黃淡白色,痛亦不甚,人困無神,脈必浮空,法宜扶陽,如封髓丹、姜桂飲、白通等方,皆可令服。
近來市習,一見喉癥,往往用吹喉散、冰硼散一派寒涼之品,陽證無妨,陰證有礙,認證貴明,須當仔細。 2.鼻衄:有由火旺而逼出,定有火形可征,如口渴飲冷、大小便不利之類,法宜清火攻下,如大小承氣、犀角地黃湯、導赤散之類。
有由元陽久虛,不能鎮(zhèn)納僭上陰血,陰血外越,亦鼻血不止(不僅鼻血一端,如吐血、齒縫血、耳血、毛孔血、便血等),其人定無火形可征,二便自利,唇舌淡白,人困無神,法宜扶陽收納,如潛陽、封髓、甘草干姜或加安桂、吳萸之類。 3.瘡科:凡瘡之生,無論發(fā)于何部,統以陰陽判之為準。
陽證其瘡紅腫痛甚,寒熱往來,人多煩躁,喜冷惡熱,大便堅實,小便短赤,飲食精神如常,脈息有力,聲音響亮、瘡潰多稠膿。
陰證皮色如常,漫腫微疼,瘡潰多清水,流清膿,黃水、血水、豆汁水、辛臭水,其人言語、聲音、脈息、起居動靜,一切無神,口必不渴,或渴喜熱飲,舌必青滑,大小便自利,其治或以桂枝湯加香附、麥芽、附子,或麻黃附子細辛湯;瘡潰而膿不稠,用黃芪建中湯、附子理中湯。陰寒最盛者,可用回陽飲、白通湯或黃芪甜酒燉七孔豬蹄、羊肉生姜湯等。 4.痿躄:東垣、丹溪道《內經》“肺熱葉焦,發(fā)為痿躄”,“治痿獨取陽明”之旨,專主潤燥瀉火,但《內經》所論,當是肺熱葉焦之由,起于陽明也。陽明為五臟六腑之海,生精生血,化氣行水之源也,《內經》謂陽明虛則宗筋弛,明是中宮轉輸精氣機關失職,精氣不輸于臟,則痿生。以此分處,則治痿獨取陽明一語方成定案,即不能專以潤燥瀉火為準。即有邪火太甚,亦未見即成痿證,果系火邪為殃,數劑清涼,火滅而正氣即復,何得一年半載而不愈。法宜大辛大甘以守中復陽,中宮得復,轉輸如常,則痿證可立瘳矣,如大劑甘草干姜湯、甘草附子湯、參附、芪附、歸附、術附,皆可酌選。 六、治驗選錄
《醫(yī)法圓通》所載治驗無多,且都散見于原文中,從未見有人引用,因此如同渾金樸玉,閱之,彌覺可珍,爰選錄四則,以饗讀者:
予嘗治一男子,腹大如鼓,按之中空,精神困倦,少氣懶言,半載有余,予知為元氣散漫也,即以大劑吳萸四逆湯治之,一、二劑而脹鼓頓失矣。
又治一男子,腹大如鼓,按之中實,堅如石塊,大小累累,服破氣行血之藥,已經數月,予知為陰積于中,無陽以化之也,即以附子理中湯加桂、蔻、砂、半、丁香,一、二劑而腹實頓消。
一人病患咳嗽,發(fā)嘔欲吐,頭眩腹脹,小便不利,余意膀胱氣機不降而返上,以五苓散倍桂,一劑小便通,而諸證立失。
予恒見中年老婦,每多兩手膀痛而不能舉,究其所病之由,多起于少年天癸至時,不知保養(yǎng),洗衣漿裳,常用冷水,以至寒涼傷及經絡,不即為害,迨至中年老時正氣已衰,兼受一點寒邪引動,而痛斯作矣。予每以甘草干姜湯加鹿茸、桂尖、附子、蔥、酒,治之多效。
七、對鄭欽安的評價
鄭欽安為清代獨具風格的醫(yī)家,享譽巴蜀,其認證用方,專在“陰陽”上下功夫,對陰證證治,頗多發(fā)揮,尤以善用干姜附子,單刀直入,撥亂反正著稱,實醫(yī)林一代怪杰。
鄭欽安雖善用姜附,影響了幾代人,但他并不專用姜附,也不是偏愛干姜附子,惡當歸地黃,而是當用則用,其所論陰證特征,可供臨床者參考,以備一格。
他批評的市習,一見什么病,就用什么病的套方套藥,而不問陰陽,不辨證侯,這樣的毛病,是醫(yī)生的通病,我有時也難免不自覺地蹈此覆轍,是應當引以為戒的。
他的代表作《醫(yī)法圓通》,是為補偏救弊而設,他強調陰證,是因為人們往往忽視陰證的緣故。但綜觀全書,他之持論并不偏頗,這是其可貴之處,也是他區(qū)別于明清貴陽*陰論醫(yī)家的地方。
至其用方多是舉例,言其大概而已,讀者但師其意可也,不可拘泥。
火神派宗師及傳人
清末著名傷寒學家鄭壽全,字軟安,四川邛州固驛鎮(zhèn)人,生于道光四年,卒于清宣統三年,享看87歲,鄭欽安學醫(yī)于一代通儒兼醫(yī)劉止唐,先生教其熟讀深思《內經》、《周易》、《傷寒》諸書。鄭氏窮二余年之精力,探索三書的精髓,始知人身陰陽合一之道,仲景立法垂方之義。故其學術思想之基礎,上溯《周易》、《內經》、中得《傷寒論》心法,下及歷代醫(yī)家著述而兼采其長,故醫(yī)理醫(yī)術造詣,俱臻上乘。著有《醫(yī)理傳真》、《醫(yī)法圓通》、《傷寒恒論》三書傳世,成為后世追奉“火神派”的理論指導。
鄭氏在其著述中,不僅善辯陰陽,擅抓陰陽,同時鄭氏在陰陽兩綱之中,特別重視陽氣,認為“有陽則生,無陽則死”。“夫人之所以奉生而不死者,惟賴此先天一點真氣。真氣在一日,人即活一日,真氣即亡人也即亡,故曰人活一口氣,氣即陽也,火也,人非此火不生也”。故論治時即強調坎中一點真陽的作用,為人立命之根,真種子也。其說“陽者陰之根也,陽氣充足,則有所全消,百病不作。”“真氣命根也,火種子也,藏于腎中。”故其治病立法,首重扶陽,臨癥時必首先考慮元氣虛實損傷情況,以扶陽救逆,抑制陰邪。他善用大辛大熱之姜、附、桂之類來治療虛損之證,而且屢用大劑量治愈許多群醫(yī)束手無策的大癥、重癥,被人們尊稱為“鄭火神”??梢哉f,他把傷寒三陰病理法方藥發(fā)揮得登峰造極,大量運用理中湯、四逆湯治療諸多雜病百余種病證,均能見微知著,活法圓通,技巧獨超,療效卓然。他認為“四逆湯力能扶先天之真陽”,并非專為少陰立法,而上、中、下三部之法俱備。復謂“此方功用頗多,得其要者,一方可治數百種病,因病加減,其功用更為無窮,余用此方救好多人,人咸目余為姜附先生”。因此,后世尊稱其為“鄭火神”,蓋猶昔人知名人稱善用熱藥之良醫(yī)為一爐火也,鄭氏的這種影響在四川一帶最為快炙人口,并且形成鄭欽安學派,近代稱之為“火神派”由此而來。
鄭欽安晚年收一弟子為盧鑄之先生,在最后的十余年時間就是由盧鑄之先生相伴而度過的。到了清代一末期,鄭欽安的第三部書《傷寒恒論》發(fā)行,主要是由盧鑄之先生參與整理,因不那時鄭氏已經九十多歲了。鄭氏去世后,盧鑄之游學三年后返回四川成都,在光緒末年開設了“養(yǎng)正醫(yī)館”。由于盧鑄之也善用扶陽藥物,臨床療效顯著,屢起固疴,享譽巴蜀,世人也尊稱其為“盧火神”。盧鑄之之子盧永定先生,出身中醫(yī)世家,繼承和發(fā)揚了鄭欽安、盧鑄之的學術思想,善于運用大劑量辛溫扶陽的姜、桂、附等藥物治療外感疾病、內傷雜病,和父親一樣也被尊稱為“盧火神”。在1911年,盧鑄之在成都開高了一個“扶陽醫(yī)壇”,主要講《內經》、《傷寒》、《金匱要略》、《神農本草經》以及鄭欽安的三部書。他每周兩面次到三次,每次講一到兩三個小時,講臨床醫(yī)生案,講中醫(yī)生經典。那個時候來聽課的有云南的吳佩衡、上海的祝味菊,以及成都的范仲林、田八味等諸多學者。盧鑄之去世以后,盧永定先生在上世紀60年代到80年初期,繼續(xù)開辦這個講壇,也是開放的,免費的,講醫(yī)生理,講欽安、盧氏學術思想,講臨床所得。在那個時候,成都的唐步棋等也來開始聽講學習欽安、盧氏學術思想。盧氏傳人盧崇漢教授,師從其祖父盧鑄之先生、佰父盧永定先生,盧崇漢深得祖父二輩悉心教培,醫(yī)道日進,十七歲即懸壺成都,十九歲已有醫(yī)名,臨證也善用桂附起沉疴大疾,深得扶陽三味,亦有“火神”之稱,現供職于成都中醫(yī)藥大學,和其學生劉力紅教授著有《扶陽講記》一書問世,啟開了火神派學術之大業(yè),至益于后世。
(紫林道人注:本人少年時體弱多病,14歲就好研究道學,氣功,醫(yī)學,武學,周易,所訪明師幾十位,我在1996年11月16日購得鄭宗師的《醫(yī)理真?zhèn)鳌?就發(fā)現此書是寶書,并請好友也買了幾本,我不但讀此書,自己也服了無數次的附子每次10--50克,因我體質是虛寒型,以前每次體虛常常是"滿口齒縫流血不止,"睡中口流涎不覺者,何故?"書中就是這樣說的.當時請教過許多老師,但都治不好此病,因為大部份老師都是寒涼派.
在發(fā)現此書以前,1993年本人祖母得了胃癌,也一直運用涼派中草藥抗癌,結果"病吐清水不止,飲食減,""病人頭面四肢瘦甚,少腹大如瓜,唇舌青滑,不思食物,氣短."書上也如是說.回想起來真是可怕,以前原來也是個庸醫(yī).但現在回頭看看,有多少醫(yī)生還是在如此而運用,所為的名醫(yī),自以為是,被自己的"所知障"所困,包括我以前跟過的老師啊!不是我不敬,我是以事論事!
祖母逝后我也一直在尋訪明師,至云南,貴州,四川,西藏等地研究各少數民族醫(yī)藥.1997年又找到了一本書《孫秉嚴40年治癌經驗集》他在書中講到"人的生命,不只是有形的軀體,而且蘊有無形的生機,這個生機,用中醫(yī)的術語來講,就是火和熱,歸結到一點就是陽氣.""前來就診的全國各地的病人,不論是長江以北還是長江以南,也不論是沿海還是內陸,寒型和偏寒型癥侯者最多,約80%(從1000人總結分析中得出).""寒型甲印者占了絕大多數(80%),說明惡性腫瘤病人中體質虛寒的是最大多數."
之后又讀了《醫(yī)法圓通》,祝味菊的《傷寒質難》,最近又看到網上有許多道友在談火神派,我也來說自己的體會,我無門無派,道法自然,有好的我就去學習,三人行必有我?guī)?所以《李可老中醫(yī)的經驗集》,《祝味菊經驗集》《吳佩衡醫(yī)案》《范中林醫(yī)案》《中醫(yī)火神派探討》《扶陽講記》《思考中醫(yī)》我都把他們讀了.其實火神派里面他們用藥各有特點.但都有共同點,不離扶陽.如同太極拳分為各家.
以道家的觀點,全陰就是鬼,全陽就是仙,陰陽平衡就是人,不平衡就是病人,我很喜歡研究道學,因為他是研究人怎么樣長壽,道家主長生,佛家主要研究怎么樣往生.所以說醫(yī)術通仙術,十道九醫(yī).我覺得道學更接近我們的生活.道家非常注重于陽氣的修煉,你可以看祖師的名字就知道了,如紫陽真人,王重陽,呂純陽,李真陽等,可見道家仙人很注重于陽氣.鄭火神在《醫(yī)理真?zhèn)鳌烽_篇就先講"乾坤大旨""在人身為腎,一點真陽,含于二陰之中,居于至陰之地,乃人立命之根,真種子也,諸書稱為真陽."可見醫(yī)道同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