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水的歲月
六十年代以前,如果你到重慶城沿長江、嘉陵江的江邊去看,會有一個令人驚奇的發(fā)現(xiàn):在通往江邊的一長坡石梯坎上,無論刮風(fēng)下雨,或是打霜落雪,都會出現(xiàn)一長串挑著水桶的人群。他們打著光腳板,有的腳穿草鞋,褲腳卷在膝蓋以上。落雨天,就頭戴斗笠,身披蓑衣,像一群不知疲倦的螞蟻一樣,不停息地在石梯坎上慢慢地、一步一步地爬行。累了,就放下扁擔(dān)歇一下。
“嘿咗嘿咗”的號子聲和“呼呼”的喘息聲,一路上從來沒有停止過。這就是具有重慶特色,在七十二行之外,新添的一行:“挑水匠”。
1
江北城當(dāng)時沒有自來水系統(tǒng)。家中稍微有點錢的,就吃“包水”——由挑水匠每天把水挑到屋頭,每月給幾塊錢力錢。其他大多數(shù)人家,有勞動力的,就自己下河壩挑水吃。家中沒勞動力的,就吃“喊水”——缸子頭沒得水了,就到街上去,找一挑等候在那里的水,請?zhí)羲程魜?,倒在家中水缸里頭。江北城這樣賣水的地方很多,江北水市口,就因為是專門賣水的地方而得名。
住在我們院子外面的鄭三伯就是一個挑水匠。他三十多歲,養(yǎng)了兩個娃兒,一個叫“大和尚”,一個叫“小和尚”。鄭三伯人很老實,沒有其它手藝,只有一身用不完的力氣,就靠挑水為生。
屋頭放著幾口陳放清亮水的大瓦缸,水挑回來過后,澄清了,再倒進缸里頭。哪家要水了,就從缸里把水舀起來,挑到人家屋頭去。肩頭因長期與扁擔(dān)摩擦,長了一個“肩包”,結(jié)了一層厚厚的硬繭。腳肚子上的青筋冒起老高,像是爬滿了蛐蟮 。每天吃過早飯,他就挑著一副大水桶,肩膀上搭一根揩汗用的毛巾帕兒,到保定門外的嘉陵江邊挑水來賣。三伯娘就在家操持家務(wù),另外,幫別人洗衣服,掙點錢來維持生活。
2
我們家媽老漢要上班,煮飯的水都是吃“喊水”。家里準備了兩口大水缸。一口放在屋頭,作為裝煮飯的水用;一口放在院子里,專門用來裝井水,作為洗衣、淘菜用。準備的一副能裝五、六十斤水的小水桶,是用來到長江棕繩廠的那口井里挑井水用的。
那里的井水吃不得,只能用來洗臉、洗衣、淘菜。大約在我十三歲那年,老漢認為,再也不能讓我一天好吃懶做了,要押到起我做一些家務(wù)事。把扁擔(dān)和水桶交給我,讓我放學(xué)以后到河壩去挑水。從此,一根扁擔(dān)一副桶,開始了我的挑水歲月。
從文華街家中到嘉陵江邊,大約有三、四里地。出文華街,經(jīng)放生池,下高腳土地,到保定門。穿過保定門城門洞到嘉陵江邊,是一坡長長的石梯坎。挑水上來的走一邊,挑空桶的走另一邊,絕不互相打攪。桶邊邊放置了一個用竹子編制的藤圈,那是用來防止挑水時,水桶里的水浪到外邊去的。盡管這樣,一坡梯坎天天都是打得焦?jié)瘢瑳]得那天干過。
為了保證居民的飲水衛(wèi)生,政府在保定門城門洞專門設(shè)了一個消毒站。每挑水經(jīng)過時,都會有工作人員用小木瓢舀上一瓢漂白粉水,放進你的水桶里。如果是漲水天,水渾得像泥漿漿,水挑攏屋后,還要用一節(jié)四周鉆上小洞洞的竹筒,里面裝上白礬,伸進水桶里攪幾轉(zhuǎn),讓水澄清亮過后,再倒進水缸里。有的人家嫌白礬吃多了“潮人”,不用白礬澄清,在家中自制濾水設(shè)備。
居住在江北芭蕉灣的,我讀小學(xué)時的一位楊姓同學(xué),他的父親是江北區(qū)副區(qū)長,他家就專門做了一個能裝四、五挑水的大黃桶。里面一層一層地鋪上棕片、細沙、炭渣,渾水倒進去后, 經(jīng)層層過濾,清水滴進下面的一口大水缸里,再作煮飯、燒開水之用。
3
第一次挑水,我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走上伸向河中間的木跳板,把桶按在河頭,裝上水,身子一趁,肩頭一陣刺痛。我咬了咬牙,挑起水桶走下跳板。剛爬了幾步梯坎,我就累得氣吼八吼的了。趕緊放下扁擔(dān)歇一會吧。那曉得越歇越想歇,一坡梯坎還沒爬完,就歇了三、四回氣了。肩膀被扁擔(dān)壓得酸嘰嘰的,只好用背去乘到。一路上彎起腰桿,右手掌著扁擔(dān),左手捏住桶索索,用這種 “蘇秦背劍”姿勢,跌跌撞撞地把水挑攏屋。攏屋一看:一挑水只剩半挑了!
大約在六十年代初,江北城建起了自來水廠,鋪設(shè)了供水管道,每隔一段距離,設(shè)立一個供水站,為居民供應(yīng)自來水。兩個水龍頭上,用木箱箱罩住,加上鎖,每天定時供水。發(fā)售一種烙上字的小竹牌,大桶兩分錢,小桶一分錢,憑牌供水。當(dāng)然,水站離鍋邊邊還有幾百米的距離,但和過去不管刮風(fēng)下雨都要到河邊去挑水,而且有時要吃渾水比起來,現(xiàn)在簡直要幸福到天上去了!
有了供水站以后,我的挑水任務(wù)輕松了許多。有時,挑水的人多,每次挑水都要排長長的列子,這個時候,挑不動水的弟弟妹妹也不能閑著,他們的任務(wù)就是去幫我站“水列子”。等到我把水挑攏屋,把水倒進水缸之后,再去挑第二挑,因為有人排“水列子”,
自然就會節(jié)省不少等候時間。挑水,免不了有時桶被撞漏,那個時候,就只好麻煩老漢當(dāng)一回“箍桶匠”啰。
4
有了水站,用水比過去方便多了,但也有為難的時候。有時,家里突然遇到貴客臨門,想給客人煮碗醪糟荷包蛋,揭開缸子蓋蓋一看:遭了!搞忘了挑水,缸子里一口水也沒得!挑起桶兒去挑水吧,正巧,水站也下班上鎖了!你說嘔人不嘔人?在這“夾起螃蟹找火燒”的關(guān)鍵時刻,你也不必過分著急,你可以提起一只桶,找隔壁鄰戶“借水吃”。各人到缸子里去舀一桶來,以救燃眉之急。等以后挑了水,再還一桶水給人家。
挑水辛苦費力,用水當(dāng)然得處處節(jié)約了。每當(dāng)要洗蚊帳、鋪蓋、棉衣之類大件厚重物品,需要大量用水時,人們總是用大背篼把所有要洗的東西裝上,花上半天的時間,到河邊去洗。過衙門口、桂花街、水市口、野貓洞,下到河邊,有一個叫“打魚灣”的地方。這里的岸邊有一道長長的石梁梁,是洗衣服的天然場所。每當(dāng)天氣晴好,江邊總是擠滿了洗衣的人群,來晚了,就沒有可供洗衣的地方,只好等別人洗完了再去洗。人們卷起衣袖,卷起褲腳,刷衣聲、搓衣聲、衣物甩打聲、相互說笑聲、響成一片。
有的人趁著天氣好,把洗好的衣服晾在石灘灘上,遠遠望去,五顏六色的,煞是好看!成為重慶江邊一道艷麗風(fēng)景!不過,在江邊洗衣,你得時時刻刻提高警惕,河中間有大輪船經(jīng)過時,你得趕快把泡在水中間的衣服抓起來,不然,大浪子會把你的衣服浪到河中間去,那時候,你就只有喊“哦嚯”了!
平時,節(jié)約用水也成了大家的習(xí)慣。那時,家家戶戶都置備了一個直徑兩尺多的柏木大腳盆。除了用它來洗衣、洗腳之外,它還是家中不可缺少的沐浴設(shè)備呢!腳盆里倒上半腳盆熱水,擱上一塊搓衣板,人坐在上面。兩遍肥皂之后,水面上浮起一層人體表皮細胞。這個時候,還需要進行下一個沐浴環(huán)節(jié):再用清亮水從頭到腳沖淋一遍,然后才能干凈出浴。這樣的洗澡水,有時釅得簡直栽得住秧子了!莫忙,還不能倒掉!留到起還要用它去涮尿罐、涮夜壺,夏天還可以用它澆灑地面褪涼呢!
怪不得,經(jīng)過五、六十年代挑水吃的人,到現(xiàn)在,一個二個都成了節(jié)約用水的模范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