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大余朗讀者”馨語新月)
錢鍾書賞析惠崇《春江曉景》
(一)
今天我們來重溫蘇軾的一首詩,惠崇《春江曉景》;我們再來看看錢鍾書是如何評這首小詩的。
原詩如下: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shí)。
(二)
這是蘇東坡的一首題畫詩。
這首詩的前三句寫的是惠崇畫中的事物,結(jié)尾一句是蘇軾的想象。
宋代烹飪中有蔞蒿、蘆芽和河豚同煮的習(xí)俗,因此蘇軾看見蔞蒿、蘆芽就想到河豚。
這類似于陸游名句:“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保ā杜R安春雨初霽》)
前句是夜晚聽雨,后句是雨聲中的想象。
因?yàn)?/span>“賣花聲”是臨安的本地風(fēng)光,陳與義就有“杏花消息雨聲中”的名句,陸游的朋友王季夷也有“小窗人靜,春在賣花聲里”的句子。
春雨連著杏花,由“小樓一夜聽春雨”這一情景而生“深巷明朝賣杏花”的想象再正常不過了。
(三)
“春江水暖鴨先知”一句,曾經(jīng)惹出過一場筆墨官司。
清朝的毛奇齡曾譏笑蘇軾這句詩,說:“鵝也先知,怎只說鴨?”(《漁陽詩話》)
毛奇齡說的有道理,既然鴨知,鵝也一定知;
然而他沒有看到蘇軾的詩題“惠崇《春江曉景》”,這是蘇軾的一首題畫詩,畫中畫的就是鴨子,當(dāng)然是“鴨先知”!
其實(shí),鴨在惠崇的畫中,正如河豚在蘇軾的意中。
“春江水暖鴨先知”,這是蘇軾設(shè)身處地的體會,“正是河豚欲上時(shí)”,這是蘇軾即景生情的聯(lián)想。
這么完美的結(jié)合,毛奇齡丟掉題目,還自以為有理,沒想到罵上門來卻沒道理!
(四)
這類似于明代楊慎對杜牧《江南春》的批評,他說:“千里鶯啼,誰人聽得?千里綠映紅,誰人見得?若作十里,則鶯啼綠紅之景,村郭、樓臺、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升庵詩話》)
何文煥駁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盡聽得著,看得見。題云《江南春》,江南方廣千里,千里之中,鶯啼而綠映焉,水村山郭無處無酒旗,四百八十寺樓臺多在煙雨中也。此詩之意既廣,不得專指一處,故總而命之曰《江南春》……”(《歷代詩話考索》)
楊慎之疑問如同毛奇齡之譏笑,不曾看到詩題,還把虛寫夸張作實(shí)了。
(三聯(lián)書店2002版錢鍾書《宋詩選注》P117、293)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
這里是“隨錢鍾書一道與古人對話”公眾號。
我們每天推送一則數(shù)百字的錢鍾書論學(xué)小知識、小干貨,讓你輕輕松松走進(jìn)傳統(tǒng),走進(jìn)國學(xué),感受中華文化的美妙。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