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畫詩,顧名思義,就是在畫的空白處,由畫家本人或者他人題寫的詩??梢杂脕韽浹a(bǔ)畫的不足之處,如清代方薰所言:“高情逸思,畫之不足,題以發(fā)之”。也可以是抒發(fā)畫家或詩人情感,或者談?wù)撍囆g(shù)見地,這樣,詩與畫相互映襯,相得益彰。
歷史上有許多著名的題畫詩,如鄭思肖的《畫菊》: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fēng)中。如王冕的《墨梅》: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如徐渭的《畫牡丹》:毫端頃刻百花開,萬事惟憑酒一杯。再如唐伯虎的《畫山水》:立錐莫笑無余地,萬里江山筆下生。
中國的題畫詩,可以說是世界藝術(shù)史上的一種極其特殊的美學(xué)現(xiàn)象。
今天我們再來讀兩首題畫詩,均出自蘇東坡之手,一首被選入課本,無人不知,一首流落書野,鮮有人知。
蘇軾《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無人不知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宋·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春江晚景》是蘇東坡的朋友,惠崇所作名畫,共兩幅,一幅是“鴨戲圖”,一幅是“飛雁圖”。這首便是蘇東坡題寫在“鴨戲圖”上的詩。
首句“竹外桃花三兩枝”,疏落的竹林外,三兩枝桃花在風(fēng)中搖曳著身姿。紅桃綠竹交相掩映,紅綠相襯,春意盎然,給人以愉悅和美感。
“春江水暖鴨先知”,詩人的視覺由近及遠(yuǎn),從江岸到江面??唇洗核幯嬅婧孟窕盍艘话?,原來是好動的鴨子在江水中嬉戲游玩。
之所以春江水變暖,鴨子會先知道,是因?yàn)轼喿娱L年生活在水中。所以也傳遞給我們一個道理:凡事都要親歷其境,才會有真實(shí)的感受。正如毛主席所說:沒有調(diào)查,就沒有發(fā)言權(quán)。
所以這句詩不僅反映了蘇軾對自然的入微觀察,還凝聚了詩人對生活的哲理思索,見微而知著。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滿地蔞蒿、嫩短的蘆芽,黃綠相間、艷麗迷人,這是畫中有的景色。然而“河豚欲上”本是畫面無的,乃是詩人聯(lián)想而來,詩意之妙,由此可見。虛實(shí)結(jié)合,虛虛實(shí)實(shí),假假真真,誰又能分得清哪是真景,哪是畫境呢?
詩人蘇東坡提出“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在他的這首題畫詩中就得到了很好的驗(yàn)證。
如今慧崇的畫早已不傳,但是,這首題畫詩卻流傳千古,成為膾炙人口的名篇。
蘇軾《書李世南所畫秋景二首·其一》——鮮有人知
《書李世南所畫秋景二首·其一》
宋·蘇軾
野水參差落漲痕,疏林欹(qī)倒出霜根。
扁舟一棹歸何處?家在江南黃葉村。
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年),蘇東坡已是朝廷的翰林學(xué)士,身居高位,人在玉堂深處。但是,他卻感覺到自己離所追求的理想越來越遠(yuǎn)。
他將這種現(xiàn)實(shí)落差與心中真意寫進(jìn)一首詩里,題在了李世南的畫作“秋景平遠(yuǎn)圖”之上。
前兩句“野水參差落漲痕,疏林欹倒出霜根?!奔仁巧鷦用枥L出畫中所繪的深秋之景:野水參差露出漲痕,疏林歪倒露出霜根。
蘇東坡在《后赤壁賦》有“斷岸千尺,水落石出”之句乃是描寫冬景,畫中所畫之景為深秋,故雖不是水落石出,卻也是野水參差。
同時,此二句也可看作現(xiàn)實(shí)的真實(shí)寫照,此時的蘇東坡已經(jīng)五十三歲,年過半百,已知天命,此時的他,已沒有了當(dāng)初“會挽雕弓如滿月”的壯志豪情。
更重要的是,多年來,他已經(jīng)認(rèn)識到王安石新法中的可取之處,因此,當(dāng)司馬光等人提出盡數(shù)廢除新法的時候,他又毫不遲疑地站到了反對的一面。
既無法容忍于新黨,又不能見諒于舊黨。此時的蘇東坡唯一能做的,就是遠(yuǎn)離朝廷。
“扁舟一棹歸何處?家在江南黃葉村?!?/p>
詩人說,真想乘一葉扁舟回家,家在哪里呢?在那江南黃葉村。
讓蘇軾沒有想到的是,這一句不僅為他自己帶來莫大慰藉,也給后世無數(shù)文人畫家又造出一個理想中的桃花源——江南黃葉村。
怎么樣,蘇東坡這兩首題畫詩,你喜歡嗎?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