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年前的今天,弗里德里?!つ岵沙錾诘聡鴸|部的一個小村莊,五歲時父親去世,同年,兩歲的弟弟也因病去世,死亡給他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陰影,命運女神從一開始就給尼采的人生涂抹上了濃厚的悲劇色彩。尼采的哲學(xué)飽受爭議,他反對基督教、反對理性主義,反對“大寫道德”,一百多年來人們一直在嘗試更加接近尼采,無論是試圖詆毀,還是打破偏見,唯有一點無可否認,因為尼采,人類思想的天空中有了一道光耀千年的奇異彩虹。
以下內(nèi)容節(jié)選自《打開:周濂的100堂西方哲學(xué)課》(周濂著,理想國,2019年4月):
1889年1月3日,在意大利都靈的卡爾洛·阿爾弗貝爾托廣場上,剛剛離開住所的尼采,看見一個馬車夫正在虐待自己的馬。他沖上前去,熱淚盈眶地緊緊抱住馬脖子,高呼道:“我的兄弟!”尼采瘋了。醫(yī)生的診斷說明書上赫然寫著:精神錯亂癥和漸進性麻痹。
作為肉身的尼采此后繼續(xù)茍活了11年,直到1900年8月25日才真正離世,但是作為思想者的尼采在1889年1月3日那一天就已經(jīng)死亡了。在他精神失常前的一年中,尼采一口氣寫下了五本小冊子,分別是《偶像的黃昏》、《瓦格納事件》、《尼采反瓦格納》、《敵基督者》和《瞧,這個人》——就好像是超新星在歸入沉寂之前的最后爆發(fā)。
《瞧,這個人》是一本個人自傳。僅看書中小標題——“我為什么如此智慧?”“我為什么如此聰明?”“我為什么能寫出如此好書?”“我為什么是命運?”——你就知道,此時的尼采已經(jīng)一腳踩在了瘋狂的邊緣。令人大惑不解的是,這本書的書名出自羅馬總督彼拉多指認耶穌基督時說的名言:“瞧,這個人!”把這句話作為個人自傳的標題,尼采絕不是無意為之。要知道在同一年,尼采還寫出了《敵基督者》,作為有史以來最著名的基督教的反對者,尼采竟然像指認耶穌基督一樣來指認自己,其中的反諷和緊張非常耐人尋味。
六歲的時候,尼采與母親和妹妹一道去瑙姆堡投奔祖母和兩個姑姑。尼采從小在女性的環(huán)境中成長,但他卻是歷史上非常著名的厭女癥患者。關(guān)于女性,他說過最著名的一句話是:“你到女人那里去嗎,不要忘了帶上鞭子?!?/strong>
但是有趣的是,在他與紅顏知己莎樂美擺拍的一張合影中,手拿鞭子的恰恰不是尼采,而是莎樂美。很多解釋者認為,這再一次證明世人對于尼采存在著太多的誤解。
攝于1882年,左一持鞭者為莎樂美,右一為尼采雖然成年之后的尼采反復(fù)強調(diào)甚至炫耀自己的破壞性,比方說:“讓個體感到不快,這就是我的使命?!?/strong>再比如:“我不是人,我是炸藥!”可是年少的尼采卻是一個特別安靜羞澀的人,因為父親和祖父都是牧師,所以尼采兒時的綽號是“小牧師”。
事實上,即使成年之后,生活中的尼采依然是一個安靜羞澀的人。然而在他的內(nèi)心深處,卻好像隱藏了一座休眠火山,當它爆發(fā)的時候,不僅可以摧毀基督教的千年傳統(tǒng),同時也可以摧毀整個理性主義的千年傳統(tǒng)。
尼采無疑是一個病人。他的病態(tài)首先體現(xiàn)在生理上,他有很嚴重的頭痛癥,他的胃腸功能不好,眼睛也有問題。24歲的時候尼采就成為巴塞爾大學(xué)的古典學(xué)教授,但是到35歲的時候,他卻不得不離職,原因之一就是他的眼睛幾乎失明,讀不了任何著作。尼采不僅有很嚴重的生理疾病,同時也有很嚴重的心理疾病和社交障礙癥。
第一次見到莎樂美的時候,尼采用蹩腳的幽默感說道:“尊敬的莎樂美小姐,我們是從哪個星球上降落到一起的呢?”
想象一下,如果你是莎樂美,聽到這句話該作何反應(yīng)呢?很顯然,這樣的尬聊是無法進行下去的。
但是如果你不去近距離地接觸尼采,而是遠遠地閱讀他的哲學(xué)和人生,就會被他深深地感動。因為這個病態(tài)的人一直在渴望一種健康的哲學(xué)?!敖】怠边@個詞幾乎是尼采評判人生和哲學(xué)的終極標準。比如,他之所以批評蘇格拉底的哲學(xué),理由正在于它不健康,他之所以批評基督教的道德,理由也在于它不健康。
什么是健康?用尼采的說法,你們的消化系統(tǒng)非常好,可以吃各種東西,睡很香甜的覺,你們可以大笑,開懷大笑,充滿了對生命的肯定、憧憬和渴望。這些對于健康的人來說,都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是對于體弱多病的人來說,卻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更重要的是,尼采在28歲的時候,不知出于何種原因染上了梅毒,這在當時的歐洲是不治之癥,即使可以延緩病情的發(fā)展,但卻終身難愈,而且最終病毒會侵襲大腦,導(dǎo)致精神失常。我們沒有這樣的人生體驗,但是我們可以想象這種萬蟻噬骨的病痛感,它揮之不去,如影隨形,讓你時時刻刻都在反觀自己的身體和靈魂。
可是尼采并不因此感到沮喪,相反,他在這樣的病痛中找到了自我救贖的道路。在《瞧,這個人》中,尼采寫道:
“36歲時,我的生命力降到了最低點——我還活著,但卻看不到離我三步遠的東西?!谖疑砩希竦耐耆髁梁拖矏?,乃至于精神的繁茂興旺,不僅與最深刻的生理虛弱相一致,而且甚至與一種極端的痛苦感相一致?!瓘牟∪说耐哥R出發(fā)去看比較健康的概念和價值,又反過來根據(jù)豐富生命的充盈和自信來探視頹廢本能的隱秘工作——這乃是我最長久的訓(xùn)練,是我最本真的經(jīng)驗,如果說是某個方面的訓(xùn)練和經(jīng)驗,那我在這方面就是大師了?!?/blockquote>這段話非常好地傳達出病態(tài)的人生和健康的哲學(xué)之間的關(guān)系。用心體會尼采的用語,他用明亮、喜悅、繁茂興旺去刻畫精神的健康,這些詞匯最初是用來刻畫身體的健康,這對于尼采來說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狀態(tài)。尼采告訴我們,恰恰是從病人的視角出發(fā),才能真正體會和理解什么叫作“健康的概念和價值”,恰恰是通過虛弱和頹廢,才能真正地體會和理解什么叫作“生命的充盈和自信”。這是一種自我克服的過程。
熱愛命運就是尼采最終的自我嘲諷
尼采除了健康,“頹廢”是理解尼采哲學(xué)的又一個關(guān)鍵詞。頹廢是健康的反義詞,它不僅是生理性的,更是精神性的。什么是頹廢?就是體會到生命的無意義,人生的虛幻感,以及自我的無能為力感。我們可以做一個區(qū)分,就是那個“名叫尼采的人”和那個“名叫尼采的角色”。
那個名叫尼采的人分明體會到了虛弱和頹廢,生命的無意義和人生的虛幻感,但是那個名叫尼采的角色卻是要肯定生命,熱愛命運,去贏得一種完全明亮、喜悅,乃至于繁茂興旺的精神生活。
美國學(xué)者羅伯特·C.所羅門在《與尼采一起生活》中告訴我們:“尼采主要關(guān)切的是理解他自己的那個遭受疾病折磨的、孤獨而又不幸福的人生,并由此肯定這個人生。”
這里的重點在于,在理解如此這般的悲慘人生之后,仍要“肯定”這個人生。所羅門對尼采的總結(jié),特別像一句流傳甚廣的人生雞湯:“看破這個世界,然后愛它?!?/strong>
這句話之所以像是人生雞湯,是因為你,現(xiàn)實生活中的每一個平凡而普通的你,不能夠用自己的意志力、生命力去豐富和填充這個句式,于是這句話就成為一個徒有其表的表述,一個稀湯寡水、沒有實質(zhì)內(nèi)容的空洞形式。就好像我們衷心地?zé)釔跜羅和梅西,因為衷心地?zé)釔?,就誤以為我們也共同參與了他們的卓越和不凡,但其實我們只是英雄的影子,英雄們過真正的人生,我們喝影子里的雞湯。
尼采說:“我怎么能不感謝我的整個人生?”這句話真是讓人動容。
它讓我想起我另外一個無比鐘愛的哲學(xué)家維特根斯坦,他在臨終前的遺言是:“告訴他們,我度過了極好的一生?!睆姆踩说慕嵌瓤?,維特根斯坦的人生經(jīng)歷說不上好,但是他就像尼采一樣,在經(jīng)歷了“遭受疾病折磨的、孤獨而又不幸福的人生”之后,肯定了自己的人生。為什么可以這么做?因為他們都坦然接受了命運女神交付在他們身上的必然性,所以尼采說:“熱愛命運!”
在自己的身上克服他的時代:尼采反對瓦格納
終其一生,尼采有兩個本可以成為畢生摯友乃至愛人的人:理查德·瓦格納和露·莎樂美。
瓦格納比尼采年長31歲,是當時德國最負盛名也最具爭議性的音樂家;莎樂美是一個充滿靈氣的俄羅斯女孩,尼采對她一見鐘情,甚至鼓足勇氣向她求婚。但是最終,尼采與這兩個人都分道揚鑣了。
尼采說:“我飛向未來,飛得太遠了:恐怖攫取住我,當我張望四周,看!時間是我唯一的伴侶?!币苍S這就是天才的宿命。
在1888年完稿的《瓦格納事件》中,尼采寫道:“一個哲學(xué)家對自己的起碼要求和最高要求是什么?在自己身上克服他的時代,成為‘無時代的人’?!?/strong>
作為一個“無時代的人”,尼采必須跟一切局限于時代的人和事決裂,尤其是瓦格納。因為,瓦格納跟他一樣,都是“這個時代的產(chǎn)兒,也就是說,是頹廢者”。不同的是,尼采承認這一點,并且與之斗爭,而瓦格納則渾然不覺,因此成為現(xiàn)代病患的“難得的案例”。所以尼采說“瓦格納純粹是我的病患”,與瓦格納決裂,正是尼采自我療治的必經(jīng)階段。
細心的讀者一定發(fā)現(xiàn)了,尼采再一次使用了“頹廢”這個關(guān)鍵詞,在他看來,“頹廢”代表了現(xiàn)代病癥的典型特征:“蛻化的生命、求毀滅的意志、極度的疲憊?!蹦岵刹粌H用“頹廢”來形容瓦格納和他自己,也用“頹廢”來形容蘇格拉底。也許有人會問:可是蘇格拉底是古希臘人啊,他怎么會患上現(xiàn)代人的病癥呢?
要想解釋這個問題,就必須把時間調(diào)回到1872年,這一年,28歲的尼采出版了一本驚世駭俗的著作——《悲劇的誕生》。在這本書中,尼采提出了兩個重要的觀點:
第一,針對日神精神,提出了酒神精神,認為后者才是古希臘藝術(shù)的典范和基礎(chǔ);
第二,反對蘇格拉底開創(chuàng)的理性主義傳統(tǒng),認為這是現(xiàn)代病癥的古希臘根源。
日神精神 vs. 酒神精神
尼采當我們想起古希臘的時候,首先映入腦海的那些詞都屬于日神精神,比方光明、理性、邏輯、和諧、秩序這樣的字眼兒。德國學(xué)者薩弗蘭斯基指出,雕塑、建筑藝術(shù)、荷馬的眾神世界、史詩的精神,這些藝術(shù)形式體現(xiàn)的都是日神精神。
但是尼采挑戰(zhàn)的正是這種傳統(tǒng)的理解。在《悲劇的誕生》中,尼采直言不諱地指出:“我們必須把太陽神阿波羅文化的藝術(shù)大廈一塊石頭一塊石頭地拆除,直至見到它所憑借的基礎(chǔ)?!?/strong>這個基礎(chǔ)不是別的,正是酒神精神。與日神精神強調(diào)邏輯、理性和秩序不同,酒神精神推崇的是自由、情感和混亂,酒神是一個“解體、迷醉、狂喜和恣意縱欲的狂野之神”。
《詩經(jīng)》“毛詩序”中寫道:“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边@句話的大概意思是說,當人們發(fā)現(xiàn)僅憑語言無法表達內(nèi)心的情感時,就會訴諸歌詠和舞蹈。人們在什么時候能夠最自由地“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當然是在酒醉之后。事實上,古希臘的戲劇就誕生于慶祝酒神狄奧尼索斯的節(jié)日狂歡之中。而酒神精神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形式就是音樂、舞蹈和戲劇。
在酒精的刺激和夜幕的掩護之下,古希臘人放下一切理性的束縛,在舞臺上盡情地表現(xiàn)“心醉神迷和狂喜無度”。與光明和理性一同消退的還有個體意識,醉過酒的人都有體會,酒能讓人與人之間的界線消弭于無形,人們開始勾肩搭背,稱兄道弟,掏心掏肺。而當黎明來臨,陽光普照大地,恢復(fù)理性的人們會再一次“回落到他的個體中”。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薩弗蘭斯基總結(jié)說:日神阿波羅面向個體,酒神狄奧尼索斯致力于消除邊界。
尼采抬高酒神、貶低日神的理由之一也在于此。他說:“在酒神的魔力下,不但人與人之間的團結(jié)再次得以鞏固,甚至那被疏遠、被敵視、被屈服的大自然也再次慶賀她與她的浪子人類言歸于好?!?/strong>
尼采在蘇格拉底身上的人格投射
尼采不僅反對日神精神,而且攻擊蘇格拉底,因為蘇格拉底是一個理性主義者,而“‘理性’反對本能……是埋葬生命的暴力”。
尼采把蘇格拉底視為“希臘解體和消亡的工具,是一個典型的頹廢者”。但是耐人尋味的是,關(guān)于蘇格拉底,尼采后來還說過這樣一句話:
“作為須眉男子,蘇格拉底在眾人眼前猶如猛士,活得瀟灑、快樂,可誰料到,他竟然是個悲觀主義者呢?他直面人生,強顏歡笑,而把自己最深層的情愫、最重要的評價隱藏,隱藏了一生呀!蘇格拉底啊,蘇格拉底深受生活的磨難!”尼采似乎不是在描述蘇格拉底,而是在描述他自己,他把自己的人格形象投射到蘇格拉底的身上?尼采之所以能夠看透蘇格拉底,是因為他看透了自己。他與蘇格拉底一樣,也是一個頹廢者,直面人生,強顏歡笑。深受生活磨難的人不是蘇格拉底,而是尼采自己。唯一的不同在于,尼采不是悲觀主義者,他借助悲劇精神克服了悲觀主義,最終克服了頹廢這個現(xiàn)代性的病癥。
其實,尼采集中火力攻擊過的人物——蘇格拉底、叔本華、瓦格納——都對他的思想和人生產(chǎn)生過重大影響。尼采在他們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投影,所以當尼采攻擊他們的時候,他其實是在進行自我克服和治療。
瓦格納是尼采最純粹的病癥
就像我們一開始所說的,瓦格納是尼采最純粹的病癥。尼采曾說:“與瓦格納決裂,對于我乃是一種命運;此后重又喜歡上什么,對于我乃是一種勝利?!?/strong>
但是在決裂之前,尼采與瓦格納卻有過一段非同尋常的蜜月期?!侗瘎〉恼Q生》的前言清清楚楚地寫著“獻給理查德·瓦格納”,瓦格納收到著作后也立即回信說:“我從未讀過比你的書更精彩的書!真是美妙!現(xiàn)在我是匆匆寫信給您,因為這本書使我激動萬分,我必須等待自己冷靜下來才能正式讀它。”
尼采與瓦格納聯(lián)手,是為了用藝術(shù)代替宗教,在那個貧困的時代拯救岌岌可危的現(xiàn)代精神。尼采與瓦格納決裂,是因為瓦格納背叛了他們之間的盟約。尼采不無激憤地說道:自從瓦格納回到德國,“他就向著我所蔑視的一切墮落了”。
1876年8月13日,在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的領(lǐng)地拜羅伊特,舉辦了為期數(shù)日的音樂慶典,只上演瓦格納一個人的歌劇,這是瓦格納人生的頂峰,但是對于尼采來說,卻是他與瓦格納決裂的開端。
尼采冷眼旁觀整個慶典,發(fā)現(xiàn)它與藝術(shù)毫無關(guān)系,不過是一場“不惜一切代價的娛樂”,一次對“生命貧乏者”的精神喂食。人們來到拜羅伊特,不是為了享受藝術(shù),而是為了附庸風(fēng)雅、廣結(jié)人脈,比起演出,他們更關(guān)心出席活動的君王將相和社會名流的八卦消息。而瓦格納所做的一切,無非就是投其所好,用華而不實的布景、高亢激越的音樂、目眩神搖的舞臺效果,迎合那些時刻準備著被感動的觀眾。尼采知道,其實瓦格納也知道,它在骨子里與藝術(shù)毫無關(guān)系,只是一件精打細算、人工裝配起來的人造制品。只是尼采選擇揭露假象,而瓦格納選擇繼續(xù)自欺欺人。
尼采與瓦格納決裂,不僅因為瓦格納敗壞了藝術(shù),更因為瓦格納選擇向基督教投降。《帕西法爾》是瓦格納創(chuàng)作的最后一部歌劇,其中充斥著基督教的元素。作為史上最著名的“敵基督者”,尼采絕不能容忍自己的盟友倒在基督的十字架前。
在《瞧,這個人》中,尼采用最明快的方式說明了基督教與酒神精神之間的對立:“基督教既不是阿波羅的,也不是狄奧尼索斯的;基督教否定一切審美的價值—那是《悲劇的誕生》唯一承認的價值:基督教在最深刻的意義上是虛無主義的,而狄奧尼索斯象征卻達到了肯定的極端界限。”
《悲劇的誕生》雖然是尼采的第一部正式著作,但它的作用恰如黑格爾的《精神現(xiàn)象學(xué)》,是他的哲學(xué)思想的真正誕生地和全部秘密所在。周國平曾這樣說:
“尼采在論希臘悲劇時說,希臘悲劇的唯一主角是酒神狄奧尼索斯。埃斯庫羅斯筆下的普羅米修斯,索??死账构P下的俄狄浦斯都只是酒神的化身。我們同樣可以說,尼采哲學(xué)的唯一主角是酒神精神,權(quán)力意志、超人、查拉圖斯特拉都只是酒神精神的化身。在他的哲學(xué)舞臺上,一開始就出場的酒神后來再也沒有退場,只是變換了面具而已?!?/blockquote>以下是一份了解尼采思想的指南,既有他的著作也有各國學(xué)者對他的研究,閱讀尼采,相信你對尼采會有一個更加全面、深刻的認知。
[德] 弗里德里希·尼采 《瞧,這個人》 孫周興譯 商務(wù)印書館 2016年4月作為最具爭議的哲學(xué)家之一,百余年來人們對尼采的評論毀譽不一。出于對自己成就的認可,這位目空一切的天才和瘋子在神志不清前的最后一年,寫了這本自傳,讓后人得以理解他的學(xué)術(shù)軌跡和人生歷程。書名出自羅馬總督指認耶穌基督時的名言:“瞧,這個人!” 看看這些標題——“我為什么如此智慧?”“我為什么如此聰明?”“我為什么能寫出如此好書?”——你就知道,此時的尼采已經(jīng)一腳踩在了瘋狂的邊緣。
[德]弗里德里希·尼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孫周興譯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年5月“上帝死了”這句名言就出自這本《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這是尼采里程碑式的作品,幾乎包括了他的全部思想。全書以汪洋恣肆的詩體寫成,熔酒神的狂醉與日神的清醒于一爐,尼采通過“超人”查拉圖斯特拉之口宣講“超人哲學(xué)”和“權(quán)力意志”,以及對未來世界的啟示,于是,近代人類思想的天空有了一道光耀千年的奇異彩虹。
[德] 弗里德里?!つ岵?《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xué)》 周國平譯 新經(jīng)典·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2019年4月很多人是從《悲劇的誕生》以及“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認識尼采的,《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xué)》則是尼采在《悲劇的誕生》出版不久后的著作。他認為哲學(xué)和悲劇是古希臘文明的一體兩面,然而長久以來,前蘇格拉底哲學(xué)一直未受到應(yīng)有的重視。于是尼采將目光鎖定在柏拉圖之前的那個時代,嘗試復(fù)原以赫拉克利特為代表的古希臘哲學(xué)家的群像,帶我們走近那些偉大的人和他們的思想。
[德] 弗里德里?!つ岵?《瓦格納事件》 周國平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17年8月瓦格納在很大程度上是尼采的引路人,其早期著作《悲劇的誕生》正是受瓦格納藝術(shù)的刺激,二人一度是親密“戰(zhàn)友”,但后來瓦格納又成了尼采樹立起來的主要“對手”。1888年,在尼采思想生涯的最后一年,他對瓦格納做了最后的“清算”,寫成了《瓦格納事件》和另外一本《尼采反對瓦格納》,意在針對世紀之交歐洲出現(xiàn)的頹廢派運動,但無論“反對”還是“清算”,尼采在字里行間充滿了對瓦格納深具匠心的哲學(xué)洞察。
[德]弗里德里希·尼采《偶像的黃昏》 周國平譯 新經(jīng)典·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2019年4月《偶像的黃昏》是尼采的晚期著作,出版于1889年,整理自他為《權(quán)力意志》一書準備的部分筆記資料,后者也常被偏頗地認為是20世紀法西斯主義興起的思想來源。本書由十組凝練而犀利的札記、格言組成,涉及道德、理性、文化批判、美學(xué)等問題。尼采立足于生命來分析和評價道德,批判精神的權(quán)威、思維的痼疾以及在他看來違反人性的一切命題,他用尖銳犀利的言辭將蘇格拉底、柏拉圖等先賢親手拉下神壇。
[德]弗里德里希·尼采 《敵基督者:對基督教的詛咒》 吳增定、李猛譯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2017年9月《敵基督者:對基督教的詛咒》是尼采發(fā)瘋前最后一部著作,通篇嬉笑怒罵。本書既是關(guān)于基督教的歷史與本質(zhì)的探究——敘述了從猶太教到基督教的歷史演變過程,然后揭示了基督教的本質(zhì),并探討了它如何自下而上地征服了羅馬帝國,且一直影響到現(xiàn)代——同時是一部深刻的哲學(xué)著作,其所關(guān)心的一個永恒問題是真理與信仰的關(guān)系。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這本書也許才是對那句著名的“上帝死了”的最終詮釋。
[法] 雅克·德里達 《馬刺:尼采的風(fēng)格》 成家楨譯 六點圖書·華東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 2018年9月法國哲學(xué)家德里達對尼采思想的解讀《馬刺》是一個后現(xiàn)代的經(jīng)典文本。在這里,德里達借助“女人”這一尼采在諸多作品中反復(fù)觸及而又極具爭議的主題——分析、論述、拆解尼采,并將自己的解構(gòu)主義策略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從而像“馬刺”一樣鋒利地切入尼采思想的深處。這樣的解構(gòu)也無疑啟發(fā)著我們可以一而三、再而三去思考尼采和他的遺產(chǎn)。
[美]羅伯特·C.所羅門 《與尼采一起生活》 郝苑譯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2018年1月尼采死后,世人對他哲學(xué)思想的繼承和發(fā)揚伴隨著爭議。按照一種流俗的理解,尼采為人類社會中的“弱肉強食”辯護,鼓吹強者置身于道德約束之外,因而與20世紀法西斯主義的思想和暴行有著密切關(guān)系。但哲學(xué)家所羅門認為這是一種偏見,他在本書中試圖結(jié)合美德倫理學(xué)與存在主義的視角,呈現(xiàn)尼采非道德主義的獨特面貌,作者認為尼采正是通過批判“大寫道德”,提升了現(xiàn)代道德哲學(xué)的精神氣質(zhì)與現(xiàn)代人的品性才華。
周國平 《尼采,在世紀的轉(zhuǎn)折點上》 新經(jīng)典·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2019年6月本書把尼采思想的各個主題,包括酒神精神、權(quán)力意志、價值重估、超人等,貫通起來加以闡釋,飽含知識分子的個體感悟和時代激情,重現(xiàn)一個真實的尼采——影響了整整一個時代的偉大哲人。周國平說:“我今天建議你們讀尼采,是懷著一個70歲的青年的心愿,希望你們不做20歲、30歲、40歲的老人。尼采是屬于青年人的,我說的青年,不只是指年齡,更是指品格。青年的特點,一是強健的生命,二是高貴的靈魂,尼采是這樣的人,我祝愿你們也成為這樣的人。”
周濂 《打開:周濂的100堂西方哲學(xué)課》 理想國2019年4月如果你想要更加全面地了解尼采,就不能割裂開他和其他眾多哲學(xué)家的聯(lián)系,以及其在哲學(xué)史上的位置。周濂的這部西方哲學(xué)史,并不強求面面俱到,而是有所側(cè)重,萃其精要,構(gòu)建一個2500年西方哲學(xué)的完滿骨架。在本書中,除了尼采,你還可以讀到蘇格拉底、柏拉圖、康德、黑格爾等巨匠的思想,輕松、鮮活、犀利的文風(fēng)會讓你眼前一亮:哲學(xué)≠晦澀、冷硬、不知所云。
(編 / 俎燚楠,審 / 任慧)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