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旅于泰山。子謂冉有曰:“女弗能救與?”對曰:“不能?!弊釉唬骸皢韬?!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
【譯文】
季氏要去祭祀泰山。孔子對冉有說道:“你不能阻止嗎?”冉有答道:“不能?!笨鬃拥溃骸鞍パ?!竟可以說泰山之神還不及林放[懂禮,居然接受這不合規(guī)矩的祭祀]嗎?”
孔子平日不輕言鬼神,言及鬼神,亦一本于人道,就人事常理作推斷。守道有禮之人,將不納他人違道非禮之諂媚。神,人所敬禮,亦必守道有禮,何可以無道非禮之事諂媚之?若泰山果有神,其神豈轉(zhuǎn)不如林放??鬃釉唬骸爸疄橹?,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惫刑┥缴穹??孔子未嘗言其必知。但果有神,必不能不如林放,則孔子信以為可知。
季氏旅于泰山,“旅”依現(xiàn)在解釋,就是旅行。我們現(xiàn)代看來,是蠻好的事情,發(fā)展觀光事業(yè),有什么不好?孔子為什么要反對呢?我們讀書要注意時空關(guān)系,要注意當時的時代和事件發(fā)生的地區(qū),這樣就會更了解真相了。泰山是當時文化精神的集中點,也是因為中國古代相信天道,國家政治太平了,上泰山去祭告天地,這叫“封禪”,像后來秦始皇去泰山封禪,立了碑,回來在路上病死了。古代對“封禪”這件事,迷信得不得了,皇帝不敢隨便封禪的,封禪以后幾乎都倒楣。古代的觀念,認為泰山有神,所以要國家的領(lǐng)袖,才能到泰山去祭告天地。告就是禱告,而季家旅于泰山,帶些部隊說要去泰山打獵,但這是假的,實際上他是想造反,到泰山去祈禱神的保佑,這個政治內(nèi)幕,孔子根據(jù)觀察,當然知道。所以把他的學生冉有叫來,對他說:“女弗能救與?”——你不能救他們季家嗎?他們這樣一定失敗的,一失敗全家性命喪亡。他怎么可以做這樣狂妄的事!冉有的答復(fù)是不能救,因為冉有講的話,他們也不聽,所以冉有做不到。孔子到這時候嘆口氣說:“嗚呼!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他說難道泰山就不如林放嗎?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因為上面講了,林放問禮之本,表示林放這個人,還知道講究禮的根本。又為什么說泰山不如林放呢?因古代認為泰山有神,所謂“東岳之神”,季氏想去祭東岳之神,等于現(xiàn)在的拜拜。我對任何宗教的感情是一樣的,但我們看見拜拜的情形:三支香、五塊錢香蕉、十塊錢餅、磕了幾個頭,然后要求發(fā)財,公公要活到八十歲,兒子要考上大學,功名富貴,前途無量。一切都求完了,五塊錢香蕉還要帶回去,這樣小的代價,求那么大的報酬。神如果有靈,這種神叫我做,我就不愿干。兩家人有了仇恨,也去拜拜菩薩,求上帝要整倒對方,雙方都同樣要求,到底要整倒哪一方,我也不知道,所以神也難當。
季家也和一般人一樣,他想造反,到泰山去拜神。所以如果有神的話,難道還不如林放嗎?林放是個普通的人,他都知道問禮,一個神——中國人講神是怎樣做的呢?“聰明正直,死而為神?!边@八個字是神的資格,任何一個人,凡是聰明正直的人,都可以修到死而為神。既然東岳之神是聰明正直,季家去拜他,拍拍馬屁,他怎會幫忙季家呢?難道那個泰山之神,還不如林放這個人嗎?以上這一節(jié)就是這個道理。
有許多人把權(quán)力把前途訴諸迷信,寄托在狹義的宗教上。我們以人文文化為基礎(chǔ),不管上帝也好,菩薩也好,神也好,如果因為肯拜拜他,他就會保佑,不信他,就不管——果真是如此,第一個我就不敢信他,因為他太偏私,又太意氣用事了,反不如一個普通人。如果不分善惡,有求必應(yīng),那作人很容易,我盡管做壞事,天天去拜他,或做了壞事再去懺悔就可以了,這豈是神的意旨?
“社會的變亂,并不是普通人能夠引導(dǎo)的,都是權(quán)臣、有地位的人變壞了風氣,所謂亂自上生?!?/p>
百家簡介
錢穆,中國現(xiàn)代著名歷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宮博物院特聘研究員,中國學術(shù)界尊之為“一代宗師”,與呂思勉、陳垣、陳寅恪并稱為“史學四大家”。
南懷瑾,中國當代詩文學家、佛學家、教育家,精通儒、釋、道等多種典籍,出版代表作有《論語別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學微言》、《易經(jīng)雜說》等共計三十多冊。
楊伯峻,著名語言學家,貢獻主要體現(xiàn)在古漢語語法和虛詞的研究方面以及古籍的整理和譯注方面。
傅佩榮,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專攻宗教哲學,曾在央視《百家講壇》主講《孟子的智慧》,中國講師網(wǎng)500強品牌講師。
慈懷讀書會聯(lián)合懷師書屋推出
南懷瑾經(jīng)典共讀
有《論語》共讀和《道德經(jīng)》共讀兩個系列
掃描以下二維碼,免費報名參加!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