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點,或者不點,我自在這里
看教育,也看人間
你看,或者不看,我自在這里
說想法,也說感嘆
你贊,或者不贊,我自在這里
寫今天,也寫明天
——我是刀哥,我在看教育,歡迎圍觀!
閱讀如何照亮教育
這是一本意外的書。
2014年暮春,跟通哥聊天,得知他正策劃一套“輕隨筆”,簡單說了想法后,問我是否有意加盟一本。我喜歡隨筆,絕大多數(shù)文字,包括教育方面的,都是隨筆。存貨頗多,選一本不難,也算響應(yīng)“供給側(cè)改革”、“去庫存”的大政,便爽快應(yīng)承下來。
很快就編好了,初名《各自的教育路》,仿周國平《各自的朝圣路》。簽出版協(xié)議時,改名《幸福教師五堂成長課——各自的教育路》,想呼應(yīng)第一本書,《幸福教師五項修煉——禪里的教育》。以我對“大夏”和通哥的了解,這事兒,基本就算定了。
“大夏”是我喜歡的品牌,2013年,我曾在那里“梅開二度”,一本專著,一本主編,都出自通哥的策劃,其神速、精致、品位,甚合我心;更重要的是,銷售效果都還不錯。沒成想,這本卻好事多磨——先是,通哥那里積稿太多,消化不暢,然后又說,全書結(jié)構(gòu)要作調(diào)整。如此不斷倒騰,延期,弄得自己都沒信心,以為要泡湯了。
萬幸,去年6月,出版程序重新運轉(zhuǎn),而且比較順暢,年底便拿到這本叫做《閱讀照亮教育》的新書。翻讀一遍,看自己的文字,以這樣的方式匯聚,呈現(xiàn),有異樣之感。又仿佛,一直攢錢的窮哥們兒,終于又有可以點數(shù)的積蓄——最可喜者有二:一是封面,雖連通哥都說,不完美,但其格局,切合主題,且別具意趣;二是書名,雖然此前極度糾結(jié),曾在朋友圏征集意見,我最喜歡的沒能勝出,但現(xiàn)在看,“照亮”二字,越咂摸,越覺得意味。
這是我的第三本專著,前兩本與禪學(xué)有關(guān),從禪宗角度,談?wù)摻逃?,但無論公案,還是話頭,都不是目的,而只是我說話的“由頭”。有意思的是,“當(dāng)當(dāng)網(wǎng)”推薦本書時,居然說這是“《幸福教師五項修煉—禪里的教育》的姊妹版”。乍一看,連自己都“不明覺厲”,細一想,又覺得不無道理:
兩本書(包括《跟禪師學(xué)做教師》)都談教育,都關(guān)涉教師的“心靈建設(shè)”,都指向于教師的精神成長;所不同者,一為禪,一為書,一為“宗教外衣”,一為“閱讀底子”,其思路和套數(shù),都有暗合之處?!白髡咭宰约憾嗄甑臑閹熃?jīng)歷為暗線,從教育夢想、專業(yè)閱讀、師友交游、教育寫作、教師情商等成長的維度,闡釋美好教育與人生的可能?!碑?dāng)當(dāng)網(wǎng)在“內(nèi)容推薦”里說,“本書結(jié)合作者自身的人生經(jīng)歷和體驗來談教育,與禪里的教育用禪宗故事闡述教育有異曲同工之妙。”還算是比較靠譜。
盡管書名《閱讀照亮教育》,但這所謂的閱讀,其實是一種“大閱讀”,或者說“泛閱讀”。如我在自序中所說:“不只是紙質(zhì)書本,也包括影視作品,甚至包括大地山川,花鳥蟲魚,世相百態(tài),人間風(fēng)情?!倍珪目傮w框架,就是主目錄所述的“悟讀、品讀、行讀、賞讀、憶讀”,雖則個別詞語,有生造之嫌,顯得有些“硬”,但這幾個方面,確乎是我這些年來的閱讀所在和所得。這樣的構(gòu)架,既是大閱讀的“大”之體現(xiàn),也能在更寬泛的意義上,構(gòu)建起教師立體的閱讀空間:既有“案頭之山水”,也有“地上之文章”。
說到“閱讀空間”,想起一則頗有禪意的故事——一位先生收了兩個學(xué)生。一天傍晚,先生給每個學(xué)生一枚銅錢,說:“你們立刻買樣?xùn)|西回來,把這間黑暗的房間完全裝滿。”于是,一個學(xué)生去買了許多稻草,堆在屋中。先生搖搖頭。另一個學(xué)生卻買來一支蠟燭,點燃后,原本黑暗的屋子一片光明。先生笑了:“這是裝滿屋子的最好方法?!?/p>
光,不僅能最大限度填滿屋子,而且能讓原本黑暗的空間,變得光明、溫暖——閱讀的意義和價值,正在于此。從休閑和消遣角度來說,閱讀既能有效打發(fā)時間,也能有效填充空間,而在閱讀的過程中,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與智慧,也往往能讓人更深切地感知到塵世的溫暖和光明,哪怕書中所表現(xiàn)的是陰暗與荒涼。
這樣的光明和溫暖,正是教育所要傳遞給學(xué)生的意義和價值所在:教育,不是給孩子的心靈填塞稻草,而是要為孩子點亮心燈。所以我曾說,每個教師都是“燃燈人”,每個教師都應(yīng)當(dāng)首先點亮自己的心燈——這樣的點亮,只能來自廣泛而豐富的閱讀。
對教師個體而言,“閱讀空間”還有更為重要的意義:自由——自由首先體現(xiàn)為空間。空間越廣,自由度越大,就像遼闊的草原,更適合撒野。每個人都生而自由,但按盧梭的說法,每個人都處于無往不在的枷鎖中。每個人都渴望自由,向往更多更大的自由,但現(xiàn)實生活中,每個人都不得不面對著逼仄的、有限的空間,哪怕是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今天。
熊培云曾說,自由在高處,他的“高處”自有所指。我想換個角度說:真正的自由,或許在書里,在我們心中——無論現(xiàn)實怎樣沉重、暗漫,只要有書,就會有光,就像電影《艾利之書》所表現(xiàn)的,只要有“珍貴的書”在,即便是世界末日之后,人類也有重聚、重振、重燃的可能。而只要能保有熱情、勇敢的“閱讀之心”,我們就始終能夠有自由的意識,自由的空間,而且能夠藉由閱讀,盡可能拓展出更敞闊、更廣大的空間。
這樣的理解,對今天的教師和教育,無疑有著重要價值。
生存于應(yīng)試教育甚囂塵上的“變態(tài)”背景下,很多老師都會不滿,抱怨,甚至厭倦,最后又麻木地安于現(xiàn)狀,但也有不少教師,雖然也不滿,卻幾乎不抱怨,他們只是從自己開始,從點點滴滴開始,在力所能及的地方,尋求最大程度的改變——這樣的老師,往往是喜歡閱讀的,自身有光,所以無懼黑暗。他們通過不斷的閱讀,不僅為學(xué)生“肩起黑暗的閘門,放他們到寬闊光明的地方去”,而且不斷地強化內(nèi)心的光亮,為自己殺出了一條血路,讓自己擁有了更大的空間。
所以我時常感嘆:面對現(xiàn)實,只要愿意努力,即使不能完全擺脫,至少也能適度解脫,至少,我們可以讓自己的靈魂,在字里行間,自由奔跑。
其實,我并不想說閱讀的好處,因為太多人說過,而本書的“照亮”,說的也是這個意思。但我想到一個小插曲——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