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渙一首傳世名篇,寫出了邊塞涼州的雄偉和荒涼,堪稱絕句之最
"慷慨有大略,倜儻有異才",這句話是寫王之渙的。他性格豪放慷慨,不為權貴折腰,胸有大才大略,卻仕途不順;他風流倜儻,常擊劍悲歌;他才華橫溢,以善于描寫邊塞風光著稱,是位浪漫主義詩人,傳世詩作雖只存六首,卻首首經(jīng)典,萬世流芳。
公元726年,唐玄宗開元十四年,王之渙任冀州衡水主簿時,遭誣陷,于是拂衣棄官,帶著小自己十七歲的妻子賦閑回鄉(xiāng),這一待就是十五年。此間他化游青山,散走四方,一日王之渙進入涼州,涼州在唐代屬隴右道,州治在今甘肅省武威縣,地處河西走廊東端,祁連山北麓,武威市中部,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zhèn)。自公元前121年,漢武帝開辟了河西四郡,即武威、酒泉、張掖、敦煌四郡。武威郡便隸屬涼州刺史部,涼州之名自此開始。此次詩人來到?jīng)鲋?,登上孤城,眼前呈現(xiàn)的是山川雄闊蒼涼,黃河洶涌澎湃;聽到的是戍邊士兵的哀怨離愁,但這并不妨礙他們?yōu)閲叺墓⒐⒅倚?。此時此刻,此情此景,詩人神思飛躍,刷刷點點一首千古絕唱躍然紙上。
涼州詞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這首詩是寫遠離家鄉(xiāng)戍邊衛(wèi)國士兵的思鄉(xiāng)之情,寫的蒼涼慷慨, 但卻不失其壯。雖然點出了戍邊士兵不得還鄉(xiāng)的怨情,但絲毫沒有半點頹廢消沉的情調,也體現(xiàn)了盛唐時期詩人的豁達和寬廣的胸懷。
詩的前兩句寫縱目遠望,洶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黃河之水像一條絲帶飛上云端,一座孤獨的玉門關聳峙在高山之中。這兩句寫的豪邁,寫的壯觀,這樣一座漠北孤城,雖顯得孤寂蒼涼,但也展現(xiàn)了祖國大西北邊塞地區(qū)廣漠壯闊的風光,那是一種高遠的美,粗獷的美。
詩的后兩句寫戍邊士兵們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愁離怨的《折楊柳》曲調呢?因為春風是吹不到玉門關的。這兩句寫出了邊塞將士無限的鄉(xiāng)思離情,只能用羌笛來宣泄自己的不滿與怨恨,孤獨的玉門關遠離中原,是那么的蒼涼苦寒,但唐帝國的將士們仍意識到為國戍邊的重大責任,展現(xiàn)了那個時代軍人的無奈與堅強。
這首詩是一幅壯麗的西北邊塞畫卷,詩人寫出了對戍邊將士的同情與戍邊將士的怨歌。全詩短短四句,句句精彩,耐人尋味,情景交融,妙絕千古。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