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是個“追星”的時代,一些影視歌名星,動輒百萬、千萬甚至數(shù)億粉絲。這些粉絲,有的通過微博、微信等網(wǎng)絡(luò)平臺,表達(dá)他們對“星”的崇拜;有的通過線下觀看他們的作品,表達(dá)他們的支持;有的終身不娶、不嫁,表達(dá)對他們的癡迷;有過分者,甚至為他們犯了抑郁癥,有自殺傾向。追捧影視歌星,同時也遭到了一些人的抨擊,因為這些人的影響,超過了科學(xué)家,超過了軍人,超過的其他行業(yè)的模范人物,使社會的道德走向出現(xiàn)了問題。其實,每個朝代根據(jù)當(dāng)時的社會環(huán)境,都有“追星”現(xiàn)象,魏巍寫過一篇《誰是最可愛的人》,那個時代的“星”,便是軍人。那么,在古代,人們是如何追星的呢?追的什么“星”呢?
詩仙李白是唐朝最大的“詩星”
我們以唐朝人為例,唐朝人除了征戰(zhàn)沙場,有血性以外,也不乏“文曲星”臨凡。大唐是一個詩的國度,唐詩三百首至今流傳,李白、杜甫、白居易是一個時代的頂峰?,F(xiàn)代人追歌星、影星,唐人則追“詩星”,并以能作出好詩為榮。
李白作為“詩仙”,粉絲最多,最有名的“粉絲”就是杜甫,杜甫貴為“詩圣”,把“詩仙”作為偶像,李白長杜甫很多歲,算杜甫的前輩,因此成名比杜甫早得多。
李杜相遇又別,讓杜甫犯了“思李癥”,白天想,夜里想,《贈李白》、《春日憶李白》、《冬日懷李白》、《夢李白二首》、《天末懷李白》,據(jù)考證杜甫寫給李白的詩多達(dá)十五首,而李白投桃報李,寫給杜甫的僅僅一首,算是禮節(jié)性的;李白的另一位“粉絲”名叫魏萬,他為了見李白一面,四處尋訪李白蹤跡,竟從河南王屋山追到了揚州,長途跋涉三千里,終于達(dá)成了見李白的愿望,還竟外地收獲了偶像送給他的一首詩《《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并勉勵他“爾后必著大名于天下”。
我們知道,古人的通訊工具沒有現(xiàn)代這么方便,沒有手機,沒有網(wǎng)絡(luò),沒有電報、電話,靠打聽消息“追星”,該對偶像有多么忠誠。魏萬沒有象李白所贊的“著大名于天下”,他是因崇拜李白,并親自編寫《李翰林集》并為之作序而名留青史的。
李白的第三位忠實“粉絲”名叫汪倫,我們熟知的《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北闶抢畎诪橥魝惖乃?。汪倫為了見李白一面,親自編導(dǎo)了一個故事,他寫信給李白:“先生好游乎?此處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處有萬家酒店。”,大家都知道李白是個酒中仙人,平生又最好旅游,因此聽到有這樣的好地方,欣然前往,沒想到到了汪倫處,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樣。汪倫趕緊向偶像解釋:“桃花者,十里外潭水名也,并無十里桃花。萬家者,開酒店的主人姓萬,并非有萬家酒店。”,
李白聽完這個解釋,捧腹大笑,性格豪爽的他原諒了汪倫的“欺騙”,認(rèn)為汪倫對他的感情是真實,所以才有那首《贈汪倫》名詩問世。
作為唐朝最有名望的詩人,李白的粉絲不計其數(shù),直到現(xiàn)在還有不少“白粉”,就連三歲小兒都能吟誦他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李白的詩,達(dá)到了唐朝的頂峰,他有沒有偶像呢,也有。不過,李白的偶像是更古的“古人”,李白最崇拜漢朝的司馬相如和晉朝的謝靈運,司馬相如的才情吸引著李白,而謝靈運讀萬卷書、走千里路的精神吸引著李白,“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李白的鞋子以謝靈運的名字命名,每天穿著它游山逛水,可見一斑。
杜甫、白居易、李商隱、賈島等名家各領(lǐng)風(fēng)騷
除了李白有眾多“粉絲”以外,其他著名的詩人也都有他們的擁躉。杜甫做為唐朝詩名僅次于李白的詩圣,自然不乏“粉絲”追捧。杜甫最有名的“粉絲”是詩人張藉,要說張藉也算是個挺有名的詩人了,但他卻沒有文人相輕的臭毛病,對杜甫佩服的五體投地,認(rèn)為自己遠(yuǎn)遠(yuǎn)達(dá)不到杜甫的境界。張藉為了達(dá)到“詩圣”的境界,將杜甫的詩歌抄到紙上,然后燒化后“泡茶”喝,以杜甫的詩為“茶”,算是張藉的一大發(fā)明。當(dāng)然,杜甫的詩歌要拌上蜂蜜的,不然天天喝紙灰,該是什么味道。
李杜之外,白居易是唐朝的又一頂峰,白居易自然也少不了粉絲。白居易為了寫詩通俗易懂,寫完了先念給老婆婆聽,老婆婆聽懂了才算成功,避免了詩人曲高和寡的毛病,那位先聽詩的老婆婆,可算是白居易的第一位粉絲。如果她不感興趣的話,白居易對她豈不是對牛彈琴了。白居易最有名的“粉絲”,名叫葛清,這位“粉絲”崇白的方式很特別,他全身紋身,紋的都是白居易的詩,多達(dá)三十多處。葛清不只是紋紋算了,哪首詩的來歷他都能耳熟能詳,一一道來,就連看不到的后背也不例外,所以詩人稱葛清所紋白居易詩為“白舍人行詩圖”,葛清以這種方式為白居易“代言”而名留青史。
白居易受到時人的熱捧,他自己有沒有崇拜的對象呢?有的。白居易的崇拜對象,是李商隱。李商隱是唐朝上千詩人中特立獨行的一位,他與李白、李賀并稱“三李”,與溫庭筠并稱“溫李”,與杜牧并稱“小李杜”,又有“凌云詩才”之稱。
白居易雖是“詩魔”,卻對李商隱情有獨鐘,他對李商隱崇拜到什么程度呢,竟然“轉(zhuǎn)世”做他的兒子。其實白居易比李商隱大很多歲,是李商隱的前輩。李商隱對白居易的崇拜,也毫不客氣,生了個兒子起名叫“白老”。只不過這個“白老”才情一般,因為冒著“詩魔”轉(zhuǎn)世的虛名常常遭到人們的取笑。倒是李商隱的另一個兒子袞師才情了得,或許是白居易“轉(zhuǎn)世”時,跟李商隱開了個玩笑,陰差陽錯了。
有著“詩奴”之稱的賈島,至今流傳著“推敲”的故事,這位苦吟詩人,也有著他的粉絲團(tuán)隊,最有名的“粉絲”名叫李洞。李洞也是一名詩人,對賈島的才情非常佩服。每讀賈島的詩歌,要焚香沐浴,像對待佛祖一樣虔誠。他不但自己這樣,還常勸別人效仿他,給賈島“拉粉絲”。李洞在頭巾上放著刻有賈島頭象的銅片,手中拿著佛珠念念有詞,他不是保佑自己,是時時刻刻為賈島保平安。賈島在他的心目中,已經(jīng)不是一個詩人的存在的,而是超越人類,成為神靈佛祖級別了。
詩歌是唐人表達(dá)情感的方式
唐朝人為何崇拜“詩星”到如此程度,這與當(dāng)時的時尚有關(guān)。正如同當(dāng)代人崇拜影視歌名星一樣。當(dāng)代人崇尚影視歌名星,是因為輿論宣傳導(dǎo)向出了問題,這些影視歌名星,收入高得離譜,動輒百萬、千萬甚至幾十億,而且,他們披著光鮮的外衣,大大超過了普通人的生活,因此成為名利雙收的榜樣。
現(xiàn)在有的小孩子寫作文,作文題目“我的理想”,直白地表達(dá)就想當(dāng)明星。唐朝人為什么會崇拜“詩星”,因為詩歌是唐朝人表達(dá)情感最重要的方式。舉國都在吟詩,考試也要作對,如果不能寫出幾首詩來,枉生在那個時代。因此追詩星,便成為了那個時代的必然。誰寫得好,自然要受稱贊,受追捧,理所當(dāng)然。
唐朝之所以成為詩的國度,與當(dāng)時的經(jīng)濟發(fā)展?fàn)顩r有關(guān)。唐朝立國之初,經(jīng)歷了兩個最有名的盛世,“貞觀之治”與“開元盛世”,當(dāng)時可說是文治武功都達(dá)到了歷史的頂峰?;实凼ッ?,臣子賢明,百姓能夠安居樂業(yè),對外戰(zhàn)爭也取了輝煌勝利,大唐皇帝被稱為“天可汗”,四方來朝。在這樣的歷史環(huán)境下,以詩這種方式謳歌吟誦,便有了歷史的環(huán)境因素。從初唐四杰到李白杜甫白居易,到晚唐的杜牧、李商隱等,唐朝出現(xiàn)了成百上千的著名詩人。唐朝興旺時,就歌頌;唐朝衰落時,就哀嘆;民眾有疾苦時,就同情……,唐朝的興衰歷史,基本上伴隨著各個時代的詩人吟誦。
另一個主要原因是,隋唐剛興科舉考試,詩歌做得好,可以被帝王發(fā)現(xiàn)是個人才。古人數(shù)理化是不考的,唐朝時也沒有到“八股文”那個僵化時代,因此能做好詩,是可以被伯樂發(fā)現(xiàn)做官的。所以,在古代,做詩是考據(jù)才華的重要手段,唐朝人尤甚。
正是因為在這樣的歷史環(huán)境氛圍中,必然有做詩好的,必然也就有以做詩好的為偶像的。漢人以上陣殺敵建功立業(yè)為偶像,唐人以詩歌、宋人以詞、元人以曲,新中國有一段時間以軍人,一段時間以雷鋒,這都是時代的寫照……(陸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