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濕氣?
中醫(yī)分為水、濕、飲、痰。
濕氣的特質(zhì):性屬陰寒,易傷陽氣,其性粘滯,纏綿難去。
簡單來分,濕氣有兩個來源。外濕和內(nèi)濕。
外濕來源于外界氣候,所以沿海、江城市者,體內(nèi)多濕氣。
內(nèi)濕主要來源于脾虛,脾胃虛弱之后,不能夠運化吃進去的食物,這些沒有被運化的食物,堆積在體內(nèi),生成了濕氣。
脾虛生濕氣,濕氣又會加重脾虛,形成惡性循環(huán)。
怎么祛濕才正確?
物理學中,關(guān)于水汽蒸發(fā)速度的三個決定因素:氣溫,氣流,面積。祛濕的道理,是一樣的,不過在中醫(yī)理論里,“氣溫”對應“溫法”,“氣流”對應“理氣法”,“面積”對應“發(fā)汗法”。
①【溫法】濕氣性屬陰寒
《內(nèi)經(jīng)》說:寒者溫之;《傷寒雜病論》說:痰飲當以溫藥和之。說明,溫法是治療濕氣的根本大法。
②【理氣法】
人體內(nèi)氣走得不順,容易生濕氣。濕氣又阻礙氣的運行,形成惡性循環(huán)。久坐傷脾易生濕。所以祛濕,要理氣,要讓全身氣血通暢。
③【發(fā)汗法】
皮膚是人體面積最大的器官。讓濕氣,通過出汗的方式,從體表散布出去,但不建議劇烈運動發(fā)汗。
為什么不能再迷戀薏米紅豆了?
我們來看紅豆薏米粥屬于上面三種的哪一種呢?都不是!
祛濕要溫,紅豆和薏米都屬性微寒性;祛濕要理氣,但紅豆薏米皆寒,寒性的藥物會影響氣的運行;祛濕要發(fā)汗,紅豆和薏米都不能發(fā)汗;另外,祛濕還要健脾,炒過的薏米才能健脾,因為炒用能夠減輕它的寒性,但紅豆健脾的作用微乎其微。
有些小主可能不服氣了,會說“我一直喝薏米紅豆啊,祛濕效果感覺挺好啊”。
濕氣其實也分很多類型,有一種類型是濕熱,喝了寒涼的薏米紅豆,把濕氣熱氣壓下去了,仿佛癥狀減輕了,但實際上,把脾給傷了,脾胃的正常運作,運化食物,是需要陽氣的,而寒涼的食物和藥物,會損傷陽氣,所以這類人對濕氣的抵抗能力是越來越弱的。寒濕并不是祛除了,而是從此沉淀在身體里了。
巧妙搭配,薏米紅豆有很好的功效!
不過,巧搭配,薏米紅豆不但能祛濕還能健脾紅豆和薏米,本身的確具有祛濕的功效,但真的要祛濕,必須要跟健脾益氣溫中理氣的藥,搭配起來才行的,搭配什么好呢?
芡實!芡實性平,具有益腎固精,補脾止瀉,除濕止帶之功效,常用于遺精滑精,遺尿尿頻,脾虛久瀉,白濁,帶下。
除了搭配芡實外,紅豆也要換成赤小豆,薏米紅豆祛濕的方子來自中醫(yī),但中醫(yī)的“紅豆”指的是赤小豆,赤小豆健脾利濕,消腫解毒,功效較強,而紅豆主要供食用。
芡實、赤小豆、炒熟的薏米三者搭配,既健脾又祛濕,平常怕冷的小主往往多伴有濕熱或虛熱,為了去濕熱而拼命喝涼茶,只會越喝底子越寒,以后就越容易上火。
所謂的“怕上火,喝xxx”,那是涼茶啊,都是寒涼的材料做的啊,長期喝,國人的體質(zhì)都要被整垮。(芊兒不是瞎說 ,此處可以不挨罵嗎?)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