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河中淡水魚品種多,鯽魚是最普通、卻也是蘇州人最喜歡的魚種?!百I條鯽魚串串湯”,是平日里蘇州百姓生活中最常見節(jié)目。鯽魚湯怎么燒?一般的操作是,將魚拾綴洗凈揩干后,起個油鍋嫩煎一下,注入開水。水要一次放足,直煮到湯色如乳,魚肉微綻,便可起鍋。前不久,我聽一位九十多歲“老蘇州”(當(dāng)然一定指大戶人家)談他們家舊時串鯽魚湯的方法,說是先要用半斤螃蜱魚(一種野生小魚,只有嬰兒手掌般大,扁身體,似熱帶魚)煮湯,然后用那種鮮得掉眉毛的濃湯串鯽魚。你說那該是何等的鮮美!令我大開眼界。
一條鯽魚,蘇州人除能串湯外,還能演繹出各種菜譜。蔥烤鯽魚、紅燒鯽魚、醬扁鯽魚等等。有個朋友最近新推一招,說是先將鯽魚在開水里燙一下,然后入盆,加調(diào)料及“美極鮮”醬油少許,上蒸籠清蒸。說這條鯽魚好吃得不得了,其味鮮嫩無比。說得神乎其神,想想不就是清蒸鯽魚吧!但再一想,它與一般清蒸魚比,多了一個細節(jié),那便是用開水燙一下。這一定是有道理的,哪天也想試試。
說了這么多鯽魚的話題,令我想起三十年前一件往事。那年,我剛參加工作,在航運公司的船隊上做徒工。那時,蘇州農(nóng)村的交通遠沒有象今天這樣發(fā)達。周莊、勝浦等水鎮(zhèn)都不通公路,吃喝拉撤都要靠船隊運輸,當(dāng)?shù)乩习傩瞻盐覀兇牱Q作“保命船”。我當(dāng)時所在的船隊負責(zé)跑勝浦,平均一個禮拜一個航次,我們把當(dāng)?shù)厮璧母鞣N物品從城里運過去,然后把當(dāng)?shù)匚ㄒ粫r鮮的物產(chǎn)——鮮魚運回來。有一次,船隊到勝浦后,天公不作美,無休無歇地下“長腳魚”,滿載的船對無法開棚卸貨,只能干等。一天、二天,無聊得慌。我便獨自穿著雨衣上街,發(fā)現(xiàn)水產(chǎn)行里大鯽魚狂便宜,就買了5、6條烏背鯽魚,又去肉鋪買了塊夾心肉,回到船上,“乒乒乓乓”,大展拳腳,將肉跺成肉醬,然后殺魚洗魚,細磨細相干起鯽魚塞肉的事來。蘇州人做鯽魚塞肉,不僅魚肚子里要塞滿,連魚的雙腮里也要塞進肉的。吃這道菜時,大人若夾個鯽魚頭給你,那是最大褒獎。那兩朵肉美味無窮,魚頭的鮮都浸入了肉中,不僅如此,那肉經(jīng)過油煎、醬汁、干燒,變得硬香無比。我因小時候在家吃過,便分外懷念。但那是高檔菜,不可能常吃。
船艙外的雨不知何時停了,我爐子上的鯽魚燒肉便格外香飄溢遠,攪得船上師付和裝卸工們都探頭探腦,嘖嘖道美。天助我也,當(dāng)天,貨全卸空,船回蘇州。途中吃晚飯時,我捧出醬缽頭,鄭重申明:鯽魚塞肉是我要帶回家孝敬父母的,請師付們見諒。引來一片笑聲。船上人粗歸粗,卻都有一份孝心,沒一個人不道好的。
二
魚若分類,鯽魚是小魚。蘇州人眼里的小魚還包括鳊魚、竄條魚,激浪魚、昂刺魚,塘里魚等。大魚是指青魚、草魚、鰱魚等。平常過日子,蘇州人一般不買大魚,非得有了大事體才會買大魚呀!何為大事?一年一度最大的事莫過于過年。過年啦,家家戶戶都想要覓一條大魚,最好是青魚,實在沒有,草魚也行,草魚蘇州人叫“回魚”。十年前,過年前的幾天,大街小巷能見一景,自行車上掛一條大魚。這可是毛腳女婿送給未來丈母娘最好的禮物。魚有七、八斤重,長長的,一條紅綢帶從魚嘴穿到魚鰓,往自行車龍頭上一掛,或者書包架子上一夾,魚的尾巴拖到地上,騎車時“嘩啦、嘩啦”響,可神氣啦!一條大魚,多種用途:魚頭魚尾,切下備用?!爸鹘恰笔侵卸巍L幚碇卸螘r,先將背上那條烏色的“旗”取下,可與尾巴一起,做成一道名菜,——“紅燒甩水”。然后沿著脊椎骨橫向剖開,分成雌、雄爿,帶骨的是雄爿,重中之重,要切成熏魚胚。開片,有一定難度,難度之一是厚薄要適中,過薄了,大油鍋一氽,變成“薄脆”,全無了熏魚的鮮與肥;過厚了,佐料滲不進,還容易外焦里不熟。難度之二是每一片要斬斷一節(jié)脊椎,蘇州人叫算盤珠,要能一刀斷,既利索,還不傷刀,全憑功夫,需要深諳“庖丁解?!敝?。中段的雌爿是炒魚片、炒魚塊的原料,也可跺成泥,做魚圓,或與活剝蝦仁一起,做成蝦餅子,味道妙極。
青魚、草魚是過年過節(jié)才見得到的,平常過日子,大魚主要吃鰱魚。鰱魚分花、白兩種。白鰱不受人歡迎,但還不同于鯉魚,蘇州人通常不吃鯉魚,鯉魚紅燦燦,還要跳龍門,是“神靈”的象征,只是用來放生的。蘇州人獨寵花鰱,花鰱的頭特大,故有“胖頭魚”之稱,花鰱,就講究吃魚頭,去菜場上買時,也是魚頭貴,魚身廉。魚頭洗凈晾干后要煎透,煎魚火候最難把握,但有一秘訣可記,“治大國若烹小鮮”——不能常翻動。切記。魚頭紅燒、白煮均可,一般用粉皮、豆腐襯底。蘇州人吃鰱魚頭,有一個很有趣,也很神圣的游戲可做,那便是擲“魚仙人”?!棒~仙人”是一塊位于鰓處的魚頭骨,如梭標(biāo)狀,有尖尖頭,側(cè)看似三角,卻可以站立起來。吃魚頭時,先把這“魚仙人”挖出,不能用嘴吮,然后先要喂它一番,即用筷子夾著,到各菜碗中“搭搭味道”,然后閉目、許愿,便可擲拋,夾著“魚仙人”的筷子在空中轉(zhuǎn)幾個圈,輕輕往桌上一擲,看“魚仙人”是否站起來?!棒~仙人”一旦站立,實施者如同中大彩,頓時滿臉放紅光。默默許下的愿將會實現(xiàn),能不激動?也引得全桌人一陣陣喝彩。倒下者不可懈氣,要再接再厲來三下。直到希望破滅,大家唏噓一番。一個人來了,第二個再試,人人都可碰碰運氣。飯桌上氣氛熱烈。這大概也可算作蘇州人的食魚文化。
講到蘇州人吃魚,或是在蘇州吃魚,是很有些故事可說的。
最有名的是乾隆皇帝在松鶴樓吃“豆瓣湯”的故事。傳說乾隆下江南時,一日在松鶴樓用膳,其間無數(shù)美味佳肴,并未引起皇帝興趣,到是一道清湯,令乾隆胃口大開,便問堂倌,這是什么湯,回話是“雪菜豆瓣湯”。乾隆記住了,回宮后只叫御廚也燒“雪菜豆瓣湯”。御廚燒了,卻左也不是,右也不對,御廚急了,跑到蘇州來調(diào)研,才搞清松鶴樓廚子用的“豆瓣”,原來是塘里魚面孔上的兩塊肉。想想兩者也挺象,但味道真是無法比了。
再一個故事同樣與魚的耳光肉有關(guān)。說有個強盜到某村搶劫,為了搞清這村上誰家最富,便于隔夜設(shè)宴,請各大戶戶主赴宴。席間,上了一條魚。那強盜冷眼觀察,看各位吃魚時,是從魚的哪個部位下箸的,據(jù)說,有錢的吃客吃魚,是從魚頭下箸的,先挖一塊耳光肉。強盜據(jù)此而找出了村里最富者。
還有個故事更有名,“專諸刺王僚”。蘇州人個個知曉,至今,還有條小巷叫專諸巷呢!據(jù)傳春秋時,吳公子光闔閭欲殺王僚自立,知王僚喜食魚,便派勇士專諸赴太湖向烹魚高手太和公學(xué)炙魚,藝成歸來后,將匕首藏于魚腹,刺殺王僚,演繹了一出悲壯活劇,流傳至今。
一連串的故事,都有魚有關(guān),可見魚在蘇州人生活中的地位,從古到今,歷來如此。如今,百姓的生活富裕了,吃魚是越發(fā)講究了,一些近乎遺忘、失傳的魚肴,今又重現(xiàn)。今年春節(jié),聽一位朋友說,他在長江邊吃了一回“刀魚餛飩”。十年前,我出差張家港,第一次聽說了“刀魚餛飩”,還聽當(dāng)?shù)厝死L聲繪色地講過制作過程,說將刀魚洗凈后一條條地釘在木質(zhì)鍋蓋上,大鐵鍋里放半鍋水,鐵鍋里置一空蒸籠,里面墊上紗布,然后蓋起鍋蓋拼命燒火,水燒開后,騰騰水汽將刀魚蒸熟、蒸透,熟透后的刀魚肉便“辟辟啪啪”落在蒸籠里,鍋蓋上只剩下一架架完整的刀魚骨頭。因為沒吃過,便想象著那刀魚肉是用作餛飩餡的。一想就能流口水。但這次聽朋友說不是這樣的,而是將刀魚肉揉進面粉里,做成餛飩皮子,餡還是菜肉的。我畢竟沒吃過,熟是熟非,當(dāng)耳聞是虛,眼見為實。以后吃了再來寫吧!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