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學會分享,是讓很多家長都感覺頭疼的一件事。小孩子經常在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時,抱著別人的玩具說“這是我的”,或者在玩搖搖車的時候,別的小朋友想碰一下都不行,每每遇到這種情況,都讓家長特別尷尬,但孩子死命的哭鬧,家長有沒有什么好的方法。
由于現在孩子大多在獨生家庭長大,受盡了家中關懷、眾星捧月的待遇,從而養(yǎng)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表現地蠻橫無理,不愿意將自己的東西與人分享,甚至看到喜歡地就想據為己有,他們只知道獨享是快樂的,卻不知道分享有著更多的快樂。
俗話說“驕兒一日百年悔”,家長一定不能事事慣著孩子,要讓孩子學會分享,這樣才會利于孩子今后的性格發(fā)展。但現實生活中,不少家長由于對孩子非常疼愛,常常不由自主陷入對孩子的溺愛中,視孩子為掌上明珠,一家人都圍著他轉,見不得孩子有一點哭鬧,對于家長不同意的事,孩子只要稍稍哭鬧,就可以輕易“瓦解”家長的意志。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曾深刻地指出:“一個獨生子女成為家庭關注的中心是不應該的。父母要是甘心這樣做,就不可能使自己擺脫掉事事以孩子為中心而俯首屈從的有害傾向。”
還有的家庭習慣了讓孩子吃獨食,或者把大的、多的給他,時間一長,在孩子的頭腦中就形成這樣一個觀念:凡好吃的東西或者大的多的,都是給他的,自己理應受到優(yōu)待。一旦得不到就會無理取鬧,甚至會釀成不良的后果。這樣的做法對孩子危害很大,也是不可取的。
從小培養(yǎng)孩子與他人分享的意識很重要,這樣才能讓孩子形成幫助別人、和小朋友友好相處的意識,才能讓孩子與別人友好相處。
為了使小孩具有良好的品行,就要從小注意讓孩子習慣于與別人平等生活。比如,在家里吃糖果或吃點心,父母就要有意識地人人分到,不能光讓孩子一人享用,要使孩子意識到,這些東西不是只給他一人準備的。
為了讓孩子要學會主動與人分享,是要經過一個漫長的過程的。在這期間,家長要堅持給予孩子正面的引導,提供分享的機會,讓孩子親身體驗與人分享的愉悅感受。如果孩子做得好,家長要對孩子進行表揚,這樣有助于他們將這種好習慣保持下去。父母還需適時激勵,從而使孩子產生與人分享的強烈愿望,這樣才有助于分享的習慣養(yǎng)成。
1.學會交往、學會分享。家長應多創(chuàng)造機會讓孩子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使孩子變得大方得體,學會與人交往的技巧,這是學會分享的前提。
2.鼓勵孩子與人分享。當孩子表現出與他人分享的行為時,家長就應該及時鼓勵表揚,讓孩子感受分享的快樂,讓孩子看到家長的肯定。
3.互換角色,感受分享。與孩子一起玩耍時,如果孩子想要你手中玩具,你就說“不”。當小家伙哭著非要時,家長就適時地曉之以理,讓他明白“只有學會與小朋友分享玩具,大家才能開心地一起玩耍”的道理。
4.尊重孩子的意愿,不要強迫孩子去分享。家長給孩子買了玩具,那么這一件東西的所有權就是孩子的,孩子有支配和使用這個玩具的權力,除非他們自己愿意,否則家長不要強迫孩子跟別人分享。只有尊重孩子的意愿,孩子才會真正愿意分享。
參考書籍:《兒童行為心理學》 牧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