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質上,任何一門學問,都是某種思維模式的產物。掌握了這種思維模式,也就能很容易地掌握這門學問了。” ——《周易我讀》
“若夫雜物撰德,辨是與非,則非其中爻不備?!?/span>
剛剛過了驚蟄,冬眠的動物陸續(xù)醒來開始活動。
古人立桿測影,通過影子的最長點和最短點,定義了冬至與夏至。
冬至時節(jié),影子最長,這一天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
既然有最長點和最短點,那么一定有中間點。這個中間點當然是白天夜晚一樣長。
一年之中,太陽在最短點和最長點往返各一次,所以會有兩個中間點。
這兩天就是春分和秋分。把握住這兩天,就能知曉天會如何變化。
所以,找到中點,通過觀察了解中間狀態(tài),可以明白變化的方向。
每一年,每一天,都是在周而復始地循環(huán)著。所有的事情也是同樣的運行軌跡。
一件事情從最初的醞釀階段,到后邊的執(zhí)行階段,每個階段也都有中間點。
這兩個點也是彼此呼應,緊密聯(lián)系的。
看到這兩個點的狀態(tài),也能分析出事情的變化情況,這和自然變化非常相似。
高人為什么能夠把握變化?是因為變化也有其規(guī)律存在。
古人將這些變化的規(guī)律和狀態(tài),用六個爻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
其中,二和五這兩個爻,指的就是中間狀態(tài)。
辨別是與非,一定要關注這中間的兩爻。
人是極其復雜、精密的設備。
自古以來,人們都在不斷探索,如何能夠正確地使用自己。
如果給人寫一本使用說明,用盡所有的筆墨也寫不完整。
了解自己,才能更好地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
鏈接文章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