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肝十六方證】(下)9、肝血瘀滯,肝脾...
【治肝十六方證】(下)
9、肝血瘀滯,肝脾不和
【癥見】面色青黑不華,右脅作痛如針刺,尤以夜晚為甚,腹脹,體倦乏力,肝脾腫大,脈弦而澀,舌質偏絳,邊有瘀斑,苔白。
【方劑】加味柴胡桂枝湯
10、水瘀互結。
【癥見】面色黧黑,腹部青筋暴起,四肢反瘦,小便發(fā)黃而不利,舌質紫暗,脈沉弦。
消脹除濕湯:木瓜、苡仁、蜣螂、路路通、絲瓜絡、佛手、香櫞皮、茯苓皮、冬瓜皮、枳殼、紫菀。
11、陽虛血瘀水停
【癥見】腹脹滿,按之不堅,胸部滿悶,面色晦滯,畏寒肢冷,下肢浮腫,腹水,舌質紫淡,有齒痕,苔薄白,脈弦細,甚至有的嘔血。
【方劑】桂枝去芍藥加麻黃細辛附子湯:桂枝,麻黃,生姜,甘草,大棗,細辛,附子,丹參,郁李仁。
12、陰虛內熱、血瘀水停
【癥狀】腹大脹滿,手足心熱,或者長期低熱不退,面色萎黃,消瘦乏力,兩顴泛紅,口干,口苦,齒衄,鼻衄,小便黃短,大便溏,或大便解而不暢,納差,胸部可見蜘蛛痣,舌質紅少津,脈弦細而數。
【方劑】利水湯:生地、生首烏、玉竹、赤芍、丹皮、龍膽草、雞內金、茅根。
13、陰虛內熱、氣血凝滯
【癥狀】癥狀多見有肝脾腫大疼痛,夜晚尤為明顯,腹脹,口咽發(fā)干,面黑,或五心煩熱,或低熱不退,舌紅少苔,邊有瘀斑,脈弦而細。
【方劑】柴胡鱉甲湯:沙參、麥冬、生地、白芍、鱉甲、牡蠣、丹皮、白芍、土鱉蟲、紅花、茜草、柴胡。
14、濕熱傷肝,血瘀成癥
【癥狀】癥狀表現(xiàn)為脅下痞塊,堅硬不移,脅肋脹痛,腹脹,納差,四肢浮腫,低蛋白血癥,小便短赤,便溏,舌淡暗,苔白膩,脈弦或濡數。
【方劑】加味痞氣丸:川厚樸、黃連、干姜、茵陳、茯苓、豬苓、澤瀉、黨參、蒼術、丹參、砂仁、黃芪、三棱、蒼術、鱉甲、青礬、卷柏、青陳皮、神曲。
15、寒熱錯雜傷肝、瘀血成癥
【癥狀】左脅下的板滯,納食不舒,食后腹脹,苔白膩,舌質淡,脈濡或澀。
【方劑】鱉甲煎丸
16、肝熱脾寒
【癥狀】腹脹,以晚飯后最為嚴重,同時常見有口苦,心煩,脅痛連及背后,有時手指發(fā)麻,口渴,小便不利,大便不成形,偏溏,每日2~3次,舌苔或黃。
【方劑】柴胡桂枝干姜湯:柴胡、黃芩炙甘草、桂枝、干姜、花粉、牡蠣。
點關注
@中醫(yī)內科課堂 看【治肝十六方證】(上),每天分享不一樣的中醫(yī)知識!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