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也篇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p>
孔子說:冉雍可以去做官了
使:“使”是“吏”的本義轉注字?!袄簟弊纸鹞臉嬕庠醋允殖指刹媲巴幷鞣?同源分化為“吏”“事”二字)?!袄簟钡谋玖x為接受派遭前往征伐,此義由轉注后的“使”字所承繼,“吏”則表示引申后的官吏義。此處“使”字用作派遣義,同“仲由可使從政也與”一句中的“使”。
冉雍,字仲弓,孔門弟子,小孔子二十九歲,出身低賤,與冉求,冉耕同族??鬃颖扔魉麨椤袄缗V印薄TS孔子周游列國,回國后任季氏宰。任職期間“散小過,舉賢才”,以德行著稱,多次受到孔子的贊揚。參見《公治長篇》:“或日:雍也仁而不佞?!薄队阂财?子謂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之者”?
古代官員都是面向南面而坐的,而且官府都是坐北朝南的(坐子向午),所以使南面就是出去做官的意思。
仲弓問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簡?!?/p>
仲弓曰:“居敬而行簡,以臨其民,不亦可乎?居簡而行簡,無乃大簡乎?”
子曰:“雍之言然。”
仲弓問子桑伯子這個人怎么樣??鬃诱f:“這個人還可以,只是粗疏了點仲弓說:“居處恭敬而行為粗疏,憑此治理民眾,不亦是可以嗎。居處粗疏而行為租疏,不也就太粗疏了嗎。”孔子說:“冉雍的話是對的?!?/p>
簡:此處用為粗疏,即有間隙而不周密。
居:會意字,從尸從古古:尸為蹲踞之人,古(古)為頭朝下正在生出的胎兒?!熬印钡臉嬕庠醋耘砸远拙嶂松⒆?。“居”的本義為蹲踞,,此義由轉注后的“踞”字所承繼,“居”則表示引申后的居處義。此處“居”與“行對應,意謂一個人的靜處。
子桑伯子,其人不詳。從文意來看,可能是冉雍的官場同僚。
有些人天生性格就是做起事來大大咧咧,風風火火的,而有的人就是謹小慎微,孔子看來,這都不是關鍵,關鍵就是你的內(nèi)心,只要內(nèi)心恭敬,謀定而動,都是不錯的人選。內(nèi)心粗疏行為也粗疏的人是不可取的。冉雍估計有時候也這樣(敬而簡),孔子是對于這種行為是持有鼓勵態(tài)度的。
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
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p>
魯哀公問:你弟子中誰最愛學習?孔子回答說:最愛學習的人叫顏回,從不把憤怒發(fā)泄的別人身上,同樣錯誤不好犯第二次,可惜短命而亡?,F(xiàn)在沒有向他這樣的好學弟子了。
孔子說顏回好學,但是并沒有展開說他是如何好學的,而是展開講的他的兩條優(yōu)秀的品德,在孔子眼里,品德是排一位的,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好學,品德好也是孔子非常喜歡顏回的重要原因。
子華使于齊,冉子為其母請粟,子曰:“與之釜?!闭堃?,曰:“與之庾?!比阶优c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裘。吾聞之也,君子周急不繼富?!?/p>
公西華出使齊國,冉雍為公西華的母親請求小米??鬃诱f:“給一釜”。冉雍請再多一些??鬃诱f:“給一庾”。(事后)冉雍卻給了五秉小米??鬃诱f:“公西華到齊國去,坐著肥馬駕的車,穿著貴重的皮衣。我聽說過(這么一句話),君子救急但不錦上添花。
此事發(fā)生在孔子任魯國大司寇時。此時,孔子派遣公西華出使齊國冉雍給公西華的母親“請栗”,一定有原因。公西華出使時間過長,家中已經(jīng)斷糧,其母向冉雍告急。冉雍稟告老師而“求粟”,并且請求多一些,事后又私自增加了數(shù)量。從一連串過程看,冉雍是一個“居敬”之人,計算過應該給多少的??鬃硬恢渲性?認為給一些表示態(tài)度就可以了,公西華的母親自然會解決食粟的問題。
總而言之,這一段有內(nèi)情且曲里拐彎的事。今天已很難搞清楚了
這段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就是幫助別人的時候要分情況,不能做爛好人,只要有要求,都出手相助,這最終是害了自己和別人。
原思為之宰,與之粟九百,辭。子曰:“毋,以與爾鄰里鄉(xiāng)黨乎!”
子思做了地方官,(政府)給他九百粟的報酬。子思推辭不要??鬃诱f:不要要這樣,你可送把這些粟給你的鄰居鄉(xiāng)親嘛”!
原思即原憲,字子思。孔門三期學生,家境貧寒。后儒常拿他與子貢作對比:子貢是孔門中最闊的,他正好相反,是個窮困潦倒的人。政府給子思九百粟,只有數(shù)量和物品,但沒有單位。也不明究竟每年給這些,還是就此一次性給付。子思不愿要,孔子認為應該要。此事彰顯孔子的行事風格
一,孔子秉持“以德報德,以直報怨”,是一個功過分明,來而不往非禮的君子
二,孔子做事認真且有原則,不愿意出現(xiàn)破壞原則的事。
三,讀者可參考《八佾篇》,子曰:“爾愛其羊,我愛其禮”。
規(guī)矩不能破壞,你不用薪酬是很高尚,但是難為了別人,很多人等著薪酬養(yǎng)家糊口呢。
子謂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
孔子在談到冉雍時說:“耕牛生下的小牛毛色赤紅而且有整齊的角。雖然想用它(祭祀),山川(神靈)能舍棄嗎?
骍:“骍”是“鋅”字的假借字?!颁\”則是“新”字的假借字(此“鋅”不是后造形聲字的“鋅”),本義指剛剛治煉出的新銅?!队衿丰屧?“鋅,金貌”?!绑U”借“鋅”的形、音、義,以馬置換本字的金,表示赤紅色的小馬,“骍”在此用為赤紅色
舍:會意字,金文從余從口:余以雨傘之形表示簡陋屋頂,口表四邊的圍墻?!吧帷钡臉嬕庠醋蚤L途跋涉者在路上臨時住宿的帳篷?!吧嵋蚨形萆崃x,又有舍棄義。在此用為舍棄。
此節(jié)話的背景是:冉雍的父親出身貧賤,且一生行惡,但冉雍卻“仁而不佞”,能擔當“使南面”的大任。孔子以犁牛之子做比喻:父親行惡,不能廢其子之善。在春秋末季貴族世襲的體制下,孔子主張不問出身,不問家史,唯賢是舉,確實難能可貴
孔子認為冉雍是個人才,不用是在可惜,也在影射自己,我是他師傅,厲害著呢,你們這幫君王咋就不用我呢。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余則日月至焉而已矣?!?/p>
孔子說:顏回啊,他內(nèi)心可以做到三個月不違背仁德,其它人只能做到一天或者一個月而已。
季康子問:“仲由可使從政也與?”
子曰:“由也果,于從政乎何有?”
曰:“賜也可使從政也與?”
曰:“賜也達,于從政乎何有?”
曰:“求也可使從政也與?”
曰:“求也藝,于從政乎何有?”
季康子問:“仲由可以使其從政嗎?”孔子說,“仲由行事果斷,從政能有什么問題呢?季康子又問:“子貢可以使從政嗎”?孔子說:“子貢為人豁達,從政能有什么問題呢?季康子又問:“冉求可以使其從政嗎”?孔子說:“冉求多才多藝,從政能有什么問題呢”?
果:“果”是依托象形字,構形源自一株果樹?!肮钡谋玖x為果子。由見到果子便摘取,引申出果敢義。此處用其引申義。
達:“達”(達)是會意字,金文作從止從羊從十,構意為群羊在大路上行走?!斑_”的本義有二,一是彰顯而出:二是至達。此處用其至達義
孔門弟子中長于政事者有四人,仲由、端木賜、冉求和冉雍。季康子唯獨沒有問到冉雍。因為冉雍已經(jīng)是季桓子宰。季康子后來選了冉求做自己的宰。
只有你有一項突出的技能,必能為社會所用,也是你安身立命的基礎。
季氏使閔子騫為費宰,閔子騫曰:“善為我辭焉。如有復我者,則吾必在汶上矣。”
季氏派人請閔子騫做費邑的宰,閔子騫說:請好言為我辭掉,如果再來找我的話,我一定在大汶河北岸的齊國了。
閔子騫也是德行科的代表。季氏的所作所為不應該是個臣子所為,閔子騫不愿意與他們同流合污,但是帶著魯國又避免不了他們的騷擾,只能遠走他鄉(xiāng)。
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zhí)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伯牛得了重病,孔子去問候他,透過窗戶握著他的手說:死亡,真是天命啊。這樣的好人怎么得了這樣的病呢!這樣的好人怎么得了這樣的病呢
伯牛也是德行科的代表人物。從孔子的動作來看,伯牛得了可能是一種傳染病。孔子看著自己得意弟子因病痛苦不堪,也是感嘆人生,命運弄人。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孔子說:賢人啊顏回。一竹碗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巷子里,大家都不堪忍受而為他擔憂,顏回卻不改變他的快樂。賢人啊顏回
顏回能做到安貧樂道,確實不容易,德行第一。
冉求曰:“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弊釉唬骸傲Σ蛔阏?,中道而廢,今女畫。”
冉求說:不是不喜歡師傅的主張,是力量不足的緣故。孔子說:力量不足的人,行至中途會停止,你現(xiàn)在是畫地為牢啊。
說:是悅的通假本字,意思是說出來心中便愉悅了。此處為悅字通假
很多人都喜歡美好的結果,卻不喜歡為了得到結果而必須經(jīng)歷的過程。只看到別人成功,沒有看到別人背后所付出的汗水。力不足是古今往來不想行動的通行借口。
子謂子夏曰:“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p>
孔子對子夏說:你要成為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
至于什么是君子儒,什么是小人儒的確切意思,估計只能回去親自問孔老夫子啦。以孔子辦學做縉紳先生的經(jīng)歷來看,小人儒可能是只能幫平民百姓辦理喪禮混口飯吃的人,而君子儒則可以出任國家官員,操持大的祭祀活動。孔子認為子夏是個人才,要把志向立高點,不要僅僅是做個普通人。
子游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爾乎?”曰:“有澹臺滅明者,行不由徑,非公事,未嘗至于偃之室也。”
子游做武城邑的宰,孔子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人才沒有?回答說:有個叫澹臺滅明的人,行事不走捷徑,不是公事,從來不到我的臥室里來。
徑。“徑”(徑)是形聲字,從彳坙聲:彳為類旁聲義旁,坙表聲且表(河流)橫過來插入義。“徑”便是橫插于大路的小路。行不由徑表示與道路有關即行走不抄小路。
偃:形聲字,從人匽聲:人為類旁,表示與人有關;匽為聲義旁,表聲且表被藏匿的女人義。“偃”的本義為進入藏匿處與女人發(fā)生兩性關系?!百茸忠蚨醒雠P義,又有放倒義,又有完成后的停止義?!百戎摇?在此指子游的私人臥室
澹臺滅明,澹臺是復姓,字子羽。乃是子游當武城宰時發(fā)現(xiàn)的人才,后入孔子門下,成為孔子晚年的弟子
行不由徑說明此人為人正派,公事公辦,不謀私利,不喜歡走后門。沒事不去子游臥室表明此人不拉關系,不結黨營私。臥室是個人的私密場所,是密談的地方,經(jīng)常出入別人臥室的人要么關系非一般,要么就是結黨營私,謀劃茍且之事。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將入門,策其馬曰:‘非敢后也,馬不進也。’”
孔子說:“孟之反不自夸。打敗仗時大家奔跑而他殿后。將要進入城門時,一邊鞭策擊馬,一邊說:‘不是我敢于殿后,乃是這匹馬跑不快啊’”。
伐:此處的“伐”字也可以視作“夸”字的同音替代。
殿:會意字,從尸從共從殳,構意為把一個人抬起后再丟手放下,讓其屁股墩地。“殿”的本義為屁股擊地。引申后,又指有夯筑臺基的宮殿。又轉指軍隊撤退時用為掩護的最后一部分,即殿后者。
孟之反,魯人,《左傳·哀公十一年》作“孟之側”。在和齊國的一次戰(zhàn)爭中,魯軍右?guī)煗?被齊軍追趕,孟之反殿后御敵,得以安全撤退。
這是孔子在表揚孟之反的謙讓,也是在告誡弟子們不要有點點貢獻就洋洋得意,這樣不會引起一些小人的妒忌而加害于自己。
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難乎免于今之世矣?!?/p>
孔子說:如果沒有祝鮀的花言巧語,就要有宋國宋朝的美貌,不然很難在當今之世免于災禍。
史載:祝鮀以佞諂被寵于靈公,宋朝以美色見愛于南子。祝鮀的巧言,宋朝的令色,都是孔子所厭惡的,但是事實是他倆都混得很好,而孔子在宋國一直得不到重用,不得不感慨,不靠巧言令色,就難免于災禍嗎?真是天下無道久矣。
這是孔子發(fā)牢騷的話,他自己也說過邦有道邦無道怎樣活著的道理,而不是這兩條,孔子在這里表現(xiàn)出了自己的嫉妒之心,難道我的仁道主張還不如他倆的一張嘴和一張臉嗎?真是豈有此理,令人憤慨。
子曰:“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也?”
孔子說:誰能夠出去不經(jīng)過門戶呢?為何沒有人行走這條道呢?
從家里出去,必須經(jīng)過大門,這個道理大家都知道,而且也是這么做的,沒有人爬屋頂出去。君王們也知道要一統(tǒng)天下,要實現(xiàn)仁政,自己要成為一個君子,但是可惜的是沒有任何君王去當個君子,執(zhí)行仁政??鬃釉谶@也是在發(fā)牢騷,他自認為是自己是仁政綱領的掌握者,布道者,但是卻沒有君王用他,有些郁悶哦。
子曰:“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p>
孔子說:“內(nèi)質(zhì)勝于文采就像野人,文采勝過內(nèi)質(zhì)就像(衙門內(nèi)的)文員。文采和內(nèi)質(zhì)并立,然后才是君子
質(zhì):會意字,金文從雙斤從貝:斤表早期銅幣(空首布)貝表貨貝。“質(zhì)”的本義有二:二者都是貨幣,引申出內(nèi)在本質(zhì)義;由二者可以互相交換,引申出質(zhì)押交換義。此處用為本質(zhì)、內(nèi)質(zhì)
文:此處“文”字,表示外在修飾,即形式美
野:會意字,甲骨文作“柱”,從林從士,構意為男子在野外樹林與女子茍合。進入全面農(nóng)耕社會,金文從里從予:里表壟植的莊稼地,予表兩性交合?!耙啊钡臉嬕馊詾槟信谝巴馄埡?。后來,詞義分化為二:一是野外,即鄉(xiāng)下;二是野合,即不正當?shù)哪信埡?。此處“野”字指野?即鄉(xiāng)下農(nóng)夫。
史:會意字,甲骨文從尹從口,構意為持筆記錄他人口述的話語?!笆贰钡谋玖x為史官,在此特指宰衙內(nèi)專管抄寫的文員。
現(xiàn)代人絕大部分都是文勝質(zhì),質(zhì)樸的一面被從小到大的環(huán)境慢慢的磨滅了,以至于文化知識很多,但缺乏點人性,老人摔倒了不敢扶,落水不敢救,見義不敢勇。君子們多了,才能引領社會風氣向好,小人多了,就日風向下。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p>
孔子說:“人的出生啊,直溜而下;蒙覆(難產(chǎn))而生出者,僥幸地分娩啊
生:“生”是依托象形字,乃是在表示青草的下部增添表示地面的一橫?!吧钡谋玖x為野草長出,即出生,引申后泛指生長,又由生長引申出生存義,引申出一生義。此處用為生育,即女人生孩子。
罔:“罔”是“網(wǎng)”的增符會意字?!熬W(wǎng)”是象形字,構形源自漁獵用的網(wǎng)具,增添表示逃亡的亡,便創(chuàng)設出增符會意字“罔”。“罔”的捕網(wǎng)義由轉注后的“網(wǎng)字所繼承,“罔”則表示引申后的蒙覆義。此處“罔”字作蒙覆講,即難產(chǎn)而生不出來。
孔子以人的出生來說明上文的“誰能出不由戶”,古人遠取諸物,近取諸身,生育在古代是非常大的事,所以經(jīng)常被引用。老子的《道德經(jīng)》里有多處引用。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p>
孔子說:知道它的人,不如喜歡它的人,喜歡它的人,不如以此為樂的人。
這是對一件事情的喜歡做的層次。只有那些把做某件事當成快樂的人,才能在某件事上取得非凡的成就。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首先要讓孩子慢慢的喜歡,然后以此為樂,他才會主動花時間去學習,而不用家長天天耳提面命的催著學習,尤其是那些希望孩子在某方面取得成就的家長。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孔子說:中等資質(zhì)以上的人,可以跟他講上等的學問,中等資質(zhì)以下的人,不可以跟他講上等的學問。
孔子在后文還有講:唯上知和下愚不移。上等的學問是需要一定慧根的,跟那些沒有慧根的人講上等學問,就是對牛彈琴,浪費口舌。譬如你跟一個一心只想賺錢的人談道德,談理想,談治國愛民,他全當耳邊風,心里想著你這個傻子,賺到錢才是真實的,理想管個毛錢用啊。
樊遲問知。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眴柸省T唬骸叭收呦入y而后獲,可謂仁矣?!?/p>
樊遲問怎樣叫智慧,孔子說:“致力于民眾的要義,是恭敬于鬼神但又遠離鬼神,這樣做
就是智慧了樊費遲又問,怎么做才算仁,孔子說;“先遇困難而后有所收獲,這就可以叫作仁了
知,此處用為智慧。漢墓出土的定州竹簡本《論語》,兩個“知”字均寫作“智
務:“務”(務)是“孜”的本義轉注字?!白巍弊謴拿瑥闹?構意源自將矛用力捅出去。在“孜”下增添力旁,便創(chuàng)設出轉注字“務”,承繼初文的用力插出義。引申后又有致力、從事義。此處同《學而篇》“君子務本”,可譯為致
義。即義理和信義(俗稱講義氣)。又由義理引申指意義。此處用為意義
樊遲是孔門弟子中善于提問的學生,曾多次向孔子詢問“仁”和“知”以及“崇德、修愿、辯惑”等問題。還向孔子問過令孔子大發(fā)雷霆的“學稼”、“為圃”問題。為什么孔子將“務民之義”歸結為“敬鬼神而遠之”,并賦之于“知。此話的背景是孔子在給樊遲講說,如何做一個聰明的縉紳先生,即喪葬禮儀中的執(zhí)事先生,孔子的回答是:敬鬼神而遠之。言外之意是說:你不能不信鬼神的存在,否則你何以讓民眾祭拜鬼神?但是,你又不能讓鬼神附在自己身上,以鬼神自居。因為鬼神原本就不存在的。這是一句特殊背景下的特定回答。對孔子而言,這個囚徒困境式的難題,又是一個理發(fā)師悖論!定州漢墓竹簡為“敬鬼而遠之,無“神”字。如果你是一個壓根不相信鬼神處處存在的執(zhí)事先生,你會怎樣回這一問題
樊遲問仁,同樣在這樣一個前提背景下,即怎樣做一個有仁德的執(zhí)事先生,孔子認為,付出了艱苦努力后有所收獲,這便是具有仁德的執(zhí)事先生
鬼神的存在與否我們無法證明,也無法證偽。我們對于未知的東西保持一顆恭敬的心總是沒有錯的,但是我們不能把自己陷進去,去成為未知的鬼神來糊弄別人。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笨鬃诱f:“有智慧的人快樂于水,有仁德的人快樂于山。智者喜歡水的運動,仁者喜歡山的沉靜。智者得到快樂,仁者得到長壽?!?/p>
這是一段名言,至今仍被人們引用。
用山、水的特性類比仁者、智者,可謂恰當:作為君子品性的仁,其寧靜、穩(wěn)固、長久有如山;作為君子才干的智,其靈動、變遷、目的恒定有如水之向下。智者快樂,不僅因為能夠解決他人難以解決的難題,而且因為他了解人生的方向意義而快樂。仁者長壽,不僅因為內(nèi)心世界充斥著愛而沉穩(wěn),更因為他關注的是他人的幸福而無所謂一己的喜怒哀樂,無私無欲,因而長久恒定。
我們生活的目標就是要成為智者和仁者,快樂的活到長壽,而不是過度的追求財富而導致身體,家庭出現(xiàn)問題,錢是掙到了,但是人生活的不快樂,也不長壽或者病懨懨生活下半生。但是現(xiàn)代社會追求財富的滾滾洪流席卷大地,你能否保持一顆仁知的心呢?
子曰:“齊一變,至于魯;魯一變,至于道?!?/p>
孔子說:“齊國經(jīng)歷了一次變革,達到魯國(的禮制風俗)。魯國經(jīng)歷一次變革,就會升至于道的程度)?!?/p>
孔子心中秉持的是五百年前周公制訂的政治禮儀,孔子堅信“今不如昔”。因此,孔子很少談變革,談得最多的是克己復禮。因此,孔子所說的“變”,是要認真辨析的。
春秋末季,齊國經(jīng)過變革,成為“五霸”之一的強國,國力比魯國要強許多,,顯然,齊國從變革中獲得的東西,是社會的經(jīng)濟實力和政治人物。齊國的“變”,是對舊的禮制的革命。但是在身為縉紳先生的孔子的眼中,魯國是周公的后代,,保留的西周禮制和風俗最多。凡強盛者,一定是周公之道的實施。所以孔子的變,必須是復古之道。否則,便是禮崩樂壞。顯然,孔子是在瞎說,是在指鹿為馬。
所以,齊國終于沒有“變”,沒有至魯國;魯也沒有變,更沒有至達“道”,結局是,孔子死后不久,魯國就被楚國吞亡。鼓吹周公之制的孔子是否要對魯國的滅亡承擔一定的責任?
孔子的“變”是開歷史倒車:肯定行不通??鬃硬坏隰攪胁煌?“周游列國”也沒有人聽??鬃咏K于只是教育家、思想家,而不是政治家,終于只是位浸淫于禮儀風俗和君子德行的校長和執(zhí)事先生。至于后來孔子成為“大成至圣文宣王”,那是封建帝王們認為孔子說的話,不管真話假話,都有可以利用的價值
孔子完全沒有意識到社會的變遷過程,文化的演變是不可逆的。反過來想一想,如果以前的文化真的那么好,為什么不能保持至今,就是因為它適應不了當時社會的發(fā)展需要而不得不出現(xiàn)變化,這種變化不是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是整個社會群體的自動演變。到了孟子時代,孟子就不像孔子那樣,死守周禮,而是采用權變的策略來勸導君王們行仁政。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孔子說:“觚不像個觚,這是觚嗎!這是觚嗎!”
觚:“觚”是“瓠”的假借字。“瓠”是會意字,從瓜從夸,本義指長條狀的氨瓜?!磅苯璧男?、音、義,以角置換本字的夸,表示用牛角制作的飲酒器此飲酒器之所以名“觚”,根源在于觚通常獨自使用(用于一個人的自斟自飲)不像爵杯要與尊鼎豆相配套。注意,“孤”也是一個從“瓠”假借而出的假借字。
上古時代的觚是牛角做的飲酒器,春秋時的觚已是青銅制作的盛酒器了??鬃痈袊@名實不符,既有世風日下的悲嘆,又有一番懷才不遇的孤獨。自己就像個孤獨的觚,沒有歸之一類的“爵和尊”
孔子通過說觚來影射當時的禮制,邦國雖都有禮制,但是已不是以前的周禮,跟孔子要復禮的禮相差甚遠,所以才發(fā)出此等感嘆。
宰我問曰:“仁者,雖告之曰:‘井有仁焉?!鋸闹??”
子曰:“何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宰我問:“有一個仁者,如果告訴他說:井底下有仁,,他會從這里跳下去嗎?”孔子說:“為什么要這樣呢?君子可以前往(獻身),但不可陷害于他??梢云垓_他,不可以玩弄他。
逝:會意字,從辵從折,辵以道路表示行走,折表樹木被砍伐,逝的詞義有二:一是由砍伐后的樹被運走,引申出前往和離去義;二是由樹木被砍伐引申出死亡義。此處“逝”與“陷”相對應。“逝”字用為前往,但詞義與往不同,“逝”有往而不復返義。
陷:“陷”是“臽”的本義轉注字。臽字從人從臼,本義為一人掉入陷坑之中。在右邊增添表示臺階的阝(阜),便創(chuàng)設出轉注字“陷”,承繼初文的本義。此處用于陷落、陷害,含有使之落井義。
欺:“欺”是“期”的假借字。期字從月從其,本義為月亮的盈、虧、朔周期,即確定不移的時間周期?!捌邸苯琛捌凇钡男?、音、義,以欠置換本字的月,表示張口說出的日期,即虛假而不可實現(xiàn)的日期?!捌邸钡谋玖x為欺騙
罔。此處“罔”字作“網(wǎng)”講,即用網(wǎng)捕獲他,含有戲弄的意思(為了玩弄,多次網(wǎng)住又放掉)。
仁者有著自己強烈的目標,你可以欺騙他,但是不可能改變他追求的方向,也能夠殺身成仁。
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 ,亦可以弗畔矣夫!”
孔子說:“君子廣泛學習文獻典籍,用禮儀約束自己的行為,,也就可以不違背仁德了?!?/p>
畔:“畔”是“判”的假借字,“判”字從半從刀,構意為將物體從中剖析為兩半,“畔”借判的形、音、義,以田置換本字的刀,表示從田塊中剖分出來的地畔,此處“畔”是“叛”字的通假(“叛”字也是一個從“判”假借而出的假借字),即別字。“弗畔”即不反版,不違背,
香港中文大學以“博學于文,約之以禮”為校訓
現(xiàn)代社會由于我國執(zhí)行計劃生育幾十年,產(chǎn)生了很多獨生子女,就一個小孩,顯得就特別珍貴,培養(yǎng)上就希望他傾盡全力,學的東西可謂多矣,周末時間也是排的滿滿的輔導班,但是很多家長卻沒有身體力行的教導他們禮儀規(guī)矩,長大后,知識那是相當豐富,但是人品確實不行,屢屢做出令父母痛心的事,這就是從小沒有約之以禮的緣故,我們做家長千萬不可忽視。
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
孔子拜見南子。子路不高興??鬃訉Υ耸掳l(fā)誓說:我要是有什么說不出口的事,讓上天厭棄我,讓上天厭棄我。
南子,春秋時衛(wèi)靈公夫人,宋女,貌美,年輕未嫁時與宋公子朝私通??鬃釉谛l(wèi)時,曾去謁見南子。此事子路當面向孔子表示“不悅”。身材偉岸,一表人才的孔子情緒十分激動,有口難辯,只好對天立誓:如果與南子有什么見不得人的事,讓天懲罰我??鬃訛槭裁匆ヒ娔献?因為宋國的朝政實權在南子手中,衛(wèi)靈公是個妻管嚴
前文與宋朝之美的話,南子比較喜歡美男子。孔子為了能從政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抱負,也是夠拼的,冒著很大的風險去見南子。性格直爽的子路率先發(fā)問,質(zhì)疑老師,老師趕快發(fā)誓說,我不是去出賣色相的。
子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
孔子說:中庸作為仁德的話,仁政的目的也就實現(xiàn)了??上姾芫枚紱]有見到
孔子后人子思寫了篇《中庸》,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中庸是對君子們而講的,也就是邦國的統(tǒng)治精英們,如果他們能做到中庸之道,則天下太平,百姓安樂??上У氖?,自古至今,少有君子啊。
子貢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
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p>
子貢說:“如果有人廣博地施惠于民眾,從而能夠救助民眾。這樣做怎樣呢?可以稱得上是仁者嗎?”孔子說:“何至于是仁,應該是圣了。堯舜他們猶然未能做到啊。所謂仁者,自己想站立不倒就幫助他人站起來,自己想至達目標就幫助他人走向目標。能夠從自身感悟(通曉并理解他人),可以說是仁者的方向啊?!?/p>
施:此處用為給予。
濟?!皾?濟)是形聲字,從水齊聲:水為類旁,表示與水有關:齊為聲義旁,表聲且表禾麥抽穗拔高后的齊整義。“濟”的本義為水從高處向低處流動最終一樣平。引申后,又有富人對窮人的接濟、救助義。又引申形容很多,如人才濟濟。此處用其救濟義。
?。骸安 笔恰梆凇钡谋玖x轉注字?!梆凇弊旨坠俏淖鳌啊?構意為一個人躺在床上發(fā)燒出汗。在下增添表示發(fā)熱的丙,便創(chuàng)設出轉注字“病”,承繼初文的本義(“疒”則成為漢字形聲系統(tǒng)的類旁)。“病”在此作患病講,可譯為未治愈,即未能實現(xiàn)
達。此處用其至達義
譬:“譬”是“劈”的假借字。“劈”字從刀辟聲,本義為用刀將物體騁開
“譬”借“劈”的形、音、義,以言置換本字的刀,表示將事物劈分開來,告訴他人,“譬”在此用為感悟(知曉)
在孔子的心目中,上等人分為三種,即圣人、仁人和君子??鬃哟斯?jié)將“仁、圣”對舉:“仁”是一種品行,也是一種精神境界;“圣”則包括了成就和功業(yè)。如本節(jié)的施惠于民且能濟眾??鬃佑终J為:傳說中的“堯舜”也未能實現(xiàn)圣人應建立的功業(yè),孔子還認為,所謂仁者,需要由己度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需要由自身始,“能近取譬”,這就是仁者的方向啊。
堯舜時代生產(chǎn)力低下,生產(chǎn)工具極其落后,大家普遍處于吃不飽,穿不暖的狀態(tài),何談博博施于民而能濟眾。就是到了子貢那個時代,也是物質(zhì)極度匱乏,經(jīng)常鬧饑荒。圣人可不是那么容易做的。子貢啊,給你個做仁者的方向吧,好好努力。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