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稱為“七絕圣手”,縱觀整個唐代,只有李白可與他的七絕詩相提并論。
他被稱為“詩家夫子”,在群星璀燦的詩壇,得此稱號足見他詩歌成就之斐然。
他是著名的邊塞詩人,“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千百年后讀來依然讓人熱血澎湃。
他寫的送別詩也是一絕,“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在新冠疫情初起時給人守望相助的力量。
他,就是王昌齡。在唐代詩人中,王昌齡或許不是最負(fù)盛名的,卻也閃耀著獨一無二的光芒。
唐武則天圣歷元年(698年),王昌齡出生在山西太原。
唐玄宗開元八年庚申(720年)前后,王昌齡曾居嵩山學(xué)道。
唐開元十一年癸亥(723年)前后,王昌齡客河?xùn)|并州、潞州。
這就是在史料記載中能了解到的王昌齡26歲前的基本簡歷,寥寥數(shù)語,平淡無奇。只知他早年貧賤,困于農(nóng)耕。
同樣是在開元十一年,唐玄宗李隆基推行軍事改革,廢止府兵制,建立募兵制,從關(guān)內(nèi)招募壯丁去鎮(zhèn)守邊塞。由此,掀起了一股文人從軍熱潮。
第二年,有志青年王昌齡響應(yīng)號召,報名參軍,開啟了自己的戍邊衛(wèi)國之路。
于是,大漠與風(fēng)沙,戰(zhàn)爭與死亡,成為了王昌齡最常面對的生活,也給予了他無限的創(chuàng)作熱情。
正是在西北邊塞這段人生最艱苦最危險的時期,王昌齡用沉雄悲壯的豪情譜寫了一曲曲雄渾磅礴、瑰麗壯美的邊塞詩篇。
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這首王昌齡最具代表性的邊塞詩《出塞》,感嘆邊戰(zhàn)不斷以及國無良將,反映出人民要求平息邊患享受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被明代著名文學(xué)家、“后七子”領(lǐng)袖李攀龍推為唐人七絕壓卷之作。
當(dāng)然,還有組詩作品《從軍行七首》。這組詩以內(nèi)容相關(guān)的七首詩形成連章,反映了復(fù)雜豐富的邊塞生活,意境蒼涼,慷慨激昂,充分顯示出盛唐氣象。
其中,《從軍行七首·其四》所抒發(fā)的保衛(wèi)國家的豪情壯志,尤其令人動容。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guān)。
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可以說,這段與眾不同的歲月,成就了王昌齡邊塞詩人先驅(qū)的地位。
短暫的邊塞生活結(jié)束之后,王昌齡開始向著更大的夢想前進。
開元十五年,王昌齡應(yīng)進士試時一舉登第,被授予秘書省校書郎。
不過,性子豪爽耿直、不阿諛權(quán)貴,讓他的仕途之路并不順利。
在秘書省待了有七八年,一直得不到升遷。王昌齡終究心有不甘,于是在開元二十二年,36歲的他又考了“博學(xué)宏詞科”,并再次登第。
然而,二次登第后官職仍舊未見升遷,僅被授予汜水尉??茍鲱H為得意,仕途卻明顯失意,王昌齡受到打擊。
在做了汜水尉數(shù)年后,開元二十六年,41歲的王昌齡因事獲罪,被遠(yuǎn)貶荒僻的嶺南。次年,遇赦北還,歲末任江寧(今南京)丞。
在江寧丞任上期間,王昌齡曾因事暫至長安,與辛漸、李白、王維等人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
一日,辛漸由潤州(今鎮(zhèn)江)渡江,取道揚州,北上洛陽。王昌齡陪他從江寧到潤州,然后分手送別。
即景生情,他有感而發(fā),寫下了流傳千古的送別詩《芙蓉樓送辛漸二首》 。
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span>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芙蓉樓送辛漸二首·其一》
王昌齡托辛漸給洛陽親友帶去的口信,不是通常的報平安,而是表露自己依然冰清玉潔、堅持操守的心跡。
個中彰顯的不肯妥協(xié)的精神,是對那些污蔑之詞最有力的回?fù)簟?/span>
任職江寧丞八載后,五十一歲的王昌齡再次被貶為龍標(biāo)(今湖南黔陽)尉。
李白聽說王昌齡被貶為龍標(biāo)尉,特地寫詩寄送,予以安慰: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biāo)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fēng)直到夜郎西?!?/span>
在龍標(biāo),王昌齡度過了又一個八年時光。在這期間,他寫下了另一首被后世廣為傳誦的送別詩《送柴侍御》:
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
云雨相同,明月共睹,送別沒有離傷。王昌齡用看似樂觀的態(tài)度寬慰友人,卻將篤厚的友情和濃濃的離愁,滲透在字里行間。
王昌齡的詩歌不局限于邊塞詩和送別詩。跟大多數(shù)文人墨客一樣,王昌齡也是一位愛荷、詠荷的人士。
任龍標(biāo)尉期間,一次,王昌齡獨自一人在龍標(biāo)城外游玩,在東溪的荷池,見當(dāng)?shù)厍蹰L的公主、蠻女阿朵在荷池采蓮唱歌的情景,深深被其所吸引,遂作《采蓮曲二首》:
吳姬越艷楚王妃,爭弄蓮舟水濕衣。
來時浦口花迎入,采罷江頭月送歸。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既寫荷也寫人,將人與荷花的美好渲染到淋漓盡致,詩情畫意,令人遐想。
看得出來,經(jīng)歷了官宦沉浮,人至晚年的王昌齡,開始享受歲月靜好。只可惜,這樣的好光景并未持續(xù)太久。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fā)。第二年,59歲的王昌齡途徑亳州歸鄉(xiāng)探家,被亳州刺史閭丘曉殘忍殺害,原因據(jù)信是妒才。
整個大唐文壇為之震驚不已,紛紛斥責(zé)閭丘曉的殘暴罪行。
好在天道輪回。
王昌齡去世第二年,河南節(jié)度使張鎬奉命率軍平定安史之亂,為解宋州之圍,令亳州刺史閭丘曉救援。
閭丘曉故意拖延,按兵不動,致使宋州陷落。張鎬大怒,以貽誤軍機罪處死閭丘曉。
行刑時,閭丘曉乞求張鎬放他一條生路:“有親,乞貸余命?!?/span>
張鎬反問道:“王昌齡之親,欲與誰養(yǎng)?”閭丘曉無言以對,隨后被張鎬杖斃。
冤仇算是得報,但那個“七絕圣手”再也回不來了。
回顧王昌齡的一生,無論是邊塞從軍,還是仕途從政,他的初心都未曾更改,始終堅守自己的玉壺冰心。
時光流轉(zhuǎn),滄海桑田。千年前的這一顆玉壺冰心,已成為照亮我們?nèi)松缆返拿鳠簟?/span>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