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又稱“按摩”,是中醫(yī)學中一種古老的治病方法。它具有舒筋活絡、理氣活血、祛風除寒、消腫鎮(zhèn)痛的作用;可改善循環(huán),增強關節(jié)及其周圍組織的物質代謝與營養(yǎng);對于痹證的慢性期或恢復期,尤其是類風濕關節(jié)炎疼痛控制之后,施行推拿療法,對于加快關節(jié)功能的恢復,有重要作用。此法作為恢復關節(jié)功能的輔助療法,具有效果好、簡便易行的特點,多數(shù)患者可自行治療。
施行推拿療法,應由輕漸重,由點到面,由慢而快,由短至長。即推拿或按摩從主要部位開始,有計劃有步驟地漸漸擴展;用力必須由輕漸重,逐漸升級,以使患者能忍受為度,切忌暴力,以免造成骨折或損傷軟組織;推拿速度應該由慢漸快,達到患者無不適為度;首次推拿時間由5~10分鐘開始,逐漸延長到30~50分鐘,以不引起患者過度倦勞或疼痛為宜。
①推拿開始,先輕撫幾遍手背及手指。
②捻動手指腫脹之關節(jié)。腫脹最明顯的關節(jié)宜先揉,多捻多揉,捻揉的時間視病情而定。病重的多捻揉一些時間。企圖次就揉好是不可能的,往往需要幾次或多次才能好轉。一般在手指的兩側及上下都要揉捻。
③在手指上按、揉、抻、彈。即在上述手法基礎上,按壓揉散指關節(jié)深處。腕關節(jié)的“總筋”(腕橫紋中點)處要多按、多揉。按后不散開就揉,揉一會再按,目的是舒筋活絡。然后,伸拉手指關節(jié),一手握住上節(jié),一手握住下節(jié),緩緩抻拉,使攣縮的韌帶和重疊的指骨拉開,拉不開時,往回再拉,一送一拉,拉開時有“咔”的響聲,指背就平展了。指關節(jié)拉開了,功能就能暫時恢復。實在拉不開的,不可勉強,以免拉傷韌帶。拉完之后要彈,彈時患者感到疼痛,往回抽手,但彈幾下為好,因為它能開通關脈。關脈就是關節(jié)的血脈,即絡脈的意思,彈不僅能開通被彈關節(jié),而且還可能使其他關節(jié)的絡脈也通開。因為彈能振動全身,所以彈的功能能通達全身。
④運動手指關節(jié),看看關節(jié)能屈伸的程度和滑利情況。再手使患者手腕內(nèi)收,另一手用拇指和中指捏陽溪、陽谷穴,使腕關節(jié)松動,力爭恢復內(nèi)收、背伸功能,然后掐合谷穴,最后輕輕撫幾遍結束手部治療。
在肘關節(jié)施用撫、按、揉等手法。主要是在曲澤、尺澤穴處按、揉,曲池、少海、手三里等穴外用拿法,以及內(nèi)收、運動肘關節(jié)等。
在下肢施以壓、揉、按等手法。術者一手輕撫患者下肢后,托起足跟,另一手扶住膝關節(jié),搖動髖關節(jié),屈伸膝、踝關節(jié),看運動功能是否受限。然后做膝胸試驗,盡量使膝貼近胸部,同時加壓,使膝關節(jié)盡可能達到125°屈部位,就在痛處揉、按,特別是皮下有結節(jié)和腫脹之處要多揉些時間。下壓、運動關節(jié)時,要以患者能忍受為度,不可強壓造成損傷。必須在不損傷的前提下,提高其運動功能。在下肢氣街、氣沖、髀關、血海、伏兔、三陰交、陰市、足三里、解溪、金門、申脈等穴上用按法;在下肢內(nèi)、外側用拿法;在下肢前面用推法。然后,在下肢上拍、叩、輕撫結束。
(1)局部存在急性靜脈炎、淋巴管炎及各種皮膚病(如皮炎、濕疹、痤瘡、局部化膿及感染等)時,禁用此法
(2)治療時必須在患者保持身心安靜、肌肉與關節(jié)松弛的狀態(tài)中進行。
(3)過饑、過飽的情況下,不宜使用本法
(4)對于類風濕患者,推拿或按摩可與物理療法和練功體操結合使用,則效果更佳,一般可先行理療,再進行推拿,最后做練功體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