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篇十一
(十六)
原文: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span lang="EN-US">
白話:
季氏比天子王朝的周公還富有,而冉求還繼續(xù)為他聚斂財富??鬃诱f:“他不再是我的學生了!小子們,你們都可以鳴起鼓去聲討他?!?span lang="EN-US">
感悟:
季氏是魯國(山東)的大夫,這里的周公是天子王朝(洛陽)世襲周公旦的后裔,周公的地位勝過季氏,擁有的財富按理應勝過季氏,但現在顛倒過來了,季氏的財富超過了周公,這種行為是孔子反對的,而孔子的學生冉求卻幫助季氏繼續(xù)斂財,孔子很生氣,斷絕了師生關系并支持學生們去聲討冉求,更深一層含義是聲討季氏。
孔子給人的感覺是溫、良、恭、儉、讓,這是對待正常情況的人群的,如果遇到不符合禮制的非正常情況,他是果斷決絕的,不會顧及師生之情。
(十七)
原文:
“柴也愚,參也魯,師也辟,由也喭?!?span lang="EN-US">
白話:
“柴的性子愚直,參的性子魯鈍,師的性子偏辟,由的性子剛猛?!?span lang="EN-US">
感悟:
柴是高柴,孔子說他愚直,為什么呢?《家語》記載他“不踩別人的影子,不殺剛醒來的蟲子,不折正在生長的樹木,為親人守喪哭出了血有三年之久。”可見他很仁慈,但孔子認為他過于仁慈了,偏離了中道,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仁慈,所以說他的性子有些愚蠢耿直。
參是曾參,就是那個說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人,孔子說他魯鈍,為什么呢?曾參做事一板一眼,謹慎保守,在靈活變通上比較欠缺,所以孔子說他魯鈍。
師是子張,孔子說他偏辟,為什么呢?子張有才華,志向遠大,但喜歡夸夸其談,言過其實,所以孔子說他偏辟,通俗來講就是不踏實,喜歡走偏門捷徑。
由是子路,《論語》中經常出現,他的特點就是勇敢不怕死,從另一面看就是草率沖動,經常做一些不計后果的事情,孔子說他的特點是剛猛,這不是夸獎,而是批評。
(十八)
原文:
子曰:“回也其庶乎,屢空。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span lang="EN-US">
白話:
孔子說:“顏回啊,他(在踐行大道上)差不多了,但總是活在貧窮中。端木賜沒有受公家之命而經營貨殖,他猜物價時卻總是猜中了?!?span lang="EN-US">
感悟:
顏回的智商、才華、品德遠超端木賜(子貢),但始終賺不到錢,活在貧窮之中。而端木賜隨便做什么生意都能賺錢,歷史上記載他富可敵國。
也許孔子對兩個學生的不同命運感到奇怪,決定一個人窮富的因素究竟是什么呢?
可以通過學習來改變嗎?如果可以,為什么最聰明好學的顏回改變不了貧窮??梢酝ㄟ^品德修養(yǎng)來改變嗎?如果可以,為什么品德修養(yǎng)深厚的顏回改變不了貧窮。如果不能通過學習和修養(yǎng)品德來改變貧窮,那就參考孔子的態(tài)度: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符合道義的錢努力去賺,多多益善,不要在乎面子,也不要怕辛苦。如果努力了依然賺不到錢,那就去做不太花錢的自己喜歡的事情。
(十九)
原文:
子張問善人之道。子曰:“不踐跡,亦不入于室?!?span lang="EN-US">
白話:
子張問善人的行為。孔子說:“善人能夠不踩著前人的腳印走,但也進不了室內。”
感悟:
子張請教孔子如何做一個好人,孔子說好人做好事是出于良心而自然做出來的,沒有具體的行為,這是什么意思呢?比如有個老人想過馬路,于是張三扶他過了馬路,我們說張三是個好人。如果你想學習張三做個好人,不只是學習他扶老人過馬路這個具體的行為,而是學習他助人為樂的善良之心。
孔子說“不踐跡,亦不入于室”,意思是說:你想做好人,不必模仿好人的某個具體行為(比如撿錢交給警察,扶老人過馬路等),因為那不是善良的本質。不過呢,在你不明白善良的本質之前,你可以去模仿好人的具體行為,在模仿的過程中你就能認識到善良的本質。當你認識了善良的本質,你才真正懂得如何做一個好人。
(二十)
原文:
子曰:“論篤是與,君子者乎?色莊者乎?”
白話:
孔子說:“只聽他言論上篤實就去稱贊他,哪知他是一個真君子呢?還是裝出來的莊重容貌?
感悟:
俗話說“知人知面不知心”,孔子也知道真正認識一個人是不容易的,不要去看一個人說了什么,也不要看他的臉色有多莊重誠懇,這些都是可以偽裝出來的。真正認識一個人需要足夠的時間去相處,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