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讀書是教書育人的根本(2)
三是讀書能使教師擁有源頭活水而不斷提高業(yè)務能力和教學水平。教書育人的過程是一個彼此交流融合的過程。在這個漫長的征程中,好書是我們走出困境、踏上坦途的一把鑰匙。從一個心靈走向另一個心靈的道路注定是艱難的,而選擇了這個職業(yè),也就要勇敢地迎接這個挑戰(zhàn)。通往終點的道路,也許會有很多。只有多讀書,讀好書,從書中尋找教育靈感,才會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而深厚的文化底蘊是教師育人的“根”。只有具備這種豐厚的文化底蘊,才能開闊視野,豐富教學經(jīng)驗,增強能力素質,提高管理水平;只有具備這種底蘊,才能強化課型創(chuàng)新,優(yōu)化教材設計,詩化教學語言,豐富教學手段;只有具備這種底蘊,課堂教學才能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具有感染力、親和力和影響力;只有具備這種底蘊,才能立足課堂,超越課堂,自創(chuàng)新路;也只有具備這種底蘊,教學才富有情趣,才能有生命力的教學。有了文化底蘊的教學法,可以使教學更生動,更鮮活,更具有力度和厚重感;有了文化底蘊的教學法,可以使教學更具有感染力和實效性。 課堂是個大熔爐,既造就了學生,也檢驗了教師。一堂課要上好,必須首先設計好導入,使學生的注意力轉向課堂,轉向老師。導入可以設計得新穎,有深度,從而使這堂課上得有深度,有趣味,滿足學生求知的欲望。只有讓學生有這種滿足感、新鮮感,才能讓學生喜歡這個教師,乃至這門課。只有不斷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胃口,才能激發(fā)學生上好一節(jié)課的欲望,才能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在黨校這些年,我在中共中央黨校理論培訓班學習過兩次共有九個月,觀察到不少教學高手課堂教學,揮灑寫意,舉重若輕,聆聽講座、講演,猶如天籟傳來。說理處,振聾發(fā)聵,醍醐灌頂;激辯處,警言妙語,珠聯(lián)璧合,談吐之間,富有新意,出神入化,口吐珠玉,妙趣橫生;聽他們的課,似雨露潤心,使人獲益終身。經(jīng)考究其原因,這全仰仗于他們的求知識、做學問、勤讀書的功夫。所以,我認為,讀書使自己變得廣博應是一條捷徑。于是在黨校的開頭幾年,我下決心讀有關《教育學》方面的書,研究教學方法,以盡快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學相長”、“誨人不倦”為樂,終于讓他的“仁政”思想得以傳承;孟子以“師不必賢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為原則,因材施教,終于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為理念,學以致用,鍥而不舍;韓愈以“業(yè)精于勤”、“師意不師辭”為宗旨,著《師說》,駁“道統(tǒng)”;還有柏拉圖用“音樂是求心靈的美善”的教育思想,寫了著名的《理想國》;亞里士多德從“理論理性”的學說出發(fā),提出了“文雅”之說;夸美紐斯的《大教學論》更是內(nèi)容豐富,高瞻遠矚;而杜威的學說“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更加前衛(wèi);蘇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更是“心靈的藝術”;赫爾岑說:“不去讀書就沒有真正的教育,同時也不能有什么鑒別力。”還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鎮(zhèn)西、魏書生等等。這些教育家,他們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與發(fā)現(xiàn),讓他們獲得了最大的成功與快樂,而這正是所獲得的碩果。讀了這些理論著作以后,我的心更加透徹了,從事教學工作更自信了,使我更自覺地對這些經(jīng)驗的汲取,刻意仿效先賢們的教學技巧,認真研究教學方法。從他們的言行中,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我覺得當教師,做教學工作,貴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會“善”。我想,倘若教師沒有真情,學員缺乏感動,而僅僅靠說理來教育,是很難取得成效的。而感動是心靈覺醒的前兆,是生命燃燒的火種,在感動中教育,會使學員在潛移默化中升華人格,陶冶性靈。從某種意義上說,感動就是教育的真諦。怎樣求真?只有讀書,我們才能擁有源頭活水,滋潤學員求知若渴的心田;只有讀書,我們才能生成新的信息,較好地與學員進行心靈的溝通與傳遞;只有讀書,我們才能出色地引領學員讀書,才能讓學員因我們的存在而更加出色;只有讀書,我們才能更好地走近學員,直至走進學員。在課堂中,我用讀書學到的知識和教學技藝,注意尋找與教學對象交流與溝通的橋梁,以傾情的演講,感情豐富的敘述,開啟教學對象的心靈,點燃他們智慧的火花,贏得了熱烈的掌聲,使我有一種收獲碩果的快慰。每當聽眾在向我表達著他們對我的感激和敬意時,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動,我總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種最崇高的價值。毫不避諱地說,這種崇高,正是我在讀書工程中所獲得的最大的收獲,是我不斷學習、不斷完善的具體表現(xiàn),這就是師德!這就是師魂!雖然我缺乏陶行知先生那種拼命的工作熱情,沒有蘇霍姆林斯基的那種敏銳的眼光,更沒有孔子的聰慧心智,但我已嘗到了教書育人工作中的甜頭,生活中以獲得了充實與滿足。我很慶幸自己是一名教師,因為教師這個職業(yè)能夠獲得千萬人的信任,擁有千百人的愛戴,因為教師能夠真正體驗到人生歷程中最寶貴的真情。教學生涯,讓我逐漸體會到了作為一名教師的快樂,讓我體味到了當教師的崇高,也讓我領悟到了作為教師的成功的真諦就是完善生命。沉于斯,樂于斯,我心甘情愿在教育大師們的著作的陶冶下,成為一位快樂游弋于黨校教育教學的教師。所以,一直以來,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經(jīng)驗為借鑒,堅持“認真負責”處世,以“嚴于律己,寬于待人”為原則,做到:教書育人,言行正直,不同流俗,言傳身教,以身作則,說到做到,從不失信;尊重學員,一視同仁;講求效率,仔細認真;精讀細講,教學相長。在教學上,堅持教學嚴肅認真,一絲不茍。每課前都寫成詳細的講稿,堂上聲調爽朗,語言穩(wěn)重,字字句句都能送入學員之耳;講解分析,取譬論證,明確清晰,深入淺出,盡可能使學員精力集中,久不疲倦。由此,我覺得做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也并不是如“蜀道之難”。只要我們不斷的加強理論學習,不斷積累經(jīng)驗,長期地保持一顆“務實求真”之心,力所能及的把每堂課教學,就會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四是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教書育人工作。博覽群書,厚積薄發(fā) 。莊子曾說,“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教師是個終身學習的職業(yè)。如果不讀書,則如無本之腐木,無源之死水,教學生命不會長久。只有不斷地讀書,才不至于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才不至于言語干癟、言之無物,才不至于產(chǎn)生力不從心、捉襟見肘的尷尬。多財善賈、長袖善舞,沒有知識的補充和積累,我們就會落后于時代。當今社會知識更新極快,曾有人說:“一年不學習,自己知道;兩年不學習,同事知道;三年不學習,學生知道。”只有不斷地讀書,我們才能擁有源頭活水,滋潤學生求知若渴的心田;只有不斷地讀書,我們才能生成新的信息,與學生進行心靈的溝通與傳遞;只有不斷地讀書,我們才能引領學生讀書;只有不斷地讀書,我們才能促進教育發(fā)展。有一位教育家說過,教師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一旦今日停止成長,明日就將停止教學。我認為,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態(tài)度,比態(tài)度更重要的是毅力。任何人都可以使夢想成為現(xiàn)實,但首先你必須擁有能夠實現(xiàn)這一夢想的信念。有信念自有毅力,有毅力才能成功。身為教師,必須成為學習者。“做一輩子教師”必須“一輩子學做教師”。教師只有再度成為學生,才能與時俱進,不斷以全新的眼光來觀察和指導整個教育過程。使廣大教師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教書育人工作。在教書工作中,我也深深體會到,教,然后知困;讀,然后知不足。“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任爾東南西北風,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天愛讀書容易,一輩子愛讀書不易,作為教師要不斷的 “充電”、“蓄能”、“吸氧”、“補鈣”,不斷接受“源頭活水”。所以,我在繁重的教學壓力之下,忙于備課、上課、批改作業(yè)之外,以皓首窮經(jīng)“寫爛千支筆,讀破萬卷書”的精神,利用一切余閑去廣泛涉獵。擠出時間,見縫插針,捧書靜讀,沐浴書香。如此讀書,使我的知識逐步淵博深廣,資源源源而來。功到自然成,教學起來得心應手,左右逢源。比如說,教書需要有口才,有語言表達能力。做一名優(yōu)秀教師必須言能明志,出口能成章,下筆能成文,每堂課,哪怕是一次發(fā)言、一個報告,都要精心準備,不斷讓自己鮮明起來,使聽者在怦然心動之中產(chǎn)生“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之感。古人說:“三日不讀,便覺語言無味,面目可憎”。而讀書是教師學習語言文學的重要途徑。讀書不僅能使人安神心靜,還能使人明智,使人浮想聯(lián)翩,使人善辯,使人深刻,使人進步……在書的天國里,我是自己的上帝。對于歷代帝王將相我可以呼之即來,揮之即去,我可以超越時空在古往今來的書海中任意遨游。我可以去跟老子促膝談心,也可以跟黑格爾老人爭辯是非。我想深沉,可以到歷代悲劇中去為古人扼腕嘆息;我想歡愉,可以到人間喜劇中去體驗人生至福;我想壯烈,可以親臨戰(zhàn)場目睹血肉橫飛。讀書越多,想象越豐富,一閉眼,就可以聽見金字塔下的駱駝鈴聲;一抬頭,可以看見世界各地火山噴發(fā)……讀書有利于更深入地學習與更熟練地運用語言。書可以增進口才和文采,使學問和識見得到增長。把讀書得來的理論知識,學到的精彩語言用于教學,定會講得生動、風趣、幽默,栩栩如生,獲得滿堂喝彩。我從教三十多年,講學上萬課時,但有個最大的遺憾是說不好普通話。記得有一次在黨校中青年干部培訓班講授《黨章是黨的根本大法》時,我一開口,有個學員突然舉手站起來,請我用普通話講課,一下搞得我很狼狽、尷尬。我只好說:“你這個意見提得好但為難了我,一下改不過來,只有講慢一點好了。”由于這一課題,講過多次,課前閱讀了大量的中外政黨和團體的章程,進行過歷次中共黨章的比較研究,在報刊上還發(fā)表幾篇論文,我以熟悉而又豐富的內(nèi)容,用鏗鋝有力而又風趣、幽默、流利的語言,還是講得比較生動精彩,受到了學員們的歡迎。連那個要我用普通話講課的學員也稱贊我這堂課講得好,他的畢業(yè)論文點名要我指導,還特地要請我吃飯以表示答謝。從這次課后,我就開始下決心學習普通話。說到這里,我想起了一件好笑的事:我在大學時參加農(nóng)村“社教”,學著講普通話,暑期回老家,在一次吃午飯時,我說話帶了一句普通話,突然聽到我大哥拍桌子吼道,“哪來的‘陜西的騾子做馬叫’!”我和我媳婦都嚇了一大跳,也搞得很狼狽、尷尬。從此,我不敢在家鄉(xiāng)人面前講普通話了,連“漢腔”也不敢?guī)?。因為那時農(nóng)村閉塞、守舊,也是一種鄉(xiāng)村陋俗,認為外出的人回家鄉(xiāng)講外地話是忘本變質。當時社會上也流傳著“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識爹和娘”、“變修了”、“忘本了”的口頭語。現(xiàn)聯(lián)想起來可笑又可嘆還可憐?,F(xiàn)時我又學起講普通話,自嘲這真是“孔夫子六十歲學做吹鼓手”一樣??!為了講好課,我在每次課前,就把講稿上難讀準、容易錯的字詞句,翻《新華詞典》注上音調,下功夫反復朗讀練習,雖然普通話還是說不好,但關鍵的字詞句讀音清晰,講課效果大有改進。退休后,受聘到武漢生物工程學院任黨校常務副校長,兼任思想政治課的授課教師。這所民辦高校在全國29個省市招生,學生來自各地各民族,我用近幾年來摸索的技巧,堅持用普通話講課,聽過我講課的師生再沒有說聽不懂的了。
五是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青年時代的毛澤東,最大的志愿是當一名教師,其次是記者。1921年初,毛澤東在新民學會討論“會員個人生活方法”時說:“我可愿做的工作:一教書,一新聞記者,將來多半要賴這兩項工作的月薪來生活。”這個志愿對其一生都有著重要的影響。當他成為一名職業(yè)革命家和黨的領袖后,還曾多次談到自己當教師的志愿。即使到了晚年,他仍念念不忘自己曾短期從事的教員生涯。退休后,應朋友之邀到武漢生物學院擔任黨校常務副校長,當我進入大學的校園,一方面,看到莘莘學子青春洋溢的臉龐,呼吸著書香濃郁的空氣,我不由回想起40年前在湖北大學度過的美好時光。學生時代,對人的一生都會產(chǎn)生重要影響。當年老師們對我的教誨,同學們給我的啟發(fā),閱讀典章名著給我的智慧,我至今仍受用不盡;另一方面,我又發(fā)現(xiàn)在教師中讀書空氣不濃,浮躁之風盛行。在學生中間流傳的“學校里,課間十分鐘最幸福;在家中,廁所里最溫暖”的傳言,聽起來,讓人總感到幾分苦澀。如果我們的下一代在這樣的課堂里去接受讀書的使命,則若干年后,社會將不再有讀書的人。這時我想到,教師讀書,無疑是為了教書,不僅教學生以書本的知識,教學生以讀書的方法,更為重要的是煥發(fā)學生對書的情感。喚醒社會讀書群,教師的責任重大。教師擔負起這樣的使命,應該是對教師職業(yè)的又一次升華。于是我對我熟悉的青年教師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要醉心于讀書。在古圣今賢的對話中感受“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精妙,達到“讀書之樂樂如何,綠滿窗前草不除”的癡迷,則讀書之境已不再是別人的事,而是自己如簞食瓢飲之樂的事了,那時,我們的書香校園又何愁建立不起來?二要以書結友?,F(xiàn)在,打牌之風日盛,一般的人交往變成了牌桌、酒桌上的見面。而書友較之牌友與酒友,應該說,高潔得多,清雅得多。所以應在教師中提倡廣結書友,不斷擴大讀書群體,可以組織一些“讀書沙龍”,做到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濃郁學校讀書氛圍,共享讀書之樂趣。三要熱衷藏書,向讀者推薦好書,我們應該盡量把學校變成書籍的王國,充分重視學校圖書室的建設,盡量使益于社會的書得到推廣。在家里,要舍得做一點投資,買一些好書,訂幾份報紙雜志。這樣,既豐富了學識,充實了精神生活,又保證了讀書資源,還可以保留資料,使自己個人的藏書日趨豐厚,達到愛書樂讀的境界??傊?,但愿大家工作再累也要看書,收入再少也要買書,時間再少也要讀書,住處再小也要藏書,交情再淺也要送書,讓以書會友,天長地久,以書塑身,受益一生,從別人看到自己,也從自己的成長開啟更多發(fā)展空間。為了表示我的誠意,我向學院圖書館捐書二百二十二冊,在教師中贈發(fā)一百多冊。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