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有網(wǎng)友要求我多介紹一些蜀道秦關,我的文章前面已經(jīng)介紹過潼關和夔門關了,今天來說一下劍門關。
游戲中的劍門關關樓
劍門關位于劍閣縣城南15公里處,地處四川盆地北部邊緣斷褶帶,龍門山山脈劍門山干支(也稱梁山)之中。劍門山是北陡南緩的單斜山,北坡坡度近90度,高達二三百米,山高峰險,溝深谷狹,是世界罕見的城墻式礫巖斷崖丹霞景觀。巖上凸下凹、石角北向,千仞壁立、峰巒疊嶂,綿延長達數(shù)百公里,宛如天然屏障。三國蜀漢丞相諸葛亮便在劍門山峭壁中兩崖斷開相峙之處,倚崖砌石為門,成為軍事要隘,古稱劍閣關,后來稱為劍門關,是大小劍山的分界線,為中華十大雄關之一。
遠看劍門山
劍門關衛(wèi)星圖
俯瞰劍門關。
唐代詩人李白的詩句:“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詩句讓其天下聞名。
1700多年以來劍門關關樓屢毀屢建。這座歷經(jīng)千余年的雄偉古關樓,在1935年修筑川陜公路時被全部拆毀。1992年在關口川陜公路東側崖底修建了關樓。2006年2月關樓被大火燒成灰燼。2010年4月地震災后重建形成了現(xiàn)在的關樓。
蜀漢立國后諸葛亮就加強了對劍門關的建置和守衛(wèi),在出祁山伐魏時多次來往于劍門關;五次出兵伐魏,都以劍門關為屯糧調(diào)兵的基地。姜維為了保衛(wèi)蜀漢后期政權,頻頻出劍門關北伐中原,一共走了四次。歷史上在劍門關發(fā)生了大小10次以上的戰(zhàn)爭,其中以三國時期和此地有關的魏滅蜀之戰(zhàn)最為有名。 在魏國滅蜀漢戰(zhàn)爭中,姜維與鐘會在劍門關交戰(zhàn),關上關下雙方陳兵十幾萬,對峙長達三月之久。
劍門關三維模型
看劍門關的三維模型圖及照片,兩邊陡壁懸崖,崢嶸險峻,直插云霄,猱猿亦不可攀爬。只有兩壁窄縫中一條人工修建的棧道可供通行,道小谷深,地形險峻。劍門關的關樓就設立在小路和棧道的結合部。真可謂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如果正面強攻,即使攻占了關樓,如果守軍破壞山間棧道,還是不能通行。
劍門關關樓前
劍門關關樓后
劍閣棧道
在冷兵器時代正面進攻,大多數(shù)關隘都很難攻克,要么是從是后面迂回包抄前后夾擊攻克,如黃巢、李自成攻克潼關;要么就是引誘守軍出關野戰(zhàn),如如韓信攻打趙國的“井陘之戰(zhàn)”。結合圖片分析我們來一下在這里發(fā)生的魏滅蜀之戰(zhàn)。
公元263年農(nóng)歷癸未,司馬昭派鄧艾、鐘會、諸葛緒三路伐蜀,鐘會一路過關斬將,勢如破竹,直撲葭萌關,欲奪取關口然后走嘉陵江水路。順流而下攻克葭萌縣,然后棄船從陸路到梓潼攻再攻克涪城,然后兵指成都。
魏國滅蜀之戰(zhàn)示意圖
葭萌關在劍門關北約20公里的嘉陵江與白龍江交匯處,位于今天的四川省廣元市昭化區(qū)昭化鎮(zhèn),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有“全蜀咽喉,川北鎖鑰”之稱,北方政權進攻四川,一場曠日持久的血戰(zhàn)在此不可避免。只有攻克葭萌關,才算踏上了征服巴蜀大地的途程。但是葭萌關位于江邊,地勢平坦低洼,只能依托左后方的牛頭山,要守住這里必須布置重兵和選擇能力超群的將領(劉備選擇霍峻)。
鐘會率領大軍來到葭萌關,沒顧上歇息,命令全軍死力攻打,一場血戰(zhàn)開始了。因為漢、樂二城被圍但是并未攻克,如果出現(xiàn)意外,蜀軍斷其退路,全軍危矣,所以魏軍攻勢很猛。葭萌關守將胡濟、關索拼死守關,位于牛頭山的戰(zhàn)略制高點曾一度失守,相傳關索的夫人鮑三娘在此役中戰(zhàn)死。
葭萌關、劍門關位置圖,兩關距離太近,需要聯(lián)防
姜維遠在沓中,知道情況危急,使巧計騙過諸葛緒,渡過橋頭,擺脫了魏軍的糾纏,星夜兼程趕到劍閣。諸葛緒尾隨而至,姜維大怒,領兵出關將諸葛緒殺得大敗。諸葛緒率敗軍與鐘會匯合,姜維也立馬派張翼、董厥增援葭萌關。鐘會攻打葭萌關不克,轉而打劍門關,也不克,兩軍對峙長達數(shù)月之久,鐘會糧草不濟,欲退兵。
姜維本想等鐘會糧盡退兵時,出關追擊,一舉解決鐘會。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鄧艾偷渡陰平成功,兵鋒直抵成都(具體過程本文不詳述)。這時候姜維著急了,立馬率領大軍回援,此時劍門關和葭萌關防守薄弱,鐘會趁機攻克牛頭山,繞到劍門關關后殺掉蜀國守軍,一舉攻克劍門關,大軍過關往涪城開進,姜維在回援的路上聽到后主投降的消息,只得向鐘會投降,蜀漢滅亡。
寫到這里熱血賁張,仿佛聽到了古代戰(zhàn)場的刀劍之聲。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