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27 21:22
作者:王姍
每天走在大街上衣著光鮮的女性,生活貧困?你肯定不會相信。一個表面看上去干凈健康的年輕女孩子,每天穿著時裝、化著淡妝,一般人也絕對想不到她只能住網(wǎng)吧,已無家可歸很久了。但在今天的日本,這確實存在。近日,朋友圈瘋狂轉載的一篇文章《數(shù)量龐大的年輕女性何以墮入貧困深淵》,再次撕開日本女性貧困的傷疤。
日本國立社會保障人口問題研究所根據(jù)國民生活基礎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日本20代-70代的單身女性每三個人中就有一個屬于貧困階層。那么問題來了,月收入多少會被劃進這個階層呢?當前日元低迷,物價高漲,消費稅增加,生活變得越來越艱難,月收入10萬日元(約5892元人民幣)左右的貧困女性越來越多。
據(jù)日本厚生勞動省《就業(yè)基本結構調查》統(tǒng)計,日本有約三百萬非正式雇傭年輕女性(指18-35歲的年輕女性)年收入不到200萬日元(約11.8萬元人民幣)。在日本,年收入200萬被視為陷入“貧困”狀態(tài)、需要申請公家補貼的界線。并且越來越多的日本年輕女性接受了非正式雇傭,從事的多為夜總會小姐、美發(fā)美甲、辦公室文員等廉價服務行業(yè),她們在這些工作中沒有任何福利。大多數(shù)女性都在收入最低的崗位上工作,沒有升職、大幅度提薪的前景,而且這些工作通常是性別區(qū)隔且由女性主導的,這樣的收入狀況只能讓她們成為“有淪為低保危險的經濟困窘者”。
日本電視臺NHK制作的“女性貧困——代際傳遞效應”節(jié)目,揭露了女性真實的貧困狀況。但問題不僅如此,除了低學歷女性,大部分工作穩(wěn)定的高學歷女性也要面臨一個問題——怎樣才能工作和家庭兩不誤。隨著越來越多的女性踏入社會,她們將面臨著“是繼續(xù)工作還是照顧家庭”的選擇。這種煩惱是現(xiàn)在女性不得不面對的難題。
“貧困女性”這一問題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事實上,這不僅是日本社會存在的嚴重危機,在全世界,女性貧困問題依然是熱門話題。據(jù)世界銀行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極端貧困家庭中女性是家庭資源分配中最終的“犧牲者”或“受害者”——世界貧困人口中有三分之二貧困者是女性。瓦倫丁·M·莫格哈登(《貧困女性化——有關概念和趨勢的筆記》作者)早在2000年就研究發(fā)現(xiàn),相比男性貧困,女性貧困具有長期性。美國作家戴維·希普勒在《窮忙》一書中,也講述了一群與今天日本女性相似,被美國遺忘的窮忙族的故事,并從性別的角度指出,“本書中大部分窮忙族都是女性,這與整個國家中大部分窮人都是女性的情況類似?!?/p>
在今天的中國,雖然女性貧困的情況與日本并不完全相同,但在很大程度上也面臨著很多類似的問題,比如她們需要在白天的文員和夜晚的兼職間切換角色,常年忙碌于瑣碎的工作,卻掙不到足夠的錢,屬于徒勞無功的窮忙一族。在一二線城市和工廠工作的女性,這種情況更加明顯。
全國政協(xié)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全國婦聯(lián)原副主席、書記處書記、中國婦女發(fā)展基金會副理事長甄硯在2016年2月的一次演講中指出,全中國共有7000萬農村貧困人口,近半數(shù)為女性。在城市,貧困女性的占比也一樣高。
根據(jù)民政部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截至2014年6月底,全國共有低保對象7249.8萬人,其中城市低保對象有1980.8萬人,占27.3%。在城市低保對象中,女性有832.3萬人,占42.1%,城市中的女性群體仍然處于相對弱勢的地位。這些女性陷入貧困除了身體原因,如殘疾、疾病等,個人能力、學歷等原因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導致沒有收入或收入過低,還有是因為需要照顧家庭、孩子等。特別需要提出的是,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單身母親,由于缺乏家庭支持,極易陷入貧困。
而更加令人擔憂的是,這些單身母親的貧困問題,不僅僅使她們無法正常維持個人生活,而且必將波及下一代,使之陷入營養(yǎng)不良、發(fā)展受阻等狀況之中。“媽媽每天打兩三份零工,與孩子的接觸時間越來越少。媽媽每天只是工作,沒有時間關心孩子的成長,這對于孩子的人格形成非常不利?!蹦缸拥呢毨⑾萑腴L期的惡性循環(huán)之中,使得本來就困難的單親家庭的孩子更難擺脫貧困,直到出現(xiàn)貧困固化、階層化。這便是我們所說的“貧困的代際傳遞效應”。
吳玲在其博士論文《中國城市女性貧困問題及對策研究》中還論述了年輕女性貧困的幾個類型,除了資產貧困,還有教育貧困、健康貧困和社會資本貧困(指可支配的社會資源)等。
在10月18日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要讓女性脫貧,首先就要了解,是什么原因導致女性生活的窘迫?
職場排斥是女性貧困的根源。女性在勞動力市場面臨結構性劣勢,男女平均工資存在差異,女性更多從事的是兼職工作和低報酬工作。職場長期存在性別歧視,根據(jù)一項調查顯示,女性群體對于就業(yè)中的性別歧視感知更為強烈,認為就業(yè)中性別歧視現(xiàn)象嚴重的女性比男性高出近8%;44%的女性在接受調查時稱到目前為止尚未升過職,而男性的這一比例為31%,獲得過升職的女性表示升職的時間也長于男性。
性別差異、薪酬不平等和不公平的工作機會影響了女性的收入。女大學生求職難已不是新鮮事,育齡期女性因為生育和照顧孩子被迫提前退出職場。同時,由于女性需要將更多的時間用在家庭上,往往只能從事一些短期的,或者計算部分工時的工作,以便于女性隨時離職。這些非正規(guī)工作具有不穩(wěn)定性,報酬較低,使得很多女性生活陷入窘境。
第二是社會保障制度中存在偏頗。一方面,非正規(guī)就業(yè)減少了女性獲得社會保障的途徑,不健全的社會保障可能導致她們受到貧困的困擾。女性就業(yè)存在著非正規(guī)化趨勢,非正規(guī)就業(yè)導致“工作中的窮人”,女性更長的生命預期和她們有限的獲得社會保障的途徑都意味著她們更易于貧困。
第三是無報酬勞動比例較大。大多數(shù)女性勞動者面臨著如下兩方面問題:一方面,女性從事的占據(jù)大部分時間和精力的家務勞動被視為應盡的義務,不能取得勞動報酬;另一方面女性因無酬的家務勞動而必須要放棄一定的有酬勞動,即損失一部分經濟收入,這成為其在家庭中付出無酬勞動的機會成本。
第四是職業(yè)隔離。經濟轉型與經濟結構調整,越來越多的女性參與到職場當中。然而,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女性勞動參與率有所提升,但很多女性所從事的行業(yè)大多還是工資低下且具有明顯的“女性化特征”,例如美容美發(fā)、餐飲服務業(yè)等行業(y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