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視頻中,一位3歲的男孩買菜做飯種花,樣樣做起來有模有樣,游刃有余。贏得了眾多網(wǎng)友的夸贊。
要知道,如此聰明能干的小朋友,之前也曾是枚不折不扣的搗蛋鬼呀!
從搞破壞變成家務小能手,這位媽媽用的什么辦法呢?
把孩子的不良行為轉換成貢獻的力量,這就是鼓勵。
正面管教里這樣說,鼓勵是給孩子提供機會讓他們培養(yǎng),我有能力,我能貢獻,我能影響發(fā)生在我身上的事情,我知道我該怎么回應的我能貢獻,我能影響發(fā)生在我身上的事情,我知道我該怎么回應的感召力。
換句話說,也就是幫孩子找到歸屬感和價值感。
男孩的媽媽說,自己教孩子做家務只是不想讓他搞破壞,沒想到現(xiàn)在可以放手給孩子打理了,與其阻止孩子做事,不如教給他正確的做法。
孩子搞破壞,多數(shù)是出于好奇、 不會做。而這位媽媽教給了孩子怎么去做。孩子越覺得自己能干,就越受到鼓勵。在做的過程中體驗到了自我價值,有了歸屬感。于是就有了持續(xù)做下去的動力。
想起一句話: 世上沒有壞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
太多的父母只會在孩子做得好時,才會給予孩子鼓勵和肯定; 孩子搗蛋時給予懲罰;其實,在孩子做得不好時,更需要鼓勵。
德雷克斯說,孩子們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他們就無法生存。
2
現(xiàn)在很多父母都知道打罵不利于孩子的成長。但很多時候,情緒失控、 盛怒之下,免不了會責罰孩子。
同事娟說,自從添了二胎后,5歲的女兒果果開始變得無理取鬧了。
三天兩頭地把妹妹的尿不濕、衣服、鞋襪偷偷藏起來;看妹妹睡得香,跑到床頭,竭盡全力地拍籃球,試圖把妹妹吵醒。
個人生活能力也似乎倒退了。衣服一定要媽媽幫她穿;吃飯要喂;還變得特別愛哭。
同事忙得焦頭爛額,耐性消耗殆盡,無論怎么勸說,都沒有效果。盛怒之下,少不了對孩子一頓責罰。
本來無理取鬧的目標是求關愛,結果卻在媽媽的一片責罵中選擇了被迫屈服。
懲罰,不是教育,只是家長習慣性地以負面方式對孩子的不良回應。
有研究表明:一個行為不當?shù)暮⒆?,它背后真正的需求是要找到歸屬感和價值感。這時孩子更需要鼓勵。
太多的父母會在生氣的時候解決問題。要知道,在生氣的時候,人們接通的是“原始腦”,不是“戰(zhàn)”就是逃”。這個時候,是不可能作出理性思考的。
事實證明:受到懲罰的孩子,要么變得很叛逆,要么因恐懼而順從,性格變得很懦弱。
3
前兩天,江蘇宿遷一位爸爸得知兒子考了7分后,沒有打罵、 沒有說教、 而是專程帶著孩子買了1000元的煙花鞭炮為他慶祝。
這位爸爸說,兒子以前經(jīng)常考0分,這次考7分不容易。所以,放煙花激勵他。
兒子受到了鼓勵,現(xiàn)在學習變被動為主動,考試成績也是突飛猛進,從7分考到了57分。周先生說,他放煙花的初衷達到了。
看過這樣一句話: 每個行為不當?shù)暮⒆?,都是喪失信心的孩子?/div>
一個行為不當?shù)暮⒆?,他行為背后的真實含義和信心就是“我感受不到歸屬感和自我價值,而且我對如何得到它們抱有錯誤的想法。”
這個孩子經(jīng)??剂惴郑瑢Υ龑W習又不認真,無疑是對自己失去了信心。
簡·尼爾森說,鼓勵是激發(fā)一個孩子上進最好的方式。
雖然只是一點小小的進步,但爸爸給予了極大的肯定。兒子找到了歸屬感和自我價值,對自己有了信心。
父母對孩子的鼓勵和肯定,是孩子自信最初的來源,它就像一束光,穿越黑暗,照亮孩子的一生。
4
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歸屬感和價值感。孩子的不當行為是建立在對怎樣達到歸屬感和價值感的錯誤想法之上。
每個不良行為孩子的背后,僅僅是一個想要有所歸屬,但不知道該怎樣以一種恰當、有效的方式來達到這一目標而已。
所以,越是不可愛的孩子,越需要被關注、被鼓勵。
一是為不良行為做出彌補
當孩子有意或無意做出不良行為時,家長可以用一種友善的方式,啟發(fā)性地與孩子討論。先表示理解孩子的想法,再引導孩子換位思考別人的感受,最后一起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做出彌補。
這種以非懲罰性的方式讓孩子做出彌補,就是鼓勵。
因為,它教給了孩子社會責任感;孩子經(jīng)歷了一個從錯誤中學習并改正的機會;他們因此知道了要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
11月4日,山東淄博9歲小男孩在小區(qū)里騎車時,不小心剮到了一輛車的后燈。
這位媽媽沒有責罵、批評孩子,而是以身作則,教給孩子要承擔責任。她說“這是教育孩子的一個機會,修車的錢會從孩子零花錢里扣除?!庇捎跊]有等到車主,她蹲下來寫了張紙條貼在車燈上。
她用這種方式讓孩子學會了承擔責任。
二是將不良行為轉換成貢獻的力量
奇奇雖然喜歡閱讀,但每次讀完繪本,就不記得給書歸位,弄得家里到處都是他的書,書架上也亂七八糟。
媽媽就給他當家里的“圖書館管理員”,負責管理家里所有的書。
然后,在媽媽的指導下,他把家里的書各歸各位,也不再亂丟書了。
負面的懲罰會激起反叛,當我們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點,并將不良行為轉換為積極方面時,孩子們就會得到歸屬感,并發(fā)展出負責任的行為。
三是花一些時間訓練孩子。
太多的父母往往只告訴孩子自己去收拾房間,但從來不教給孩子如何去收拾。孩子面對房間時,就會不知所措。
新聞,3歲男孩的媽媽就比較懂孩子,她知道孩子不會做,所以,愿意花時間教給孩子如何去做。
家長在教的過程中,要給孩子親自示范,并明確要求。比如教孩子鋪床,要告訴她“拉拉這里,褶子就會被拉平?!?/div>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做的越多,就越覺得自己有能力,也就越能受到鼓勵。
蘇格拉底曾說: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
父母就是那手持火把的引路人。
每個孩子身上都有太陽,會鼓勵的父母才會讓它熠熠發(fā)光。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