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國是周王室分封在西北部的一個方國,始封君虞仲。據(jù)《史記·吳太伯世家》記載:“是時周武王克殷,求太伯、仲雍之后,得周章。周章已君吳,因而封之。乃封周章弟虞仲于周之北故夏虛,是為虞仲,列為諸侯。”當(dāng)年周文王的兩個伯父泰伯和仲雍,以讓賢聞名,他們自愿將君位讓給弟弟——周文王的父親季歷,然后從渭水之濱遷居到今江蘇的無錫、常州一帶。后來周朝建立,武王去東地尋訪,那時候仲雍之后周章已經(jīng)成為吳地的君主,武王便正式冊封吳國為諸侯國,然后將周章的弟弟封于今山西平陸縣北,建立虞國,由于地處西北,因而也叫虞北。
關(guān)于這個“虞”字的來歷,還有一個傳說,《山海經(jīng)》中記載著一種名為“天吳”的怪獸:他是人面虎身,八首八面,八足八尾,傳說中吳地人的圖騰?!皡恰弊肿畛醯膶懛ㄊ恰皡恰?,“夨(cè)”的部分有點像一個人正在奔跑著不斷回頭的場景,上面加一張口,意為不停的用嘴巴大喊大叫。吳地人以狩獵為生,弓箭不離身,故“吳”字跟原始狩獵關(guān)系密切。周代有一種掌管山澤的職官叫虞侯,怕也是源于此??梢韵胂?,當(dāng)一個人發(fā)現(xiàn)猛獸時,一邊緊張的奔跑呼叫同伴前來抓捕,一邊回頭張望,緊盯猛獸的去向。因為原始部落的人沒衣服可穿,所以只能用虎皮遮體,“吳”字上面披上虎皮便成了“虞”,在西周以前,“吳”和“虞”通用。所以神獸“天吳”也叫“天虞”。
天虞既然是吳地的圖騰或祖神,仲雍被周王室分封到周的西北部時,拿“虞”字來命名,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事,這便是虞國的由來。
史書對虞國(北虞)的記載極少,對世襲虞君也知之甚少,目前唯一已知的一位虞國國君叫虞侯政,是西周出土青銅器“虞侯政壺”上銘文記載下來的。歷史長河中,虞國是以被假道滅虢、唇齒相依、輔車相依、唇亡齒寒這些流傳后世的警示成語相聯(lián)系而存在的,其中假道滅虢成為《三十六計》之一。
虞國雖是小國,但名人倒出過不少,比如輔佐秦穆公稱霸的一代賢相百里奚,曾為虞國大夫,只因虞國被晉國滅亡,被俘,后作為晉國公主的陪嫁奴隸入秦。
說起虞國的亡國,不得不提虢國,由于虞國和虢國像兩個大蒜頭緊緊貼在一起,而他們的北部卻是日益壯大的晉國,這使得虞虢兩國同病相憐,結(jié)成了兄弟之邦,一方有難,一方必出手相助。但是虞虢兩國的世代友誼卻被一個叫荀息的人給破壞了。他了解到虞國國君貪財,便向晉國國君獻(xiàn)計,用寶馬和珍寶賄賂虞國。虞侯得了寶物,便把晉國視為義氣哥們。晉國見時機成熟,便向虞國借道打虢國,虞國國君想,晉國哥們當(dāng)初帶著這么貴重的厚禮自動上門與他交朋友多夠義氣,如今若不借道,太不哥們了,虞國國君二話不說爽氣的點頭答應(yīng)了。
虞國不是缺少頭腦清醒的人,宮之奇就目光長遠(yuǎn),“唇亡齒寒”這個形象的比喻就是他提出來的,只可惜虞國國君死死認(rèn)定晉國這個闊氣的新哥們,早已忘了身后那個寒酸的虢國老朋友了,哪里聽得進(jìn)去?
據(jù)《史記-晉世家》記載,公元前655年,虞國國君因收受晉獻(xiàn)公獻(xiàn)上的寶馬和珍寶,借道晉軍,晉軍通過虞國順利滅掉虢國,但在回師途中,又順手牽羊的滅亡了虞國。虞國亡國后,王族子孫及國人以虞為氏,成為現(xiàn)在虞姓的重要一支。
文/堰風(fēng)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