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道伐虢也作假途滅虢
這個成語故事發(fā)生的年代為春秋中期,公元前655年。
此歷史事件牽涉春秋時期3個諸侯國,晉國、虢國和虞國。
晉國,姬姓國。周成王滅唐,封其弟叔虞于唐,其子燮夫以堯墟南有晉水,改唐為晉,被封晉侯,開創(chuàng)了晉國歷史。
---燮父尊,山西曲沃晉侯墓地114號墓出土
作為百里之國的晉國,北拒戎狄,屢立戰(zhàn)功,深的周王朝宣王、幽王賞識,獲賞甚多。
---長158公分組玉佩,山西曲沃晉侯墓地63號墓,晉穆侯次夫人遺存
虢國,姬姓國。虢仲、虢叔為周文王同母兄弟,分別受封東虢和西虢,東虢國在今河南,西虢國在今陜西寶雞東部,國君為公爵,是西周時期強國,常隨周王出征。
公元前771年,周宿敵犬戎攻破宗周鎬京,殺死幽王,西周滅亡。緊接著,幽王兒子和幽王弟弟分別稱王,也就是周平王和周攜王。晉國支持平王,虢國支持攜王。平王東遷洛陽,晉國與鄭國、秦派兵護送。平王四年,鄭國滅了東虢,晉國則擊殺了攜王,而在此期間(考古界不能確定準確時間),西虢遷往河南三門峽地區(qū),留守的區(qū)域被秦國攻陷。
成語中的虢國是東遷的西虢。在局勢穩(wěn)定后,虢國與平王的王室重新修好,仍保留極高的地位,虢國國君之墓的禮器配置是9鼎8簋(2001號墓和2009號墓),但晉國與虢國則因此而結仇甚深。
---人龍合體形玉佩,三門峽虢國墓地2009號墓出土。
虞國,姬姓國。始封君為周太王古公覃父之子仲雍的曾孫虞仲,封于武王時期,封地在山西南部,地理位置位于后期的晉國和虢國之間。虞國確為弱國,歷史中少有記錄。國君為侯爵。
---虞侯政壺,西周晚期,山西文物商店征集,陜西博物館館藏。高41公分。
晉國自兩周相交的晉文侯起,改革內政,國勢愈加強盛,打下了稱霸的基礎,數(shù)代后,封于聞喜地區(qū)(古曲沃)的文侯弟弟桓叔一族奪權,繼續(xù)加強國力、軍力,由于打擊北方戎狄有功,國君受封公爵,稱晉獻公。獻公之子晉文公重耳后成就春秋霸業(yè)。
晉獻公為穩(wěn)定內政,追殺晉文侯后人,有公子逃亡虢國,并因此而兩國再起爭端。獻公設計,派大夫出使虞國,獻上寶馬和美玉,表達晉獻公愿意交好的意愿,提出借道虞國攻虢國。虞侯也愿意交好強晉,且自身貪戀財物,同意借道。公元前658年,晉國出兵借道虞國,打擊虢國,攻下下陽后凱旋。
3年后,公元前655年,晉獻公欲再次借道。虞國大夫宮之奇堅決反對,認為晉國來者不善,虞國危險,更提出了“唇亡齒寒”的道理,即晉國強大且有野心,毫不在意血緣親情,虞國只有和虢國互為依靠才能保護自己,虢國被消滅,自身也必定不保。但虞侯不聽,認為晉國的態(tài)度愿意交好,而自己有晉國保護才安全,更何況還有晉國給予的寶馬和美玉。
晉軍借道虞國,攻下了虢國,虢國國君逃往周王室。晉軍搬師回朝,在虞國都城郊外,晉軍大將自稱得病,晉軍駐扎而不走,這時晉獻王出現(xiàn),邀虞侯打獵,在打獵途中,晉軍攻陷了虞國都城。
“假道伐虢”晉獻王一計謀定兩國,不明“唇亡齒寒”,虞侯收到的禮物全部送還。
周太王古公覃父的后代們上演了這出歷史大劇。
歷史知識疑問點:本文關于公、侯、伯等稱呼仍然沿用后人史書的爵位等級說,這也是現(xiàn)今考古界的主流認知。有不同觀念,認為一些青銅銘文表明這些稱呼并非代表地位高低的等級爵位,在這里我不做探討,真實的歷史還遠未被今人了解,大家共同學習、研究,撥開迷霧,才能見史實。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