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美國沃頓商學院教授杰里米·西格爾的研究成果,1802年至2006年的205年間,如表一所示,在所列投資品種中,黃金的名義總收益率僅高于現(xiàn)金,和國債、債券、股票不可同日而語。中國的情況同樣如此,表二顯示的是1990年至2009年,黃金、國債、股票除去通脹影響的總收益率變化,這里的黃金收益率之所以高于國債,主要原因一是1992年至1996年,中國連續(xù)5年出現(xiàn)高通脹,年均居民消費價格指數(shù)增長高達14.04%,而國債利率并未明顯上升;二是2008年至2009年,由于國際金融危機和美元貶值,黃金短期內大幅上漲。若忽略這兩項異常因素,黃金的實際收益率并不比國債高。那么,為何黃金的保值功能沒有人們想象得那么強?究其根源,有四大原因:
“金本位制”廢除后貨幣的迅速貶值自1816年英國建立起金本位制,此后約100年時間里,世界物價總體保持平穩(wěn)。因為金本位制將貨幣和黃金直接掛鉤,有效防止了紙幣的泛濫。但隨著金本位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時崩潰,尤其是1971年布林頓森林體系瓦解后,世界物價水平顯著上漲。以英美兩國為例,1800年至1933年物價水平幾乎保持不變,但1933年至2006年,物價水平整體上漲約30倍。貨幣迅速貶值,使得以美元計價的黃金實際收益率下降。
現(xiàn)實中的稀缺性從投資的角度看,稀缺性是決定未來升值潛力的重要指標。現(xiàn)在每天都有新增的黃金流入市場,不斷稀釋黃金的價值。況且,真要論稀缺性,黃金遠不及古董和藝術品。
國際政局穩(wěn)定削弱黃金保值功能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世界局勢總體保持穩(wěn)定,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利益凸顯。當國家主權信用保持穩(wěn)定時,黃金的保值功能自然會受到削弱。
可見,倘若完全站在投資角度來看,黃金并非“優(yōu)等生”。雖然鑒于黃金在歷史上的崇高地位,早已被人們視為財富的象征,這種崇拜式的情結,短期內很難消失。但作為理性投資者,還是應該活在現(xiàn)實世界,而非歷史的回憶中。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