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參(三兩) 半夏(半升) 甘草(二兩炙) 干姜(三兩) 大棗(十二枚) 黃芩(三兩) 桂枝(一兩)】
《傷寒論》條文:《外臺》黃芩人參湯治干嘔下利。
主證:整體脈弦 寸沉 關(guān)弦滑 干嘔下利
【黃芩】味苦平。主諸熱,黃疸,腸澼泄痢,逐水,下血閉,惡瘡疽蝕,火瘍。(《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解讀:《外臺》黃芩人參湯證的干嘔下利,是由于脾胃功能失調(diào)引起的,當以中樞湯(人參+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棗)調(diào)和加減。用干姜有理中湯之意,止“下利”,故去生姜;上有熱,有小柴胡湯之意,用黃芩清上焦之熱。
正常人的身體寒熱是相對平衡的,一旦出現(xiàn)寒熱不均,就會出現(xiàn)一系列不適癥狀。下寒,必然上熱(厥深熱亦深);下寒,必然熱格于上。而此熱和黃連湯中原本就有的“胸中有熱”入經(jīng)所治不同,黃連入心經(jīng),所以多伴有心煩情況;黃芩人參湯僅僅上有熱,并無“胸中有熱”情況,黃芩袪上焦諸熱,但不入心經(jīng),所以用黃芩不用黃連。
桂枝平?jīng)_降逆,治氣上沖,“干嘔”就是胃氣上逆,所以桂枝配合半夏干姜,能起到降逆止“干嘔”的作用。且由于大便長期泄瀉容易造成處邪內(nèi)陷,用桂枝還有防邪內(nèi)陷之意。
黃芩加半夏生姜湯也主干嘔下利,因黃芩湯中用芍藥,所以,當伴有腹痛,而六物黃芩湯則沒有。
桂枝人參湯也有心下痞下利,但無干嘔癥狀,且有表證。
干姜黃芩黃連人參湯也有干嘔下利,但整體脈象不同,且各部脈也不符。
醫(yī)案分享:
李**,男,47歲,2020年10月下旬,因長期口苦大便泄瀉來診。自訴:大半年了,每天大便四五次,大便稀溏,但無腹痛情況。晚上到早上口苦難耐,不渴,早上刷牙伴隨干嘔情況。
刻診:整體脈弦,寸沉,手心有汗,關(guān)脈弦滑,手腳溫暖。
余細思:若是黃連湯證,整體脈應(yīng)緩,寸脈應(yīng)數(shù),當有心煩心悸情況;若是黃芩加半夏生姜湯證,當偶有腹痛情況;若是柴胡桂枝干姜湯證,當有口渴情況;若是干姜黃芩黃連人參湯證,寸脈當數(shù),整體脈應(yīng)緩,不應(yīng)為弦。遂開了五劑黃芩人參湯:
黨參9g 姜半夏12g 炙甘草6g 干姜9g 黃芩9g 桂枝3g 大棗3枚
此后,患者沒再出現(xiàn),后其姑娘來調(diào)例假,說其爸爸曾多方求治,好好壞壞,始終不徹底,在這喝藥終于好了。假如沒有準確的辨脈辨藥能力,僅僅方證對應(yīng),是很難開出準確的方子的。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